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青翠,茶农丰收。人民网 符武平 摄
如果说白沙有一样“世界唯一”,那一定是种在陨石坑里的茶叶。近年来,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依托特有生态资源禀赋,不断做强做大脱贫地区以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乡土特色产业,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乡村文化产业,做好“产业生态化”这篇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里路”的坚守与逆袭
“我们是海南省第一家通过国内外认证的有机茶!”站在翠绿的茶园中,白沙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符小芳骄傲地说。
这是一个坚守和“逆袭”的故事。
2008年,符小芳从一家事业单位辞职返乡。“回到家乡就想搞点产业,但搞什么呢?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我们的茶叶。”符小芳说,无意中看到“有机茶”的概念,让她决定好好利用白沙的生态资源和“陨石坑茶”的概念,就这样,最初联合5户茶农一起种植的20多亩有机茶园“开张”了。
符小芳在茶园采茶。人民网 符武平 摄
然而,“有机之路”却并不顺畅。
到了实际大面积种植的时候符小芳才发现困难重重。海南的天气高温多雨,六、七月份雨水充沛,正是野草茂盛、虫灾严重的时候,不做好锄草防虫的预防工作将会造成灭顶之灾,尤其是茶园天敌蓑蛾,一夜之间就能把所有茶树“剃光头”。
最严重的一次,符小芳深夜在茶园里检查虫害,听着满园都是虫子噬咬茶树“刷刷刷”不绝于耳的声音,她的情绪瞬间就失控了,嚎啕大哭,边哭边喊“再也不做有机茶了,上农药!”但是,擦干眼泪,她又重振旗鼓。通过大量使用粘虫板、太阳能灭虫灯、引诱剂和生态平衡等除虫方法,总算度过了这一次的危机。
符小芳面临的第二只“拦路虎”是销售难。“坚守了六年,第一批茶的销售额只有几千元。”符小芳说,因为当时大家对“有机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所以导致他们的“有机茶叶”销量很低。
为了做好销售,她将自己在外从事销售行业的丈夫也“拉下水”,从此,夫妻二人开始共同经营他们的“绿色产业”。此后,符小芳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冬交会等各种展会上。“一开始的茶基本都没有卖,全部拿出去给大家免费品尝。”符小芳大力推广的“有机茶叶”逐渐被市场接受,他们的销售额也年年攀升。
陨石坑上长出“金叶子”。人民网 符武平 摄
自己富不是富,带动大家才是富。多年来,符小芳利用自己的茶园,邀请大学教授给周边农家妇女进行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妇女达1000多人。她的有机茶园更是实现了让周边黎族村寨的中老年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获得可观的收入。多年来,共带动365户121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共实现分红190万元,帮助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如今,五里路有机茶园规模已扩大至大约300亩,参与茶园管护的黎族茶农增至186户,产自五里路茶园的黎族大白茶也获评为白沙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依托茶园打造的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也已跻身为海南首批共享农庄之一,农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有机陨坑茶种植园。人民网 符武平 摄
“陨石茶”的“产业生态化”
如果说五里路有机茶园是白沙茶叶的“特种部队”,那么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就是“集团军”。
这家成立于2016年10月的“大公司”,注册资本金4000万元,是一家集有机陨坑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有控股现代农业企业。
“我们的茶树是吃海鲜长大的,稀奇不?”海南天然茶叶公司总经理汤适介绍,通过在茶垄间挖沟埋放鱼虾等海鲜,以及选用羊粪与豆粕、花生饼等发酵腐熟后为茶树补充养分,较好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有效促进茶树吸收养分,也造就了白沙陨坑茶独具特色的口感与品质。
目前,海南天然茶叶公司有机茶的种植面积近2000亩,设有红茶、绿茶、白茶三条现代加工生产线,有机茶年产量可达140吨。该公司始终坚持全园有机种植管理,现已通过了中国有机食品、欧盟有机食品、美国有机食品、日本有机食品、国际雨林联盟以及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有机茶产品达到了欧盟27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进口准入标准。
“集团军”的优势在于“带动”。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帮助下,公司相继举办了多场有机茶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及现场观摩会,聘请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研究生讲师为500多名农户详细讲解了有机茶的种植管理要点以及施肥、病虫害防治、茶树修剪、嫁接栽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同时,公司还积极响应白沙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助农脱贫增收致富的号召,生产基地每天从高峰新村以及基地附近招聘60余名农户,负责茶园除草、割草、施有机肥、修剪、采茶等日常作业,凡是脱贫户的公司优先聘用。”汤适介绍,目前共吸纳四个村委会建档立卡的脱贫户20名,按劳动量支付劳务工资,平均每人每天能拿到150元钱,年均收入增加25000元,收入增加让脱贫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汤适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将有机茶种植面积扩大至5000亩,建设白沙有机陨坑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主题生活馆。通过壮大自身规模、提升有机种植管理水平、结合本土文化拓展产品线等,与其他茶叶品牌形成差异化,逐步提升公司在有机茶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推进白沙有机茶产业和品牌经济的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共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张潮瑛正在织黎锦。人民网 符武平 摄
“小”织锦织出“大”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卖钱?白沙黎族姑娘张潮瑛的回答是:当然能!
1986年出生的张潮瑛,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一名黎族姑娘。如今,她的身份是海南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黎锦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如果没有人继承,就只能放在博物馆里、躺在资料库里,那多可惜呀!”4月26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南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潮瑛说。
张潮瑛从小就对黎锦耳濡目染,曾跟随外婆学习过织锦技艺。大学毕业后,能歌善舞的张潮瑛,原本可以在聚光灯下翩翩起舞,但她却一门心思地组织白沙黎族自治县各乡镇的村民专攻黎锦艺术,想要推广和发扬黎锦文化。“不管做什么,我内心深处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的黎锦。”张潮瑛说。
怀着对黎锦的热爱,2012年,张潮瑛开始师从多名黎锦技艺传承人,专业学习黎锦技艺。2016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张潮瑛成立了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黎锦技艺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海南黎锦的文化魅力。
独具当地特色的黎锦服饰。人民网 符武平 摄
如今,张潮瑛带领的合作社依托黎锦产品,不仅实现了超百万元的年销售额,还带动了白沙黎族自治县及周边市县的600余名黎锦“织娘”的就业,成为行业里的知名品牌。
2020年4月,张潮瑛先后获得“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和第二十六届“海南五四青年”奖章;2021年3月,海南省妇女联合会决定授予张潮瑛“海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现在的张潮瑛,更是成为一名“网红主播”。
“除了线下的实体形象店,我还会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带货,展销自己的黎锦服饰及相关产品。赶上定制的单子,在线上接单后,我会将订单派给各市县的兼职‘织娘’去做,让她们在农闲之余,也能有额外的收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在传承和发扬我们黎锦的技艺。”张潮瑛说。
谈及未来,张潮瑛表示,自己正在尝试拍摄一些关于“三农”的短视频,让更多的人关注黎锦、了解黎锦、喜爱黎锦,也希望通过黎锦,让更多的“织娘”过上更好的日子。
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乡村文化产业……在白沙,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正逐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