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湖南:返乡新青年 振兴新力量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作者:李芳森 张盛楠 发布时间:2022-05-23 08:5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和同学相比,段照总显得不太一样。


26岁的段照,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大学期间,当其他同学大学实习期进入工厂实习,段照选择回到村里的合作社进行学习;2016年6月毕业后,段照放弃进外企的机会,毅然回乡创业。


6年的时间,段照带领合作社从200亩的规模发展到1568亩,合作社成员由最初6人发展到201人。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乡村顺应四时,亘古依旧;


跃农门、回乡村,振兴之路,增添青春力量。


接棒


抒写稻作新篇章


初夏,微热。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田野上的春耕,跟随气温的攀升进入高潮,已是收尾阶段。望着自家合作社上千亩青苗在夏风中摇曳,段照短暂地舒了口气。


一年的希望已首次播下,考虑着将接踵而至的夏耘和秋收,段照清楚自己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虽早已不是种田的“初体验”,但每次都如同第一次般紧张、重视。


“我生长在农村,亲朋好友都是农民,一直想干的也只有农业这一行。”往事如流水,滋养着禾苗的生长,也浇灌着段照内心那颗三农的种子。“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就希望我考出去,在城市扎下根来。”


2012年,承载父亲希望的段照考上湖南农业大学,跳出了农门,但学习的还是这片黄土地上的知识。


2016年3月,当其他同学实习期进入工厂时,段照的选择却让父亲不怎么满意——回家来到父亲创办的合作社学习。“一半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在田间实践,一半就是希望能用努力,来让父亲转变想法。”


血脉相连,泥土相依,在毕业季来临之时,父亲终于同意了段照的想法,让他回家试一试。段照也毅然放弃进外企的机会,回家创业。


“不敢说种田是熟门熟路,但对于这片土地,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回到农村的段照,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也接过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合作社是父亲的心血,也是老乡们生活的来源,我必须要把它办好。”


怎么办?段照相信母校四年来给予的理论支撑,在老家创新性地开展“以点及面、示范带动”运作模式,把合作社由原来单一的水稻种植,发展成为多元化循环式发展,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打造水稻生产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不怕价不高,就怕粮不好。”在产业发展中,段照坚持打造高质量优质稻生产基地,并且以科技支撑农业,多元化发展,把家乡的稻谷卖出了好价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在脱贫攻坚战中,段照主动参与,以产业为依托,带领家乡上百户贫困户脱贫。2017年,段照成立湖南省田间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培训。“只有推广新技术,坚守绿色、环保、健康的种植理念,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成为种植技术成熟、种植理念现代的新时代职业农民。”


只有汗水的浇灌,这片多情的土地才不会吝惜她的回报。短短五年多,段照带领合作社从200亩的规模发展到1568亩,合作社成员由最初6人发展到201人。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示范社,2018年获得湖南省田间培训学校资格,2020年被评为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


助农


开启“云端”致富路


“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我们正在给果园松土和缩果。等下个月底成熟了,欢迎大家来吃甜蜜蜜的黄桃。”东安县大庙口乐福村,成片的黄桃进入挂果期,唐云云站在“云端”,提前向网友发出丰收的邀请。


“我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对家乡有一种融入骨子里的热爱和强烈的自豪感。”“90后”唐云云深知家乡良好的生态孕育出优质、特色、安全的农副产品,可是因为没有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的销售渠道,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无人问津。


2015年,正在湖南农业大学念书的唐云云在了解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后,暗地里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在东安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永州市加隽食品有限公司,并且开始销售红薯。


“家乡的好产品,远不止红薯。”随着网店发展,唐云云不仅销售当地盛产的红薯,而且开始销售各类优质农特产品,产品从单一化发展到多元化,土蜂蜜、土鸡蛋、竹笋、东安鸡也陆续摆上了网店的“货架”。


唐云云在自家企业发展的同时,开始思索如何在创富时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我也想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的老百姓们做出一点贡献。”唐云云也因此多次赴外地学习,尝试采取产业与电商结合的模式发展种植业。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找到出路。”唐云云按照“企业+基地+贫困户”“前店+后厂”“线上+线下”模式,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唐云云先后与大庙口镇、水岭乡两地60多户贫困户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免费赠送种苗,带动贫困户一起种植冰淇林红薯、沙田柚、冰糖橙,云妹子还手把手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引导贫困户把红薯加工成纯手工芝麻红薯片、倒蒸地瓜干、冰淇淋红薯淀粉等红薯系列产品,以提高经济价值。


2017年,唐云云带领村民种植冰激凌红薯120亩,产量达20吨,产值达20多万元。不仅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的红薯种植成规模发展,而且让农户收入翻了番。


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也从“畅销”变成了“滞销”,许多果蔬面临烂在地里的危机,为最大程度降低农户们的损失,唐云云积极发挥电商优势,采取“电商+直播”模式,迅速开展“战疫助农”活动,通过直播的模式在疫情期间销售出了许多滞销产品,仅新鲜红薯就出售10万斤。


