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七星关区田坝镇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务工人员罗华正在给长势良好的羊肚菌浇水。
据了解,该基地属于贵州耀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种植羊肚菌450亩。田坝村田坝一组的罗华把自己家土地按每亩半年800元的价格租给该企业种植羊肚菌,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工资80元,一月下来收入有2000元左右。
“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我们又把土地拿回来自己种水稻,几头都有收入。”罗华说,务工就在家门口,每天干起活来精神十足。
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观音洞镇菜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装载羊肚菌。
在黔西市林泉镇、甘棠镇和织金县三塘镇、中寨乡、后寨乡等地,大棚和林下种植羊肚菌、香菇、平菇等食用菌比比皆是,出菇、采收、加工、销售一片繁忙。
近年来,毕节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资源,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村干部和技术员在贵州省黔西市观音洞镇菜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察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在大方县猫场镇的樱桃花已开过高峰期,但是前来游玩的游客还是不少。来自纳雍县的游客陈晓说,这里和总溪河的景色不一样,准备等樱桃成熟的时候再来玩,带孩子来摘樱桃,尝尝这里的农家乐。
十三五以来,大方县猫场镇持续加大樱桃种植产业的发展,让樱桃产业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的增收渠道之一。目前,该镇在五丫、永乐、联合等六个村共种植樱桃3.2万亩,年产值超过9000万元。
威宁“糖心苹果”,远近闻名。近年来,威宁不断强化示范园建设带动,重点在迤那、牛棚、中水、雪山、黑石、猴场等乡镇继续打造3个以上“千亩园”,在“千亩园”上基本形成“万亩片”,尤其是在迤那、牛棚、中水基本形成苹果产业区域带,加强对现有果园“病、虫、害”的管护,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2022年挂果面积达30万亩。
……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近年来,毕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所需、本地适宜”原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据悉,2021年毕节粮食生产着力“稳面积、稳产量”,全市粮食产量达243.9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生产任务。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县(市、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生态畜牧业等12大产业为主攻方向,推动每个县有1至3个主导产业、迅速做大规模,逐步改变“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状况。
田坝镇:羊肚菌 新鲜羊肚菌.。
其中,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皂角、生态家禽、肉牛产业以上6个产业规模全省第一。辣椒、刺梨、生猪、羊4个产业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二。
同时,建设了一批核心基地。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32.16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种猪、南方最大的安格斯牛养殖基地。全市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共53个,占全省149个的35.57%,居全省第一。此外,培育了一批产品品牌。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全市累计获绿色食品认证29个,有机产品认证188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2个。
在产业带建设方面,各县(市、区)突出发展优势,以区、带、基地带动布局优化。大方县、威宁自治县成为“全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县”;七星关区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沙县围绕茶叶、辣椒,织金县围绕南瓜、皂角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威宁自治县围绕冷凉蔬菜建成全省蔬菜规模最大县;赫章县围绕中药材,建成全国第二大半夏生产基地;大方县围绕皱椒,纳雍县围绕食用菌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连片的优势特色产业。
目前,“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享誉省内外,玛瑙红樱桃、威宁苹果、大方天麻、织金皂角等一大批农特产品不断走出毕节,走出贵州,走向全国。
毕节茶产业。
下一步,毕节将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种植蔬菜350万亩、辣椒90万亩、食用菌13万亩、中药材100万亩、水果180万亩,巩固茶园100万亩,生猪、肉牛、羊、家禽分别出栏400万头、45万头、65万只、3850万羽,禽蛋产量7.33万吨,水产品产量1.12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7%,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以上。
同时,实施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提升和品牌培育行动,加快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等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实施特色优势农业示范工程,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以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方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特产品,瞄准粤港澳、长三角等主要消费市场,构建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促进“黔货出山”,打响毕节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毕节农特产品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步伐向前迈进。(图/文 史开云、陈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