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5G时代VR/AR技术的应用实践及拓展方向
    来源:城市党报研究公众号 作者:何源 王津 发布时间:2021-04-28 15:1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相比4G来说,媒体将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将拥有更丰富的网络移动数据。不仅仅是速度方面的提升,更是VR/AR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转变,是多领域、全方位的重大变革。


  目前我国的5G时代已经来临,江苏经济报社不仅仅是蹭上了热度,还实实在在做了许多落地应用,包括5G+融媒实验工场、5G+智慧文旅系统、5G+智慧党建展示系统等,并在参加各大活动展会时受到了领导和客户的广泛肯定。


  我国VR新闻发展现状


  01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在信息技术和文化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VR/AR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媒体发展创造了条件,传播主体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媒介,当今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制造者和媒体的使用者,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使我们每一个人从“被动接受时代”走向了“我可传播时代”,网络为用户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提供了平台。


  网络具有一定的数字性和互动性,由此带来了人际交往方面的便利,也使得网络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从传播资源的角度来看,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闻这类信息已经从以往媒介组织的传播“特权”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传播者与受众的区分变得模糊,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后,公民开始积极谋求和行使舆论的主动权。


  02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新媒体主要在现代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吸收了多种传播渠道,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电视等智能化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多元的信息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5G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可以说是整合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等各种渠道的优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称为数字化媒体。


  5G时代下,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从网络论坛、网络杂志、网络视频、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到博客、短信、QQ、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人人都是麦克风。


  03


  传播内容的类型化


  5G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各种领域的资讯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于5G时代背景下我国VR新闻自由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公众得到了超越以往的表达自由,传播内容呈现类型化趋势。


  消费者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内容,内容也极其丰富,涉及经济、科学、文化、政治、教育、医疗等多种方面。最后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消费者利用自己的平板电脑或者手机可以实时接受信息。同时也可以对这些信息作出实时反馈,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传播内容的多样化、类型化、个性化也让受众有了广阔的信息选择空间。


  04


  传播效果的分层化


  如今,更多的人们对于新闻,特别是VR新闻以及传播主体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受到5G时代的影响。同时,5G时代背景下我国VR新闻传播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分层化。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多元化的渠道使得获得的效果出现了层次上的差异。新闻传播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以及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这打破了原本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上的壁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达到信息的广泛共享,突破了原本一时一地的阻碍,但是由于渠道的差异,造成了传播效果上的差异。


  VR/AR技术的应用实践


  01


  媒介技术的应用


  虽然我国的VR/AR技术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来媒体人筚路蓝缕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


  2020年1月8日,江苏经济报社承接了镇江保障粮食仓库的VR全景拍摄制作;1月14日-20日,江苏经济报社为《新华日报》头版制作了AR看省“两会”及202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VR视频版;2月19日,拍摄制作开发了VR交互版2019秦淮全景灯会;3月4日-15日,为《新华日报》头版制作了AR看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报道。3月,江苏经济报社与三大运营商在5G领域进行磋商,并成功与江苏联通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于7月1日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并成立了5G融媒体实验室,江苏联通还为江苏经济报社免费提供布设了5G信号及5GCPE,并邀请报社加入了中国联通5G创新联盟。目前双方联合申报的5G+VR/AR智慧党建展示系统入选了江苏省工信厅全省5G试点应用优秀案例。从江苏经济报社2019年第一、二季度的实践可以看出VR/AR技术在传统纸媒上的实际运用。


  02


  传播内容的结合


  近年来提出了4G+的概念,也为5G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5G可以让延迟变得更短、更稳定,5G时代下,VR/AR的技术发展中深刻的应用,将会引起巨大的变革,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甚至延伸出新的产品。它不仅仅是速度上的提升,更是各方面的互联、互通,新闻传播也会由此迈入一个新的天地。


  江苏经济报社在传播过程中内容也变得更加广泛,涉及众多方面,5G+融媒工场、5G+智慧文旅系统、5G+智慧党建展示系统等方面都有结合运用,并在参加各大展会时受到了领导和客户的肯定。


  03


  观众体验的整合


  公共传播资源作为一种观众体验,可以为任何上网的人所利用。5G时代即将到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受众的阅读需求、文化需求和消费场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以内容、服务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行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媒体机构对于观众体验应该进行有效的整合。


  2016年下半年,传统纸媒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和不断崛起的大V面前感受到了压力,纷纷开启转型之路。彼时,江苏经济报建立起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媒体官方平台,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交汇点新闻APP上拥有了自己的频道,建设了报社自己的网站“江苏经济网”,后来,又陆续开通了一点号、企鹅号、百家号等等自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从而打通了全媒体的分发平台,让报纸生产的内容实现了主流流量平台的全覆盖。


  VR/AR技术发展的优化分析


  01


  深化媒介技术创新


  过去我国的互联网时代使用的是2G(GSM),在这一水平下的网络传输,只能传递简单的信息、图片和文字。随后速度进行提升,变为了3G(UMTS、LTE)。又在3G的基础上,发展成为4G(LTE-A、WiMax)。如果把我国使用的网络比作是车辆通行的道路,3G就是道路上的小轿车,而4G则是双层的大巴车。从2G到4G的发展,是更快速度的网络通信,使信息上传和下载速度都有所提升。5G的目标是提高数据传递的速度、减少网络数据传输的延迟问题、降低运营商通信成本大规模设备连接等。