现如今,唐云云的网店月销售额固定在1万元以上,年净收入20多万元。并继续提高湖南中部地区高质量红薯种植,预计基地扩大至1000亩,使每户种植户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家乡老百姓由村民变股民,由个体变集体。


唐云云乘上电商的东风,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城里,用智慧和努力把“加隽薯业”通过“基地+农户+工厂+互联网+扶贫”销售的创业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连心


服务村民绘蓝图


家乡的四季,曾晓瑶都是在舌尖上感受到的。


“每次去老人家里走访,他们总会拿出应季的水果请我吃。”曾晓瑶略带自豪地说,在家乡衡东县塘荷村,每一户瓜农家第一颗成熟的西瓜,自己总能吃上。


2000年1月出生的曾晓瑶,2020年在江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便在株洲从事幼师工作。


本想着就这样教书育人下去,但当2021年底得知村委换届的消息,曾晓瑶立刻便动了回家当村官的念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衡东县白莲镇塘荷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


“那时候同龄的朋友都问我,这么年轻,回家能干嘛?”彼时的曾晓瑶,心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在她心里,却已经打定了主意:“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我也应该回农村尽一份力。”


于是在2021年2月份,刚满21岁的曾晓瑶,便成为了家乡塘荷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作为妇联主席,曾晓瑶主要负责村里的民政、计生,乡村振兴等工作,但村里事情的突发与繁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岗位职责的划分。


在这个瘦小的女孩眼里,这些困难都是小事,她不会,就立马学。她能做,就主动做。曾晓瑶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有时候农户需要插田的时候,近百斤的稻苗都二话不说往肩上扛。


很快曾晓瑶就在工作中获得村民和村干部认可,“晓瑶工作能干、大胆,进入角色很快,走家入户,对农机也很熟悉,还能帮助村民下田。”半年的村官工作后,塘荷村党总支书记李爱梅已把发展她入党提上日程。


考虑到乡村要发展必须靠产业,曾晓瑶想为家乡出一份力,便在外面学习考察,最终确定种植绞股蓝。这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和常饮茶,茶汤碧绿,口感微凉。而每斤40元至60元的绞股蓝,每季每亩可收获800斤至1000斤,一年可收获3季左右。


2021年6月,曾晓瑶和姐姐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下第一批种子,绞股蓝很快结成藤,丰收季节,曾晓瑶也小赚了一笔。技术成熟后,曾晓瑶便带领村民在村里的合作社种植了50亩绞股蓝。


