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黑蒙交界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一棵棵籽粒饱满的向日葵,迎着太阳,随风摆动;一枚枚椭圆的鹅蛋正在智能孵化车间的全自动孵化箱内等待破壳,一只只健壮的大鹅有的在林间觅食、有的在河面嬉戏;刚刚上线最新设备的鲜食玉米加工流水线调试完毕,即将投产;一片片直供广东潮汕、用于制作砂锅粥的稻米已经泛黄,只待收割……
几年间,甘南县的95个行政村发展出了116家村办企业,这些村办企业的背后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靠什么?谁来干?怎么干?记者走进甘南县,寻找发展乡村产业的良方。
上有“蓝图”,下有扶持
“我们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种植基地’等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乡村产业,着力构建县乡村协同联动发展格局。”谈到乡村产业发展,甘南县委书记刘凤德心中有张“蓝图”。立足“133”产业布局(做强1个首农战略平台;打造奶乳、肉食、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做优鲜食玉米、粥米、葵花3个特色经济),甘南县乡村产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
以重点布局产业为牵引,甘南县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粥米、鲜食玉米、大鹅、食用菌等多个产业多点开花,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竞相绽放。
目前,甘南县“一村一品”示范村、特色产业专业屯分别发展到45个、49个,全县乡村产业发展到320个,实现了全覆盖,村办企业发展到116家,8家企业29个品类的“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走向全国大市场。
“我们完善资金、人才、土地要素保障,全力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刘凤德介绍,甘南县统筹衔接资金、财政资金,制定发放庭院奖补、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发展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壮大乡村产业规模。近三年来,累计投入乡村产业发展资金5000余万元。发挥全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示范县优势,与清华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加强高素质农民培养,涌现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1名、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50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规范使用设施农业用地,最大限度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依法依规简化审批程序,积极为欢喜牲畜交易市场、启迪鲜食玉米加工厂等13个项目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用地保障。
引“凤”解题,按需育才
走进东北农业大学甘南工作站,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付国裕正拿着几粒有菌核病的葵花籽和同学们研究解决方案。由于田间管理不当、长期连作等原因,甘南的向日葵菌核病一度大面积流行,全县的向日葵种植遭受重创,很多地块一度面临减产,甚至绝产。为让向日葵在这片土地重新绽放“笑容”,从2023年夏天开始付国裕几乎“长”在了地里,只为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几个老师长期带着学生做向日葵菌核病分离试验,为杂交育种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数据。”付国裕说,“目前,甘南县向日葵菌核病的平均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就初见成效。2023年试种的820亩向日葵,亩产量达到160公斤以上,在此基础上,2024年全县种植向日葵面积2151亩,预计亩产量达到175公斤以上。“这得益于县校合作政策,为攻破菌核病难题提供了人才支持。”甘南县向日葵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杨艳说。
近年来,为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赋能乡村振兴,甘南县探索出一条地方与高校“牵手”、产业与科技“结缘”的县校合作之路。2019年,甘南县与东北农业大学建立县校共建关系,双方共建“科技小院”专业硕士培养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头雁专家工作站甘南子站等,合力将甘南打造成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汇聚了“最强大脑”助力,让推进县域高质量产业兴旺底气更足。
35岁的刘晓静是甘南县兴武村电商直播团队的负责人,2023年5月在甘南县乡村振兴学院网创微商务班培训半个月后,学会了账号搭建、视频剪辑、直播技巧等,开启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她每天在相关平台直播3小时,不仅销售东北特产玉米面条,还把附近村民小园产出的蔬菜都卖出去了,高峰期一天发货多达五六百单,年收入几十万元不成问题。今年,她开始组建自己的直播团队,对于收入也信心满满。
2022年,甘南县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制度优化、师资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动服务广大农民,课堂开在田野里;服务重点企业,专业建在产业上;服务重点人群,技能用在创业上;一批“土专家”、电商主播、创新创业带头人脱颖而出,为甘南乡村做大做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蓄势赋能。2023年,全县农村地区新培育网络主播16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2000万元。
据统计,2022年至今,甘南县乡村振兴学院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3255人,其中致富带头人845人,通过“送教下乡、送课入户”累计为农民提供服务近10万人次。
龙头带动,抱团发展
在加工车间,一穗穗金黄鲜亮的玉米“搭乘”流水线,经过扒皮、切割、冲洗、分拣、入袋、塑封等环节,半成品鲜食玉米在高温杀菌仓内完成蜕变。经多道工序的鲜食玉米,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食玉米的口感和风味。
2019年,黑龙江硕农食品有限公司入驻甘南县兴十四村,现已发展成全国鲜食玉米加工行业知名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司洪涛说:“甘南县昼夜温差大、水质好,种出来的鲜食玉米特别甜。与种植籽粒型玉米相比,农户种植鲜食玉米每亩能增收近700元。”据介绍,硕农鲜食玉米加工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今年新建厂房5000平方米,新增2条生产线,预计年产鲜食玉米2000万穗,年产值达1亿元,带动120人就业。“县里这么支持,咱们就大干快干呗!”司洪涛越说越起劲。
龙头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经验。今年,距兴十四村不远的兴农和兴武两个村,在向硕农公司“取经”后,投资1200万元,合作共建了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可年加工350万穗鲜食玉米的食品加工厂,现已正式投产。兴武村党支部书记刘鸿起十分兴奋:“今年村里专供种植的鲜食玉米已经可以采收,带动我们本村及周边村47人就近就业,我们加班加点就是想大干一场,预计首年投产后,可加工200万穗鲜食玉米,年产值可达500万元。”
实现强强联合的还有美满、欢喜、西郊等5个村,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鲜食玉米厂也于8月下旬投产。“一条500万穗的生产线将为每个村带来至少20万元的收入。”谈及发展前景,美满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峰信心满满。
在光辉村村办企业“双甘鹅业”,17座大型孵化箱、出雏机装满种蛋,排列整齐。该村党总支书记翁建文自豪地说:“鹅雏孵化时间短、见效快,我们已初战告捷。下一步,要扩大孵化、育雏能力,建设冷库、种鹅场,力争全村商品鹅达到10万只。”看着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村民也“来劲儿了”。今年,全村有8户村民入股双甘鹅业,肉鹅养殖户增加到35户。依托开在家门口的孵化场,村里的养殖大户吕海涛今年将饲养不少于1.5万只大鹅,预计纯收入将在15万元以上。
甘南县广大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个个都有“绝活儿”。43岁的甘南镇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卢海波年轻、干练,人称“煎饼哥”“豆包哥”。从2019年开始,他带领23名村民,利用当地大豆、玉米、杂粮等绿色农产品,冬天包粘豆包、四季摊煎饼,在网店进行直播,精心打造的“鑫卢记”品牌火遍全网,一年销售豆包6万余斤,煎饼10万余斤,销售额达240万元。今年,他们准备再购置煎饼机,将日产提升到1500斤,同时带动周边长胜、富裕两村一起干,共同致富。
甘南县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今年,甘南县重点在鲜食玉米、粥米、食用菌、鹅、肉牛等方面发力,在做足特色、产业集群、延链补链上下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绘就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画卷。(李文浩 记者 王澎 岳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