  近些年,我国媒体传播行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都开始将目光投向5G的发展。我国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即4G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商用,对下一代新兴技术的研发变得日趋紧迫。同时,因为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数据的需求也开始爆炸式增长,已有的传播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研发新一代5G系统势在必行。


  5G时代下VR/AR技术发展需要深化媒介技术创新,江苏经济报于2016年年初筹建了江苏省首个VR/AR新闻工作室,并组建了新华90VR团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新闻出版领域相融合创新,探索时下最热黑科技与各个产业结合。当年7月,90VR团队就首次执行商业项目,亮相常州宋庆龄基金会夏令营闭幕式并提供VR直播技术解决方案。2018年9月的国际服装节,报社使用扫描报纸看视频的AR技术,将服装节新闻报道进行了“纸面视频”的呈现。2019年全国“两会”、省“两会”期间,报社每天为《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提供了AR技术支持,使报纸照片从“看到”到“动起来”。


  02


  强化传播内容


  5G时代下,VR/AR技术发展要创新报道手段、方式和内容,依托报社报、网、端、微全媒体矩阵,通过多媒体联动、多形式呈现、多渠道传播,聚焦重大主题,突出思想深度,力求生动鲜活,同时充分彰显各媒体特点和优势。


  坚持内容优先、强化传播,将《江苏经济报》精心打造成江苏媒体的最大亮点。早在2017年,江苏经济报社就牵头主办了“江苏VR/AR产业大会”,牵头成立了江苏VR/AR产业联盟。如今,报社组织团队和技术部门通力合作,已形成了VR拍摄、分享、编辑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能为同行提供VR拍摄、内容编辑系统、分享直播平台(新华V视新闻客户端)、培训等产业链服务。2021年,报社全新融合了VR、AR、全息、交互技术的媒体融合技术展示中心已经建成,并推出了自有品牌节目《正儿八经》,引起业内关注。


  03


  优化受众体验


  5G时代下VR/AR技术的应用要优化受众体验,但是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其他国家或其他报社发行量高的栏目,应该增加内容的思想深度,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抵制低俗、黄色的内容,建立自己的独特品牌形象,创新内容,传播绿色、健康的社会大众文化。转变与用户的关系,改变原本单向、唯一的传播方式,利用多种渠道与用户建立互动,进行内容的更多创新。


  江苏经济报社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注重观众体验,建立有自己风格的新媒体团队。跟随市场发展潮流,注重手机APP、小程序等新兴技术的引入。


  传播媒体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可以真正涉及到千家万户最根本利益以及正确传播大众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


  随着5G时代下VR/AR技术的应用,现在新闻传播的主体“门槛低了”,个体可以随机地进行新闻传播,例如微博、微信,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方式。江苏经济报将数字融媒新技术的研究放在了重要位置,部分软件已经在申报知识产权,并开始对外销售。近年来,报社先后研发了江苏VR新闻编辑系统、虚拟互动数字党建馆、数字城建馆,成立了融媒实验工场等,税务部门还进行了研发退税。


  (作者单位为江苏经济报社)

