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脱贫攻坚报道 ——以2016—2019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张文洲 王 慧 发布时间:2021-06-16 15:0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广大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紧跟中央步伐,延伸新闻触角,大批脱贫攻坚报道如雨后春笋般面世,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笔者通过对2016—2019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初步梳理,从中窥探新的宣传方式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呈现的导向引领作用,并就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相关报道提出建议。


  “新”字是关键


  “新媒体”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于1967年提出。经过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并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在各种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一切互联网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的新的媒体形态;狭义上是指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体、数字电视、博客、微博、微信等形态。无论何种定义,一个“新”字即是关键。


  2020年7月22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提出了一些观点,其中包括“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报告称,在一项基于3万人的问卷调查中,有77.25%的受众表示日常通过微信群获得新闻,仅0.68%的受众表示只从纸媒获得信息。新媒体受众群日益扩大,显示了信息传播与阅读方式革新带来的巨大改变。


  这种改变在敦促传统媒体坚守阵地的同时,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等,同时促使媒体人在新闻作品策划、拍摄、采写、编辑、制作、呈现过程中力求形式更加多样化。笔者通过梳理2016—2019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发现,从2018年开始,获奖项目一栏增设了融媒短视频、融媒直播、融媒互动、融媒栏目、融媒界面、融媒创新等6个新项目,到了2019年则变化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报道界面、新媒体品牌栏目、融合创新等6个项目。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从增设融媒系列到新媒体系列奖项,即是新媒体带来报道方式多元化的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具体到脱贫攻坚类新闻作品分属的获奖项目来看,2016年仍集中在见报稿件,但从2017年开始,广播电视作品、电视系列、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页设计、融合创新等项目中获奖作品分量逐年增加。


  中国新闻奖的启示


  以2019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这一年脱贫攻坚报道见报类稿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几乎没有;而在新媒体方面,《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荣获网络专题一等奖、《脱贫攻坚连环计》荣获网页设计二等奖、《百天千万扶贫行动》荣获融合创新作品二等奖。这一方面可能源于确实没有更有代表性、更有突破性的见报文字,另一方面也跟新媒体报道方式的日益更新密切相关。


  具体以《百天千万扶贫行动》来看,该作品的报道周期很长,从2018年9月延续到次年1月,主办单位为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广播电视台和湖北省扶贫办,承办单位为长江云和垄上传媒,同时依托长江云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有赞、淘宝、京东等电商为销售平台,推出“主题宣传+新闻故事+扶贫代言+互动直播+大型活动+电商销售”的新模式。综合来看,该件作品有三大主要特点,首先即是全媒体行动,在10多场扶贫直播中,赢得9000多万点击量,卖出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农产品;其次是长江云充分发挥融媒传播的新优势,120个客户端同步直播、立体化宣传,矩阵效应巨大;最后是央媒、省、市、县、海外媒体五级同步宣推,大屏小屏联动,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倍增效应。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0年的脱贫攻坚宣传对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具有特别意义。从目前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一如既往地在报纸上开设各种类型的宣传专栏,对于具有重大影响的脱贫攻坚人物和故事给予一个或多个整版报道,但所呈现出的内容在纸面上依然有限。对于新媒体来说,则不存在内容呈现“瓶颈”,新媒体的巨大容量,所需要的是在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指引下,在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发展趋势下,继续开拓一条适应时代科技发展与受众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新闻宣传之路。


  2020年春夏之际,新华网新华时政栏目推出热点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该专题设置了小康生活见闻、第一书记在现场、小康生活全纪录、微博话题——幸福奔小康、小康路上手牵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看老乡、吹响总攻“冲锋号”、感受多彩小康等多个子栏目,整个专栏一如往常集合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元素,特别是在小康生活见闻一栏,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以点串线的形式,想看哪个区域只需随手点击该区域名称;第一书记在现场一栏迎接受众的则是一张张坚毅自信的脸庞,点开之后则是一段段实地访谈,同时配有文字和图片。


  意见和建议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新的宣传方式已经在脱贫攻坚报道中越来越常见,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兼容性。所谓兼容性,就是笔者在前面提到过的报道容量问题,纸质媒体的刊登信息受限于报纸版面,即便连载,也有时间限制。而新媒体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新媒体所能呈现的海量内容,囊括了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内容,这使得宣传报道具有震撼力。


  二是互动性。互动性已是媒体传播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果不能够与受众产生互动,那么传播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对此,纸质媒体的互动以往都是通过当天见报后读者拨打热线电话或者读者在网站、“两微一端”平台等上面留言,可以及时回复,也可以次日见报回应。而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互动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前提,甚至一些直播平台需要实时互动,无缝对接。


  三是及时性。所谓及时性就是时效性问题,这个是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也是新媒体的一个独特优势,它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报道、更新内容。


