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滁州市全椒县六镇镇以“五大提升”行动和江准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精准做实“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强镇”两篇文章,在脱贫成果提升、乡村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提升上持续发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山水毓秀、大美六镇”,确保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动态监测防返贫
动态监测、发现响应、核查评估……六镇镇建立镇村组三级防返贫监测网格,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每月走访,每季度集中排查,主动了解村内困难群众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2022年,各村已完成上半年预警排查工作。六镇镇4月28日召开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排查部署暨培训会,全体镇干部、村书记、村乡村振兴专干参会,帮扶责任人及网格员共计458人参会。通过排查审核确定监测户12户38人,其中突发困难户8户27人,边缘易致贫户4户11人。
六镇镇2022年已建立防范返贫致贫监测网格144个,确定网格员144人。网格员需要实时对网格内农户开展入户走访,对长期外出的农户至少每季度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系一次,全面掌握农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等返贫致贫风险以及其他实际困难,掌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基础信息变化情况,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建议等,及时向村“两委”反映。
专项补助促发展
2022年,六镇镇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共申报项目专项资金1523万元。分别是大张村社会化服务项目59万元,郑桥村农业生产标准化厂房项目5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六镇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350万元;草庵村新建标准化厂房项目614万元,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9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64人就近务工。
此外,六镇镇申报实施三批特色种养业共235户,申请补助资金约54万元;申报省外务工交通补助172人,申请补助资金约14万元;申报春季雨露计划57人,申请补助资金约9万元,目前补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全镇共设立乡村公益性岗位55个,有秸秆禁烧巡逻员、光伏电站管护员、沟渠维护员、保洁员、巡路员等11种公益性岗位,吸收有就业意愿的闲置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每名务工农户平均增收逾3000元。六镇镇4个光伏电站,2022年光伏收益约14.78万元,合计受益户103户248人,每户增收300—600元。
产业富民显成效
六镇镇辖区有11个村和1个社区,从2018年至2022年共申请扶贫到村项目27个,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达320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产业项目惠及孙家村茶园、大殷村碧根果、东王村石斛、郑桥村秋延葡萄、草庵村草莓、六镇村层叠式养鸡场、大张村金蝉芦笋等,基本上实现“一村一品”。
六镇镇孙家村扶贫项目童湖茶厂位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AAA级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分界线,森林覆盖率68.18%以上,海拔105米,常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合高品质绿茶生长,2018年至2021年共申请到村项目扶贫专项资金348万元,扩建茶园近600亩,新建厂房、仓储及冷库,形成种茶制茶流水线一套,并由村成立全椒县神韵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茶叶生产、管理、销售,茶厂项目带动本村39户脱贫户受益,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20人,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
近年来,孙家中心村紧紧抓住美好乡村建设机遇,利用凸显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积极推介开发旅游特色景观,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实施孙家中心村建设,努力培育生态观光“一日游”旅游产业。
在六镇镇大殷村,安徽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1500余亩,总投资达千万元,发展到2021年,公司已标准化育苗700亩,目前已完成小苗定植100万株,2021年培育大容器苗10万株,可出圃90万株土球苗,预计销售收入5000万元。该公司带动当地农民就业用工73人,年人均劳务工资收入18000元以上,其中安排脱贫户6户,涉及脱贫人口15人。2021年六镇镇申请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40万元,新建大殷村碧根果加工及储存建设项目,为碧根果提供冷藏冷冻及榨油加工的生产一条线,也带动周边30多名农户就业,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6万元。
在六镇镇还有很多产业蓬勃发展,安徽神山旅游、亿家农业、神韵农业、赵龙农家乐、百卉苗木、浙江农科、万紫源、悠然自得、鑫塘茶谷等公司先后入驻,走“农家体验+田园风光”的建设路线,着重发展以花卉苗木、农家采摘、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等特色农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年产值4000多万元,从业人员600余人,劳务输出1500余人。
下一步,六镇镇将持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全力打造以牧龙山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框架,航鹰科普研学园、孙家茶文化体验园、悠然自得亲子采摘园、牧龙山石斛生态园、鑫塘中医药产业园为内容的“一区五园”现代农业产业组团,建立起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乡村旅游与康养服务为核心,特色农产品销售为延伸的农旅有机融合发展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张艳 杨鑫 吴承江 胡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