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乡村振兴
十大重点产业链“接二连三”闯新路!湖北发布首份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26 15:4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4月21日,在当阳市草埠湖镇符台村饲料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魏茜 摄)

日前,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21年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报告》(简称《报告》)。

2021年,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作出推进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决策部署。

从顶层上设计,在瓶颈上攻关。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7位省级领导挂帅链长,10家省直部门分别牵头一条产业链,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各市州县积极响应。全省上下谋定快动,迅速打出系列组合拳,农业产业化起步“荆”彩。

嘉鱼县湖北联创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精选原粒湘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卢建 摄)

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125家,创历史之最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自古就是天下粮仓,物产丰饶。

细数农业“家底”,我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去年夏收油菜籽产量251.8万吨,居全国第二;常年淡水鱼产量约480万吨,连续26年位居全国之首;茶叶、蔬菜、柑橘、中药材产量及生猪出栏量均居全国前列,鲜蛋、蜂蜜、食用菌、淡水小龙虾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湖北以占全国3.9%的耕地资源生产了全国4.2%的粮食、6%的生猪、9%的油料、12%的茶叶,以占全国10.4%的淡水养殖面积生产了全国15%的淡水产品。

然而,由于大龙头缺少、产业链不完整等因素,大量农产品作为原材料运往外地,附加值外流。做大企业,做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是实现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的时代抉择。

针对龙头不强,我省印发《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启动实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

省地方金融局建立农业企业上市“金种子”“银种子”后备库,全程跟踪辅导。省农业农村厅对接企业需求,搭建沟通平台。省农担公司谋划“龙头企业贷”产品,探索“大数据+信用”替代抵押担保贷款,为龙头企业提供最优惠的信贷支持。

争先进位、做大做强的氛围更浓,联合重组、逐鹿资本市场的步伐加快。2021年7月5日,随着一声“云敲钟”,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实现我省农业企业国外融资“零”的突破。省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引导省内5家家禽及蛋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成立湖北七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禽蛋“航母”。省小龙虾产业链协调潜江华山、莱克两家领军企业“从对手到队友”,加快重组上市步伐。

2021年,省级龙头企业新增125家、达到99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增加20家、达到82家,创历史新高;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2万亿,增长12.2%。湖北粮油集团、劲牌公司入选“头部百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由1家增至4家。

一手壮大本土企业,一手坚持招大引强。我省跳出农业抓产业,把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作为“一号工程”,开展“全线招商、全域招商、全员招商”。2021年,全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额达到2064.3亿元,增长62.8%。

秭归脐橙在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生产线上实现了从花到果、吃干榨尽。 (视界网 王辉富 摄)

“吃干榨尽”农产品,“接二连三”闯新路

2021年,我省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丰富业态,宜农则农、宜加则加、宜旅则旅,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创新模式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通过经营主体带动、主导产业拉动、资源要素促动,培育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农业新业态型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和模式。推广潜江“虾稻共作”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

在加工转化上,优质稻产业由生产大米向生产功能大米、提炼米糠油发展;随州将香菇原料生产成香菇酱,一路“漂洋过海”;小龙虾虾壳、鸡蛋蛋壳及柑橘皮综合利用等9项技术在全国推广。

在拉动消费上,小龙虾产业链开发5种小龙虾休闲食品,借鉴“沙县小吃”模式,在西安开设3家“潜江龙虾”餐饮连锁店,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拓展功能上,创建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350个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发布10条柑橘采摘精品线路,发展茶叶采摘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点150多个,推进产区变景区。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卖资源”到“卖品牌”,我省持续推动特色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农产品“吃干榨尽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报告》显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链总产值达1099.5亿元,增长4.8%。全省收购油菜籽31.5万吨,收购价格上涨0.3元/斤左右,加工产值42.8亿元,分别增加11%、10%、48.8%,粮油实现增产增收增效。28万亩高油酸菜籽平均收购价每斤高出1元。730万亩虾稻,每斤虾稻增收3元,每亩虾稻增收1200元,共计增收87.6亿元。减少生猪调出量500万头,就地屠宰转化增值25亿元。

农业产业链“姓农”。全省创建15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发展,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折股量化、利润返还等模式,与农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增值收益,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聚集高端要素,构建资金链、资源链、人才链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去年,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建队伍,强化科技支撑。十大产业链聘请张启发、邓秀新、傅廷栋等7名院士,113名知名学者、专家,为十大产业链“望闻问切”。

建阵地,打造技术高地。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与我省共建洪山实验室,全力打造种业“种芯”。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推动双绿源、康农种业、小码大众、金广农业等11个重大功能性平台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在种业博览会技术转让上,中油所大豆新品种以1500万元高价成交。在中药材领域,我省获批1.1类创新中药1个,临床批件2个,位居全国前列;发布104个配方颗粒标准,显著提升“药材变药”的能力。

抓对接,推进成果转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对接,征集企业需求231项,科技成果130项,以项目化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推广21项主要技术,增强农业科技由“纸变钱”的能力。

构建资金链、资源链、人才链,全方位为农业产业输血赋能。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和5亿元贴息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与12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未来5年累计投放不低于2万亿元涉农贷款。2021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200亿元,同比增长96%。强化人才支撑,培训高素质农民3万人、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80人、农业经理人750人。建立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两库一清单”,出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地支持政策,用地指标优先安排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

