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沿岸,村落有十,却是两道风景。
一道是以吴山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另一道则是招旅村为代表的一般村落。
相邻而居,同饮一河水,境遇却是云泥之别。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的招旅村,自今年4月起,发动村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开始了乡村振兴的自我探索。
自治
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
回想起两个月前的招旅村村民大会,在村里成长的37岁村支书黄炜禁不住感叹:从没想过群众工作,这么容易。
时间拨回到今年4月19日,黄炜组织召开以美丽屋场建设为主题的村民大会,一共62户的招旅村,一下便聚集了50名村民参会。“几乎每户都有代表参加。”
虽在大会前,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通过走家入户的形式,向村民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宣传动员在家村民共同开展美丽屋场建设。
“但没想到村民这么支持。”黄炜更没想到的是,到场的村民都投上了赞同票。“村里基础太差,看到西河沿岸的村子都建设得漂漂亮亮,村民也自然有了积极性。”
黄炜至今记得,在村民大会上,80多岁的老党员李育信,在投票前说的一句话:“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但这需要我们一起加油干!”
“统一思想,让村民当规则的制定者。”黄炜说,招旅村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在村民和驻镇村干部、村组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研商下,规划了村内各区域的功能布局,明确了美丽屋场的建设目标,分解了每家每户周边的打造任务,激发村民参与美丽屋场建设的积极性、自主性,动员村民们投工投劳投料参与到美丽屋场的建设中来。
在美丽屋场建设同时,黄炜组织村民召开屋场会,一起制定了环境卫生责任公约,并将公约上墙,号召大家共同遵守,齐力协力管护好村内人居环境。
自拆
村民的危房村民主动拆
夏日炎炎,47岁的村民黄春梅坐在家里纳凉。一家三代4口人,住在一栋两层楼高的房子里,宽敞舒适。
“如果你早点儿来,我家的房子更多。”双眼虽不方便,但谈及家族的辉煌,黄春梅也是满脸神采。“我们家族是村里的第一代村民,一直都是村里‘最大户’。”
时间之轮不停转动,时光虽不曾有半刻停留,但祖先们的荣光,都镌刻在了留给黄春梅的14栋房子上。“家里其实只住了一栋,其他的基本上都没用。”
4月19日,在招旅村村民大会后,便形成美丽屋场建设的决议,第一件事便是空心房整治工作。
“村干部来我家做工作,我当时就答应,拆13栋。”因健康原因,母亲要在家照顾黄春梅,一家四口都依靠丈夫和儿子打零工生活,但这并不妨碍黄春梅对村里工作的支持。“那些房子不仅影响美观,因为时间长了,我们又没有维修,也不安全,砸到人了怎么办?”
房屋摸底、勘测核实,在确定危房、杂房、空心房数目后,招旅村便开始了空心房的拆除工作,黄春梅家便是村里的第一户——主动拆除了自家的13栋空心房,腾出土地256平方米。
有了黄春梅一家的带头,村民们自发将堆放在外的杂物进行规整,对杂乱电线和老旧门窗进行整理和更新,对乱搭乱建的鸡舍鸭笼进行拆除,对自家周边及菜园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美丽屋场建设期间共清理垃圾上百吨,拆除乱搭大棚、鸡舍鸭笼30余处,拆除空心房等110栋,对村内51座房屋进行了全方位卫生整治。
如今,黄春梅一家把腾出的土地,改造成了菜园,种植着红薯、玉竹、果树。
家族的历史,成为了黄春梅家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自建
村民的环境村民自我管理
最近,54岁的李刚长心情不错,村里帮他置办了“产业”。
“就是个菜园,哪能说是什么产业。”面对我们的玩笑,这位质朴的农民也满脸不好意思。“这确实得感谢村里。”
李刚长的感谢并非客套,自从4月份美丽屋场建设以来,自家旁边一个荒废的牛棚就被拆了,300多平方米的土地也就空了出来。
“土地虽然不多,但完全利用起来,还是有作用。”李刚长说起了当初的打算。“用拆掉房子的老砖做围墙,种了20株左右的枇杷树和柚子树,间隙就种上紫苏、紫贝等蔬菜。”
更让李刚长高兴的是,菜园刚整理好,北湖区林业局便送来了各种树苗,树苗就此有了着落,只需买一些菜种。
为充分利用好村内的空地和休闲公共区域,招旅村按照就近原则,将其划分给村民负责打理,种植上玉竹、柚子、紫苏、红薯叶等果树药材,自主建设成为微型花园、果园、菜园。村民只要管护好微型园的卫生,产出收益均由村民获得,在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保证村庄环境卫生长效常态。
在人间烟火旁边,便是招旅村的诗和远方。
招旅村作为连接桂阳县和郴州市区的交通要道,从古至今就有着丰富的古驿站文化,“招天下贤杰,旅宇宙山川”便是招旅村名的由来。在美丽屋场的打造上,村民们和镇村干部致力于突显出本村的特色文化,采取在青砖墙和房屋外墙绘就古诗词和山水画,在村内步行道上用青砖老石作点缀,显现出招旅下湾古色古香的驿站文化。
自我管理,让村民成为环境改善的受益者。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树苗的成长进度虽不高,蔬菜却都冒出了头。
家住西河之畔的李刚长一家,都喜欢吃鱼。虽然孩子平时不在家,但逢年过节都会归家。李刚长期待,等到中秋佳节,孩子回家,自己就会用新菜园里长出的紫苏,做上一道鱼汤,让孩子们尝尝味道。(李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