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唤醒方寸闲地 激发富民动力
——看郧西如何发展“七小业态”庭院经济
    来源:农村新报 发布时间:2023-08-10 11:0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308b7a5248d312fdc29d55b13efd439f.jpg


02b35ce2ad11beb02c0eba7a4dcc0b76.jpg

沙沟村乡宿。


  地处鄂西北边陲地区的郧西县,因地制宜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农民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池塘、小养殖、小商店、小餐馆、小作坊“七小业态”,探索出一条发展小微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路径。


  “我们出台政策,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努力让家园变花园、让民房变客房、让农区变景区,力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庭院,推动家家户户增收致富。”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晗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家庭养殖园、家庭作坊等4000余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庭院虽小,大有可为。7月下旬,记者走访郧西乡村,探访山区农业县如何让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


  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


  每天早上,土门镇上坪村十二组村民陈先道准时起床,把马头山羊赶到门前山坡上吃草。


  “目前养了300多头,预计毛收入60多万元,明年准备再增加100头。”说起养羊心得,陈先道底气十足,“天然放养,生长周期比较长,但肉质非常鲜美,回头客特别多。”


  放羊之余,陈先道在自家房前屋后养了4头猪、50只鸡和1000多尾鱼。他还和女儿在庭院直播销售,现在线上销量占比近八成。


  庭院经济模式多样,既可以单一经营,也可以综合发展。郧西县将庭院经济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点依据农户的家庭状况、文化素质、就业技能等因素,采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原则,制定发展方案,实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


  “游客在院子现场点菜,然后进门吃饭。如果需要过夜,可以直接上楼住宿。”关防乡沙沟村村民范启香门前虽只有2分地,却种了白菜、丝瓜等10余种蔬菜,她最拿手的是干锅菜系列,平均每天接待4桌食客。


  为了调动农户积极性,郧西县出台庭院经济奖补范围和标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幅度较大的示范户、脱贫户及监测户进行扶持,对农户个体、产业人才、庭院经济示范村等不同主体进行奖励。


  纵向做精做深,横向拓展联结。各乡镇因势利导,以互衔互补的方式汇聚多种产业,庭院经济呈现多样协作的特征。比如,店子镇引导农户种植经济观赏苗木,观音镇带动农户做大茶产业,关防乡打造农耕文旅品牌,以产销一体化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庭院有订单销路不用愁


  农民积极性被调动,只是“七小业态”的开始,要让大家干得好、卖得俏、收入稳,才是庭院经济立足的关键。


  走进香口乡沉溪河村曲家庄安置点,熏肉加工厂房飘香四溢。“全部选用本地土猪,采用古法熏制排骨、猪蹄、香肠等产品。”香口香腊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和生介绍,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1800万元,并带动100余户养猪户增收。


  沉溪河村二组村民杨龙明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他养了100多头土猪,“以前还经常怕猪卖不出去,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合作社都订了。”


  庭院有订单,销路不用愁。郧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以产销衔接、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的订单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产销订单,带领农户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目前,全县发展订单经济主体60家,通过签订收购合同并明确最低收购价格,把更多山货卖到全国。


  在涧池乡下营村七夕茶业生产车间,一本本收购台账引人注目。“我们自己只有100多亩示范茶叶基地,另外1万多亩生态茶园,都是与周边农户合作。他们接单种植,我们负责技术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湖北七夕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建介绍,目前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1000余农户种茶。


  好产品才能撬动大市场。除了常规种养殖,郧西还重点发展铁扫帚、双高红薯、黄皮椒等产业6万余亩,辐射带动1.5万农户。同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携手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其中,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与1万余农户签订铁扫帚订单2万多亩,户均年增收3500元。


  “七小业态”以其经营灵活、管理方便的特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户,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庭院呼之欲出。未来,这些沉睡的资源,将激活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记者:胡俊涛;通讯员:邹景根、吴娥)

责任编辑:张露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唤醒方寸闲地 激发富民动力
来源:农村新报 2023-08-10 11:05:35
      沙沟村乡宿。地处鄂西北边陲地区的郧西县,因地制宜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农民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池塘、小养殖、小商店、小餐馆、小作坊“七小业态”,探索出一条发展小微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路径。“我们出台政策,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努力让家园变花园、让民房变客房、让农区变景区,力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庭院,推动家家户户增收致富。”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晗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家庭养殖园、家庭作坊等4000余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庭院虽小,大有可为。7月下旬,记者走访郧西乡村,探访山区农业县如何让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每天早上,土门镇上坪村十二组村民陈先道准时起床,把马头山羊赶到门前山坡上吃草。“目前养了300多头,预计毛收入60多万元,明年准备再增加100头。”说起养羊心得,陈先道底气十足,“天然放养,生长周期比较长,但肉质非常鲜美,回头客特别多。”放羊之余,陈先道在自家房前屋后养了4头猪、50只鸡和1000多尾鱼。他还和女儿在庭院直播销售,现在线上销量占比近八成。庭院经济模式多样,既可以单一经营,也可以综合发展。郧西县将庭院经济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点依据农户的家庭状况、文化素质、就业技能等因素,采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原则,制定发展方案,实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游客在院子现场点菜,然后进门吃饭。如果需要过夜,可以直接上楼住宿。”关防乡沙沟村村民范启香门前虽只有2分地,却种了白菜、丝瓜等10余种蔬菜,她最拿手的是干锅菜系列,平均每天接待4桌食客。为了调动农户积极性,郧西县出台庭院经济奖补范围和标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幅度较大的示范户、脱贫户及监测户进行扶持,对农户个体、产业人才、庭院经济示范村等不同主体进行奖励。纵向做精做深,横向拓展联结。各乡镇因势利导,以互衔互补的方式汇聚多种产业,庭院经济呈现多样协作的特征。比如,店子镇引导农户种植经济观赏苗木,观音镇带动农户做大茶产业,关防乡打造农耕文旅品牌,以产销一体化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庭院有订单销路不用愁农民积极性被调动,只是“七小业态”的开始,要让大家干得好、卖得俏、收入稳,才是庭院经济立足的关键。走进香口乡沉溪河村曲家庄安置点,熏肉加工厂房飘香四溢。“全部选用本地土猪,采用古法熏制排骨、猪蹄、香肠等产品。”香口香腊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和生介绍,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1800万元,并带动100余户养猪户增收。沉溪河村二组村民杨龙明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他养了100多头土猪,“以前还经常怕猪卖不出去,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了,因为合作社都订了。”庭院有订单,销路不用愁。郧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以产销衔接、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的订单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产销订单,带领农户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目前,全县发展订单经济主体60家,通过签订收购合同并明确最低收购价格,把更多山货卖到全国。在涧池乡下营村七夕茶业生产车间,一本本收购台账引人注目。“我们自己只有100多亩示范茶叶基地,另外1万多亩生态茶园,都是与周边农户合作。他们接单种植,我们负责技术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湖北七夕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建介绍,目前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1000余农户种茶。好产品才能撬动大市场。除了常规种养殖,郧西还重点发展铁扫帚、双高红薯、黄皮椒等产业6万余亩,辐射带动1.5万农户。同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携手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其中,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与1万余农户签订铁扫帚订单2万多亩,户均年增收3500元。“七小业态”以其经营灵活、管理方便的特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户,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庭院呼之欲出。未来,这些沉睡的资源,将激活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记者:胡俊涛;通讯员:邹景根、吴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