“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路,以突破性的思路、创新性的举措、拼抢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壮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全力续写2022年精彩华章。”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郭会兵)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十大重点产业链“接二连三”闯新路!湖北发布首份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来源:湖北日报 2022-04-26 15:45:35
      4月21日,在当阳市草埠湖镇符台村饲料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来回穿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曙松通讯员魏茜摄)日前,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21年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报告》(简称《报告》)。2021年,省委、省政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作出推进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农业产量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决策部署。从顶层上设计,在瓶颈上攻关。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链长,7位省级领导挂帅链长,10家省直部门分别牵头一条产业链,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各市州县积极响应。全省上下谋定快动,迅速打出系列组合拳,农业产业化起步“荆”彩。嘉鱼县湖北联创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精选原粒湘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勇通讯员卢建摄)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125家,创历史之最“湖广熟,天下足”。湖北自古就是天下粮仓,物产丰饶。细数农业“家底”,我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去年夏收油菜籽产量251.8万吨,居全国第二;常年淡水鱼产量约480万吨,连续26年位居全国之首;茶叶、蔬菜、柑橘、中药材产量及生猪出栏量均居全国前列,鲜蛋、蜂蜜、食用菌、淡水小龙虾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湖北以占全国3.9%的耕地资源生产了全国4.2%的粮食、6%的生猪、9%的油料、12%的茶叶,以占全国10.4%的淡水养殖面积生产了全国15%的淡水产品。然而,由于大龙头缺少、产业链不完整等因素,大量农产品作为原材料运往外地,附加值外流。做大企业,做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是实现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的时代抉择。针对龙头不强,我省印发《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启动实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省地方金融局建立农业企业上市“金种子”“银种子”后备库,全程跟踪辅导。省农业农村厅对接企业需求,搭建沟通平台。省农担公司谋划“龙头企业贷”产品,探索“大数据+信用”替代抵押担保贷款,为龙头企业提供最优惠的信贷支持。争先进位、做大做强的氛围更浓,联合重组、逐鹿资本市场的步伐加快。2021年7月5日,随着一声“云敲钟”,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实现我省农业企业国外融资“零”的突破。省家禽及蛋制品产业链,引导省内5家家禽及蛋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成立湖北七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禽蛋“航母”。省小龙虾产业链协调潜江华山、莱克两家领军企业“从对手到队友”,加快重组上市步伐。2021年,省级龙头企业新增125家、达到99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增加20家、达到82家,创历史新高;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2万亿,增长12.2%。湖北粮油集团、劲牌公司入选“头部百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由1家增至4家。一手壮大本土企业,一手坚持招大引强。我省跳出农业抓产业,把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作为“一号工程”,开展“全线招商、全域招商、全员招商”。2021年,全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额达到2064.3亿元,增长62.8%。秭归脐橙在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生产线上实现了从花到果、吃干榨尽。(视界网王辉富摄)“吃干榨尽”农产品,“接二连三”闯新路2021年,我省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丰富业态,宜农则农、宜加则加、宜旅则旅,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创新模式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通过经营主体带动、主导产业拉动、资源要素促动,培育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农业新业态型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和模式。推广潜江“虾稻共作”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在加工转化上,优质稻产业由生产大米向生产功能大米、提炼米糠油发展;随州将香菇原料生产成香菇酱,一路“漂洋过海”;小龙虾虾壳、鸡蛋蛋壳及柑橘皮综合利用等9项技术在全国推广。在拉动消费上,小龙虾产业链开发5种小龙虾休闲食品,借鉴“沙县小吃”模式,在西安开设3家“潜江龙虾”餐饮连锁店,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拓展功能上,创建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350个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发布10条柑橘采摘精品线路,发展茶叶采摘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点150多个,推进产区变景区。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卖资源”到“卖品牌”,我省持续推动特色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农产品“吃干榨尽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报告》显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链总产值达1099.5亿元,增长4.8%。全省收购油菜籽31.5万吨,收购价格上涨0.3元/斤左右,加工产值42.8亿元,分别增加11%、10%、48.8%,粮油实现增产增收增效。28万亩高油酸菜籽平均收购价每斤高出1元。730万亩虾稻,每斤虾稻增收3元,每亩虾稻增收1200元,共计增收87.6亿元。减少生猪调出量500万头,就地屠宰转化增值25亿元。农业产业链“姓农”。全省创建15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发展,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折股量化、利润返还等模式,与农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增值收益,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聚集高端要素,构建资金链、资源链、人才链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去年,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队伍,强化科技支撑。十大产业链聘请张启发、邓秀新、傅廷栋等7名院士,113名知名学者、专家,为十大产业链“望闻问切”。建阵地,打造技术高地。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与我省共建洪山实验室,全力打造种业“种芯”。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推动双绿源、康农种业、小码大众、金广农业等11个重大功能性平台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在种业博览会技术转让上,中油所大豆新品种以1500万元高价成交。在中药材领域,我省获批1.1类创新中药1个,临床批件2个,位居全国前列;发布104个配方颗粒标准,显著提升“药材变药”的能力。抓对接,推进成果转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对接,征集企业需求231项,科技成果130项,以项目化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推广21项主要技术,增强农业科技由“纸变钱”的能力。构建资金链、资源链、人才链,全方位为农业产业输血赋能。省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和5亿元贴息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与12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未来5年累计投放不低于2万亿元涉农贷款。2021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200亿元,同比增长96%。强化人才支撑,培训高素质农民3万人、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80人、农业经理人750人。建立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两库一清单”,出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地支持政策,用地指标优先安排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路,以突破性的思路、创新性的举措、拼抢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壮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全力续写2022年精彩华章。”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崔逾瑜通讯员郭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