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椒园吐异香,山沟地畔换红妆。7月21日,在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闫三湾村的200亩花椒种植产业基地,像伞盖一样的花椒树铺满了山头。花椒树上,绿叶遮不住饱满的颗粒,微风吹起,空气中弥漫的椒香沁人心脾。
该花椒产业基地负责人陈秋喜与妻子看着眼前的棵棵花椒,等待花椒粒再“红红脸”才开始采摘。“承包荒山种了200亩花椒,去年收入100多万元,前段时间天气干旱,利用在山上建起的蓄水池给花椒树浇了2遍水,虽然有减产,但今年收成也不赖。”陈秋喜幸福地说。
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宝丰县域西部,辖18个行政村,是典型的浅山区丘岭地形。近年来,该示范区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使昔日人们口中的“穷山沟”,变成了人人羡慕的“聚宝盆”。今年以来,该示范区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化落实“3+6”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思路,依托产业政策扶持,新增花椒种植面积5000亩。目前,全示范区花椒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椒果108万公斤,产值突破千万元。
“俺从2014年开始种植花椒,从原来的30亩扩大到现在的250亩,收入一年比一年强,看今年这长势,最低能收6万多斤干花椒。”该示范区大石扒村花椒种植大户李旭广高兴地说。
如今,在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像陈秋喜、李旭广这样靠种花椒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椒农就有360多户,花椒产业也成了山乡群众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观音堂山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98%以上的空气优良天数,碧水、蓝天和净土等要素,孕育了观音堂花椒的高颜值、好品质,色红油重、粒大饱满、芳香浓郁、麻味醇厚,口感品质上乘,所产“大红袍”花椒更是享誉中外。目前,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花椒种植覆盖全域18个行政村。
高品质的花椒,还在于花椒树种的品质和管理。随着花椒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及时调整思路,在花椒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值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强管理、重效益、亮特色、铸名牌”的发展思路。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示范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花椒的生长情况,淘汰低劣花椒树种,改栽优质、高产的大红袍品种。同时出台了花椒管理技术规程、花椒管理技术要领,编写了《花椒幼树早结果早丰产栽培技术》一书,为花椒育苗、栽培、管理和采摘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保障。
虽然坐拥良好的“先天”条件,但还是需要“后天”努力。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每村选聘1名花椒专干,为椒农提供技术服务指导,设立了花椒生产管理办公室,成立了宝丰县观音堂花椒协会,组建了20人的护椒巡逻队,以保障椒农利益。同时,常年从陕西韩城,平顶山市林业局、农科所请来专家为椒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已举行花椒专业培训9次,开展实地技术指导65次。今年2月份,示范区还表彰了花椒种植大户,大大激发了山乡群众的种植热情。
在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花椒是兴村产业。家家栽植花椒树,已经成为支撑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该示范区积极构建党组织抓产业、村干部领产业、党员促产业、农户有产业的格局,以及统一管理、分散管理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村民种植花椒,推行“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深化“党支部+促土地流转”“党支部书记+壮大集体经济”“党员+发展特色产业”等模式,以“头雁”引领推动党支部全面过硬,聚焦“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小花椒走上了观音堂山区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下一步,我们将‘产业兴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高标准打造花椒种植产业基地,真正让花椒产业成为山区群众的特色富民产业。”该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商科峰说,明年,示范区预计新增花椒种植面积6000亩,让“美丽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载体,让山头不仅有看头,而且有赚头,构建出生态美、经济美、百姓富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杨国栋 牛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