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情深 无问西东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08 16:5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涵水敬老院32件大衣,荔枝敬老院24件大衣……”隆冬时节,巴中市平昌县再现暖心一幕,一批从浙江省青田县寄出、总价值751万余元的御寒物资,正有条不紊地向平昌特殊困难群体发放。

这仅是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昌与青田通过健全协作机制、搭建协作平台、打造协作样本、拓展协作领域,着力在扶持“三大产业”、培育“三支队伍”、办好“三件实事”上下功夫,有力助推平昌群众脱贫致富。□张超杨超王海洋 

扶持“三大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哞……哞……”2020年12月21日清晨,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牛鸣声,平昌县得胜镇莲花村肉牛养殖场开始了繁忙的一天,数十名饲养员轮番上阵,为牛棚内1000余头肉牛加水、投料。

得胜牛市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曾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牛市,20世纪初,这座“千年牛市”一度走向没落,2018年,在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前方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这里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该牛市已成为西南最大的肉牛基地,吸引了重庆、陕西等地客商在此交易,高峰期日成交量达400余头。

青田企业的加入“唤醒了”牛市,也造福了一方百姓。2019年,青田县与当地政府创新推出了“借牛还牛”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由青田县向公司注入资金,用于原始母牛购买,指定企业统一提供种牛、技术、防疫、饲料,由贫困户无偿养殖5年后由公司统一收回,养殖期间所产的幼仔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据统计,通过这种扶贫模式,青田已助推当地400余户贫困户1400余人脱贫奔康。

除了类似得胜牛市这样的生态养殖产业,近年来,青田县在对口帮扶平昌的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杠杆作用,重点围绕平昌农业“3+1”产业体系,对当地花椒、茶叶产业进行全方位帮扶。

据统计,3年来,青田县累计投入1098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2个,带动平昌新建茶叶基地5万亩、花椒基地6.7万亩,建成鹿鸣茶叶小镇、土兴花椒小镇。 

办好“三件实事”铸造发展引擎

法国红酒、西班牙火腿、意大利化妆品……春节将近,位于平昌县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平昌·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据悉,这座面向西南地区的进口商品城自2019年6月开业至今,营业额已超过1600万元,上交税费100余万元。

深居内陆的平昌为何会与进出口商品结缘?挂职平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干部潘娅红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据介绍,浙江青田有30多万华侨,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口商品方面有着优势,“该进口商品城的建立,不仅让不靠海、不临江的平昌人在家门口就能‘买世界’,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进口商贸市场”。

除了进口商品城,青田县还助力平昌在金宝新区建了一个以青花椒为主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园。据统计,青田县先后到位帮扶资金3200万元,致力于平昌青花椒全产业链的建设。目前,该园区成为全国唯一以青花椒为主,集储藏、加工、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在青田海外华侨的牵线搭桥下,该交易中心达成了年销售70万斤平昌青花椒的订单,产品直销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

此外,青田县还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先后发动侨商、工商界人士等,捐资2800余万元,助力建设平昌·青田伯温小学。该小学可容纳学生近3000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平昌县城老城区大班额以及金宝新区学生就近入学难问题。

培育“三支队伍”做强人才支撑

“此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近日,刚从青田学习归来的平昌县融媒体中心干部戴珊梓激动地说,到青田融媒体中心交流学习4个月,让她受益匪浅。

在对口扶贫协作中,青田、平昌始终坚持把人才交流作为两地协作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事先沟通、按需选派、对口安排,实施干部人才互派挂职行动、人才培训提能行动,着力建强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三支队伍”。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青田、平昌精心选派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学习,推进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实现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才常态化交流,有效提高了平昌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电商营销的能力,提升了教育医疗卫生水平。

山海偕行,无问西东;勠力同心,携手攻坚。青田的帮扶已在平昌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助平昌绘就了一幅同步奔康和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情深 无问西东
来源:四川日报 2021-01-08 16:57:08
      “涵水敬老院32件大衣,荔枝敬老院24件大衣……”隆冬时节,巴中市平昌县再现暖心一幕,一批从浙江省青田县寄出、总价值751万余元的御寒物资,正有条不紊地向平昌特殊困难群体发放。这仅是平昌·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昌与青田通过健全协作机制、搭建协作平台、打造协作样本、拓展协作领域,着力在扶持“三大产业”、培育“三支队伍”、办好“三件实事”上下功夫,有力助推平昌群众脱贫致富。□张超杨超王海洋 扶持“三大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哞……哞……”2020年12月21日清晨,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牛鸣声,平昌县得胜镇莲花村肉牛养殖场开始了繁忙的一天,数十名饲养员轮番上阵,为牛棚内1000余头肉牛加水、投料。得胜牛市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曾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牛市,20世纪初,这座“千年牛市”一度走向没落,2018年,在青田东西部扶贫协作前方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这里重新焕发生机。如今,该牛市已成为西南最大的肉牛基地,吸引了重庆、陕西等地客商在此交易,高峰期日成交量达400余头。青田企业的加入“唤醒了”牛市,也造福了一方百姓。2019年,青田县与当地政府创新推出了“借牛还牛”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由青田县向公司注入资金,用于原始母牛购买,指定企业统一提供种牛、技术、防疫、饲料,由贫困户无偿养殖5年后由公司统一收回,养殖期间所产的幼仔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据统计,通过这种扶贫模式,青田已助推当地400余户贫困户1400余人脱贫奔康。除了类似得胜牛市这样的生态养殖产业,近年来,青田县在对口帮扶平昌的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杠杆作用,重点围绕平昌农业“3+1”产业体系,对当地花椒、茶叶产业进行全方位帮扶。据统计,3年来,青田县累计投入1098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2个,带动平昌新建茶叶基地5万亩、花椒基地6.7万亩,建成鹿鸣茶叶小镇、土兴花椒小镇。 办好“三件实事”铸造发展引擎法国红酒、西班牙火腿、意大利化妆品……春节将近,位于平昌县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平昌·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据悉,这座面向西南地区的进口商品城自2019年6月开业至今,营业额已超过1600万元,上交税费100余万元。深居内陆的平昌为何会与进出口商品结缘?挂职平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浙江干部潘娅红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据介绍,浙江青田有30多万华侨,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口商品方面有着优势,“该进口商品城的建立,不仅让不靠海、不临江的平昌人在家门口就能‘买世界’,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进口商贸市场”。除了进口商品城,青田县还助力平昌在金宝新区建了一个以青花椒为主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园。据统计,青田县先后到位帮扶资金3200万元,致力于平昌青花椒全产业链的建设。目前,该园区成为全国唯一以青花椒为主,集储藏、加工、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在青田海外华侨的牵线搭桥下,该交易中心达成了年销售70万斤平昌青花椒的订单,产品直销西班牙、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此外,青田县还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先后发动侨商、工商界人士等,捐资2800余万元,助力建设平昌·青田伯温小学。该小学可容纳学生近3000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平昌县城老城区大班额以及金宝新区学生就近入学难问题。培育“三支队伍”做强人才支撑“此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近日,刚从青田学习归来的平昌县融媒体中心干部戴珊梓激动地说,到青田融媒体中心交流学习4个月,让她受益匪浅。在对口扶贫协作中,青田、平昌始终坚持把人才交流作为两地协作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事先沟通、按需选派、对口安排,实施干部人才互派挂职行动、人才培训提能行动,着力建强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三支队伍”。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青田、平昌精心选派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学习,推进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实现了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才常态化交流,有效提高了平昌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电商营销的能力,提升了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山海偕行,无问西东;勠力同心,携手攻坚。青田的帮扶已在平昌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助平昌绘就了一幅同步奔康和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