“我希望,我们塘荷村以后能让每个进村的人都能眼前一亮:‘哇,真的像世外桃源’。”谈及未来,曾晓瑶勾勒出心中的一幅蓝图。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湖南:返乡新青年 振兴新力量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2022-05-23 08:59:02
      和同学相比,段照总显得不太一样。26岁的段照,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大学期间,当其他同学大学实习期进入工厂实习,段照选择回到村里的合作社进行学习;2016年6月毕业后,段照放弃进外企的机会,毅然回乡创业。6年的时间,段照带领合作社从200亩的规模发展到1568亩,合作社成员由最初6人发展到201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乡村顺应四时,亘古依旧;跃农门、回乡村,振兴之路,增添青春力量。接棒抒写稻作新篇章初夏,微热。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田野上的春耕,跟随气温的攀升进入高潮,已是收尾阶段。望着自家合作社上千亩青苗在夏风中摇曳,段照短暂地舒了口气。一年的希望已首次播下,考虑着将接踵而至的夏耘和秋收,段照清楚自己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虽早已不是种田的“初体验”,但每次都如同第一次般紧张、重视。“我生长在农村,亲朋好友都是农民,一直想干的也只有农业这一行。”往事如流水,滋养着禾苗的生长,也浇灌着段照内心那颗三农的种子。“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就希望我考出去,在城市扎下根来。”2012年,承载父亲希望的段照考上湖南农业大学,跳出了农门,但学习的还是这片黄土地上的知识。2016年3月,当其他同学实习期进入工厂时,段照的选择却让父亲不怎么满意——回家来到父亲创办的合作社学习。“一半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在田间实践,一半就是希望能用努力,来让父亲转变想法。”血脉相连,泥土相依,在毕业季来临之时,父亲终于同意了段照的想法,让他回家试一试。段照也毅然放弃进外企的机会,回家创业。“不敢说种田是熟门熟路,但对于这片土地,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回到农村的段照,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也接过了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合作社是父亲的心血,也是老乡们生活的来源,我必须要把它办好。”怎么办?段照相信母校四年来给予的理论支撑,在老家创新性地开展“以点及面、示范带动”运作模式,把合作社由原来单一的水稻种植,发展成为多元化循环式发展,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和打造水稻生产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不怕价不高,就怕粮不好。”在产业发展中,段照坚持打造高质量优质稻生产基地,并且以科技支撑农业,多元化发展,把家乡的稻谷卖出了好价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在脱贫攻坚战中,段照主动参与,以产业为依托,带领家乡上百户贫困户脱贫。2017年,段照成立湖南省田间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培训。“只有推广新技术,坚守绿色、环保、健康的种植理念,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成为种植技术成熟、种植理念现代的新时代职业农民。”只有汗水的浇灌,这片多情的土地才不会吝惜她的回报。短短五年多,段照带领合作社从200亩的规模发展到1568亩,合作社成员由最初6人发展到201人。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示范社,2018年获得湖南省田间培训学校资格,2020年被评为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助农开启“云端”致富路“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我们正在给果园松土和缩果。等下个月底成熟了,欢迎大家来吃甜蜜蜜的黄桃。”东安县大庙口乐福村,成片的黄桃进入挂果期,唐云云站在“云端”,提前向网友发出丰收的邀请。“我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对家乡有一种融入骨子里的热爱和强烈的自豪感。”“90后”唐云云深知家乡良好的生态孕育出优质、特色、安全的农副产品,可是因为没有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的销售渠道,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无人问津。2015年,正在湖南农业大学念书的唐云云在了解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后,暗地里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在东安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永州市加隽食品有限公司,并且开始销售红薯。“家乡的好产品,远不止红薯。”随着网店发展,唐云云不仅销售当地盛产的红薯,而且开始销售各类优质农特产品,产品从单一化发展到多元化,土蜂蜜、土鸡蛋、竹笋、东安鸡也陆续摆上了网店的“货架”。唐云云在自家企业发展的同时,开始思索如何在创富时带动更多的老百姓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我也想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的老百姓们做出一点贡献。”唐云云也因此多次赴外地学习,尝试采取产业与电商结合的模式发展种植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找到出路。”唐云云按照“企业+基地+贫困户”“前店+后厂”“线上+线下”模式,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唐云云先后与大庙口镇、水岭乡两地60多户贫困户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免费赠送种苗,带动贫困户一起种植冰淇林红薯、沙田柚、冰糖橙,云妹子还手把手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引导贫困户把红薯加工成纯手工芝麻红薯片、倒蒸地瓜干、冰淇淋红薯淀粉等红薯系列产品,以提高经济价值。2017年,唐云云带领村民种植冰激凌红薯120亩,产量达20吨,产值达20多万元。不仅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的红薯种植成规模发展,而且让农户收入翻了番。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也从“畅销”变成了“滞销”,许多果蔬面临烂在地里的危机,为最大程度降低农户们的损失,唐云云积极发挥电商优势,采取“电商+直播”模式,迅速开展“战疫助农”活动,通过直播的模式在疫情期间销售出了许多滞销产品,仅新鲜红薯就出售10万斤。现如今,唐云云的网店月销售额固定在1万元以上,年净收入20多万元。并继续提高湖南中部地区高质量红薯种植,预计基地扩大至1000亩,使每户种植户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家乡老百姓由村民变股民,由个体变集体。唐云云乘上电商的东风,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城里,用智慧和努力把“加隽薯业”通过“基地+农户+工厂+互联网+扶贫”销售的创业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连心服务村民绘蓝图家乡的四季,曾晓瑶都是在舌尖上感受到的。“每次去老人家里走访,他们总会拿出应季的水果请我吃。”曾晓瑶略带自豪地说,在家乡衡东县塘荷村,每一户瓜农家第一颗成熟的西瓜,自己总能吃上。2000年1月出生的曾晓瑶,2020年在江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便在株洲从事幼师工作。本想着就这样教书育人下去,但当2021年底得知村委换届的消息,曾晓瑶立刻便动了回家当村官的念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衡东县白莲镇塘荷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那时候同龄的朋友都问我,这么年轻,回家能干嘛?”彼时的曾晓瑶,心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在她心里,却已经打定了主意:“我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我也应该回农村尽一份力。”于是在2021年2月份,刚满21岁的曾晓瑶,便成为了家乡塘荷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作为妇联主席,曾晓瑶主要负责村里的民政、计生,乡村振兴等工作,但村里事情的突发与繁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岗位职责的划分。在这个瘦小的女孩眼里,这些困难都是小事,她不会,就立马学。她能做,就主动做。曾晓瑶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有时候农户需要插田的时候,近百斤的稻苗都二话不说往肩上扛。很快曾晓瑶就在工作中获得村民和村干部认可,“晓瑶工作能干、大胆,进入角色很快,走家入户,对农机也很熟悉,还能帮助村民下田。”半年的村官工作后,塘荷村党总支书记李爱梅已把发展她入党提上日程。考虑到乡村要发展必须靠产业,曾晓瑶想为家乡出一份力,便在外面学习考察,最终确定种植绞股蓝。这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和常饮茶,茶汤碧绿,口感微凉。而每斤40元至60元的绞股蓝,每季每亩可收获800斤至1000斤,一年可收获3季左右。2021年6月,曾晓瑶和姐姐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下第一批种子,绞股蓝很快结成藤,丰收季节,曾晓瑶也小赚了一笔。技术成熟后,曾晓瑶便带领村民在村里的合作社种植了50亩绞股蓝。“我希望,我们塘荷村以后能让每个进村的人都能眼前一亮:‘哇,真的像世外桃源’。”谈及未来,曾晓瑶勾勒出心中的一幅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