  当然,我们在把握上述三个特征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一些雷区。一是真实性。这是所有宣传报道中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更是首要因素。脱贫攻坚战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千百年来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它关系到社会民生福祉,容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客套。二是连续性。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媒体关注的视角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事,而是要长期关注贫困地区,关注贫困地区脱贫后的新面貌新气象,不能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就开始转移视线,不再关注。三是全面性。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想要客观公正地呈现新闻事实,所呈现的报道就要是全方位、立体式的,需要深入当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一趟不行多跑几趟,住一天不够多住几天,只有接地气,才能有鲜活生动的作品,才能抓住要领,全面呈现。四是隐私性。这里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报道离不开一个“人”字,对于镜头和图片的使用、对于一些文字的表述,需要事先征求被采访者意见,特别是年轻群体,需要充分顾及被采访者的尊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陈出新,今后,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更新的新媒体形态。对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坚守底线,不断尝试,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能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媒体人特有的力量。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任编辑:董硕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脱贫攻坚报道 ——以2016—2019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来源:中国报业 2021-06-16 15:09:19
      2015年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广大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紧跟中央步伐,延伸新闻触角,大批脱贫攻坚报道如雨后春笋般面世,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笔者通过对2016—2019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初步梳理,从中窥探新的宣传方式在脱贫攻坚报道中呈现的导向引领作用,并就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相关报道提出建议。“新”字是关键“新媒体”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于1967年提出。经过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并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在各种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一切互联网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的新的媒体形态;狭义上是指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体、数字电视、博客、微博、微信等形态。无论何种定义,一个“新”字即是关键。2020年7月22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提出了一些观点,其中包括“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报告称,在一项基于3万人的问卷调查中,有77.25%的受众表示日常通过微信群获得新闻,仅0.68%的受众表示只从纸媒获得信息。新媒体受众群日益扩大,显示了信息传播与阅读方式革新带来的巨大改变。这种改变在敦促传统媒体坚守阵地的同时,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等,同时促使媒体人在新闻作品策划、拍摄、采写、编辑、制作、呈现过程中力求形式更加多样化。笔者通过梳理2016—2019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发现,从2018年开始,获奖项目一栏增设了融媒短视频、融媒直播、融媒互动、融媒栏目、融媒界面、融媒创新等6个新项目,到了2019年则变化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报道界面、新媒体品牌栏目、融合创新等6个项目。中国新闻奖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从增设融媒系列到新媒体系列奖项,即是新媒体带来报道方式多元化的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具体到脱贫攻坚类新闻作品分属的获奖项目来看,2016年仍集中在见报稿件,但从2017年开始,广播电视作品、电视系列、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页设计、融合创新等项目中获奖作品分量逐年增加。中国新闻奖的启示以2019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这一年脱贫攻坚报道见报类稿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几乎没有;而在新媒体方面,《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荣获网络专题一等奖、《脱贫攻坚连环计》荣获网页设计二等奖、《百天千万扶贫行动》荣获融合创新作品二等奖。这一方面可能源于确实没有更有代表性、更有突破性的见报文字,另一方面也跟新媒体报道方式的日益更新密切相关。具体以《百天千万扶贫行动》来看,该作品的报道周期很长,从2018年9月延续到次年1月,主办单位为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广播电视台和湖北省扶贫办,承办单位为长江云和垄上传媒,同时依托长江云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有赞、淘宝、京东等电商为销售平台,推出“主题宣传+新闻故事+扶贫代言+互动直播+大型活动+电商销售”的新模式。综合来看,该件作品有三大主要特点,首先即是全媒体行动,在10多场扶贫直播中,赢得9000多万点击量,卖出了价值2000多万元的农产品;其次是长江云充分发挥融媒传播的新优势,120个客户端同步直播、立体化宣传,矩阵效应巨大;最后是央媒、省、市、县、海外媒体五级同步宣推,大屏小屏联动,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倍增效应。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20年的脱贫攻坚宣传对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具有特别意义。从目前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一如既往地在报纸上开设各种类型的宣传专栏,对于具有重大影响的脱贫攻坚人物和故事给予一个或多个整版报道,但所呈现出的内容在纸面上依然有限。对于新媒体来说,则不存在内容呈现“瓶颈”,新媒体的巨大容量,所需要的是在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指引下,在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发展趋势下,继续开拓一条适应时代科技发展与受众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新闻宣传之路。2020年春夏之际,新华网新华时政栏目推出热点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该专题设置了小康生活见闻、第一书记在现场、小康生活全纪录、微博话题——幸福奔小康、小康路上手牵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看老乡、吹响总攻“冲锋号”、感受多彩小康等多个子栏目,整个专栏一如往常集合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元素,特别是在小康生活见闻一栏,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以点串线的形式,想看哪个区域只需随手点击该区域名称;第一书记在现场一栏迎接受众的则是一张张坚毅自信的脸庞,点开之后则是一段段实地访谈,同时配有文字和图片。意见和建议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新的宣传方式已经在脱贫攻坚报道中越来越常见,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兼容性。所谓兼容性,就是笔者在前面提到过的报道容量问题,纸质媒体的刊登信息受限于报纸版面,即便连载,也有时间限制。而新媒体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新媒体所能呈现的海量内容,囊括了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内容,这使得宣传报道具有震撼力。二是互动性。互动性已是媒体传播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果不能够与受众产生互动,那么传播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对此,纸质媒体的互动以往都是通过当天见报后读者拨打热线电话或者读者在网站、“两微一端”平台等上面留言,可以及时回复,也可以次日见报回应。而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互动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前提,甚至一些直播平台需要实时互动,无缝对接。三是及时性。所谓及时性就是时效性问题,这个是纸质媒体无法比拟的,也是新媒体的一个独特优势,它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报道、更新内容。当然,我们在把握上述三个特征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一些雷区。一是真实性。这是所有宣传报道中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更是首要因素。脱贫攻坚战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千百年来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它关系到社会民生福祉,容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客套。二是连续性。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媒体关注的视角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事,而是要长期关注贫困地区,关注贫困地区脱贫后的新面貌新气象,不能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就开始转移视线,不再关注。三是全面性。凡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想要客观公正地呈现新闻事实,所呈现的报道就要是全方位、立体式的,需要深入当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一趟不行多跑几趟,住一天不够多住几天,只有接地气,才能有鲜活生动的作品,才能抓住要领,全面呈现。四是隐私性。这里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报道离不开一个“人”字,对于镜头和图片的使用、对于一些文字的表述,需要事先征求被采访者意见,特别是年轻群体,需要充分顾及被采访者的尊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陈出新,今后,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更新的新媒体形态。对于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坚守底线,不断尝试,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能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媒体人特有的力量。(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