酒泉市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收储青贮玉米。资料图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把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平台载体,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着力构建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建设格局。目前全省共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1个,其中10个产业园总产值相继达到50亿元。
在推动全省产业园创建过程中,甘肃省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做足地方“土特产”文章,深挖“特色多样”“绿色有机”特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园形成覆盖面广、集聚度高、链条完善、竞争力强、支撑增收的主导产业。兰州市榆中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高原夏菜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型,建设育苗基地14个,种植蔬菜近40万亩,年产量近90万吨。庆阳市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一核三塬五带”产业布局,形成83公里产业示范带,种植优质苹果25万亩。平凉市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饲草、种群、扩繁、营销、加工、品牌、循环7大工程,推动肉牛产业总产值实现75亿元。
突出融合发展,引导各产业园合理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功能板块,统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要素,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产业间横向拓展,形成标准化种养、精深加工、仓储流通、技术研推、品牌营销于一体,产业链条完整、多种业态协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天水市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苹果种植,全力打造加工流通、综合服务核心区。定西市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46家,建成各类生产线60条,开发出淀粉、蛋白粉、全粉等10多种产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和肉羊存栏分别达到14.5万头和135万只,建成80万只牛屠宰、2万吨牛羊肉加工生产线,研发精分割、熟食品、预制菜、副产物等产品230余种。
加大科技赋能,助推产业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业体系研发中心、工作站、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协作平台,开展品种、技术、模式、机制示范,配套集成良种良法、农艺农机,建设大数据平台、发展数字农机、智慧种养设施等。平凉市静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平台,通过“一图一表一模一码”,实现从“经验种果”到“数据种果”转型。庆阳市庆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西农、联合天津南开区,聚力苗木、人才、链条“三大”培育,实现良种、技术、模式、效益、销售“五大”突破,做到产业、价值、供应“三链同构”,为乡村振兴打造产业致富新样板。酒泉市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农作物、瓜菜新品种174个,推广先进技术16项、配方施肥82万亩,研制新农机15台套,推广装备2500台套。
推动节本增效,要求产业园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主攻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制定绿色高效发展措施,加强农业生产全程一体化绿色管控,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平凉市崇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推行窑洞养牛模式,制定“四区分离”“五良”技术规程,改造建成7个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累计改造废弃窑洞1700孔、盘活土地820亩、饲养红牛7000头。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奶牛—粪便—有机肥(沼肥)—饲草(粮食)—奶牛”种养循环模式,建成沼气站22个、粪污处理中心7个、有机肥加工企业11个。张掖市高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农膜以旧换新”“秸秆置换有机肥”等循环模式,形成“菜—沼—田”“粪污、秸秆、尾菜—有机肥—有机种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此外,全省在产业园创建中注重促农增收,各产业园通过订单农业、产业联合、合作经营、量化折股等方式,构建“生产基地+零散农户+经营主体+加工销售”为主线的利益联合体,不断提升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有效嵌入产业链,确保农户长期稳定合理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定西市临洮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带动2万户发展蔬菜种植,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1%。张掖市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联结带动农户6.8万户。庆阳市华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恒烽药业等龙头企业吸纳50多个合作社,1.34万农户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中。(记者 常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