责任编辑:董硕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5G时代VR/AR技术的应用实践及拓展方向
来源:城市党报研究公众号 2021-04-28 15:18:01
      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相比4G来说,媒体将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将拥有更丰富的网络移动数据。不仅仅是速度方面的提升,更是VR/AR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转变,是多领域、全方位的重大变革。目前我国的5G时代已经来临,江苏经济报社不仅仅是蹭上了热度,还实实在在做了许多落地应用,包括5G+融媒实验工场、5G+智慧文旅系统、5G+智慧党建展示系统等,并在参加各大活动展会时受到了领导和客户的广泛肯定。我国VR新闻发展现状01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我国在信息技术和文化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VR/AR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媒体发展创造了条件,传播主体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媒介,当今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制造者和媒体的使用者,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使我们每一个人从“被动接受时代”走向了“我可传播时代”,网络为用户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提供了平台。网络具有一定的数字性和互动性,由此带来了人际交往方面的便利,也使得网络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从传播资源的角度来看,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闻这类信息已经从以往媒介组织的传播“特权”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传播者与受众的区分变得模糊,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后,公民开始积极谋求和行使舆论的主动权。02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媒体主要在现代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吸收了多种传播渠道,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电视等智能化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多元的信息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5G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可以说是整合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等各种渠道的优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称为数字化媒体。5G时代下,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从网络论坛、网络杂志、网络视频、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到博客、短信、QQ、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人人都是麦克风。03传播内容的类型化5G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各种领域的资讯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于5G时代背景下我国VR新闻自由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公众得到了超越以往的表达自由,传播内容呈现类型化趋势。消费者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内容,内容也极其丰富,涉及经济、科学、文化、政治、教育、医疗等多种方面。最后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消费者利用自己的平板电脑或者手机可以实时接受信息。同时也可以对这些信息作出实时反馈,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传播内容的多样化、类型化、个性化也让受众有了广阔的信息选择空间。04传播效果的分层化如今,更多的人们对于新闻,特别是VR新闻以及传播主体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受到5G时代的影响。同时,5G时代背景下我国VR新闻传播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分层化。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多元化的渠道使得获得的效果出现了层次上的差异。新闻传播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以及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这打破了原本信息传播在时间、空间上的壁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达到信息的广泛共享,突破了原本一时一地的阻碍,但是由于渠道的差异,造成了传播效果上的差异。VR/AR技术的应用实践01媒介技术的应用虽然我国的VR/AR技术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些年来媒体人筚路蓝缕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2020年1月8日,江苏经济报社承接了镇江保障粮食仓库的VR全景拍摄制作;1月14日-20日,江苏经济报社为《新华日报》头版制作了AR看省“两会”及202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VR视频版;2月19日,拍摄制作开发了VR交互版2019秦淮全景灯会;3月4日-15日,为《新华日报》头版制作了AR看全国“两会”、省“两会”新闻报道。3月,江苏经济报社与三大运营商在5G领域进行磋商,并成功与江苏联通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于7月1日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并成立了5G融媒体实验室,江苏联通还为江苏经济报社免费提供布设了5G信号及5GCPE,并邀请报社加入了中国联通5G创新联盟。目前双方联合申报的5G+VR/AR智慧党建展示系统入选了江苏省工信厅全省5G试点应用优秀案例。从江苏经济报社2019年第一、二季度的实践可以看出VR/AR技术在传统纸媒上的实际运用。02传播内容的结合近年来提出了4G+的概念,也为5G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5G可以让延迟变得更短、更稳定,5G时代下,VR/AR的技术发展中深刻的应用,将会引起巨大的变革,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甚至延伸出新的产品。它不仅仅是速度上的提升,更是各方面的互联、互通,新闻传播也会由此迈入一个新的天地。江苏经济报社在传播过程中内容也变得更加广泛,涉及众多方面,5G+融媒工场、5G+智慧文旅系统、5G+智慧党建展示系统等方面都有结合运用,并在参加各大展会时受到了领导和客户的肯定。03观众体验的整合公共传播资源作为一种观众体验,可以为任何上网的人所利用。5G时代即将到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受众的阅读需求、文化需求和消费场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以内容、服务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行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媒体机构对于观众体验应该进行有效的整合。2016年下半年,传统纸媒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和不断崛起的大V面前感受到了压力,纷纷开启转型之路。彼时,江苏经济报建立起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媒体官方平台,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交汇点新闻APP上拥有了自己的频道,建设了报社自己的网站“江苏经济网”,后来,又陆续开通了一点号、企鹅号、百家号等等自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从而打通了全媒体的分发平台,让报纸生产的内容实现了主流流量平台的全覆盖。VR/AR技术发展的优化分析01深化媒介技术创新过去我国的互联网时代使用的是2G(GSM),在这一水平下的网络传输,只能传递简单的信息、图片和文字。随后速度进行提升,变为了3G(UMTS、LTE)。又在3G的基础上,发展成为4G(LTE-A、WiMax)。如果把我国使用的网络比作是车辆通行的道路,3G就是道路上的小轿车,而4G则是双层的大巴车。从2G到4G的发展,是更快速度的网络通信,使信息上传和下载速度都有所提升。5G的目标是提高数据传递的速度、减少网络数据传输的延迟问题、降低运营商通信成本大规模设备连接等。近些年,我国媒体传播行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都开始将目光投向5G的发展。我国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即4G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商用,对下一代新兴技术的研发变得日趋紧迫。同时,因为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数据的需求也开始爆炸式增长,已有的传播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研发新一代5G系统势在必行。5G时代下VR/AR技术发展需要深化媒介技术创新,江苏经济报于2016年年初筹建了江苏省首个VR/AR新闻工作室,并组建了新华90VR团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新闻出版领域相融合创新,探索时下最热黑科技与各个产业结合。当年7月,90VR团队就首次执行商业项目,亮相常州宋庆龄基金会夏令营闭幕式并提供VR直播技术解决方案。2018年9月的国际服装节,报社使用扫描报纸看视频的AR技术,将服装节新闻报道进行了“纸面视频”的呈现。2019年全国“两会”、省“两会”期间,报社每天为《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提供了AR技术支持,使报纸照片从“看到”到“动起来”。02强化传播内容5G时代下,VR/AR技术发展要创新报道手段、方式和内容,依托报社报、网、端、微全媒体矩阵,通过多媒体联动、多形式呈现、多渠道传播,聚焦重大主题,突出思想深度,力求生动鲜活,同时充分彰显各媒体特点和优势。坚持内容优先、强化传播,将《江苏经济报》精心打造成江苏媒体的最大亮点。早在2017年,江苏经济报社就牵头主办了“江苏VR/AR产业大会”,牵头成立了江苏VR/AR产业联盟。如今,报社组织团队和技术部门通力合作,已形成了VR拍摄、分享、编辑等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能为同行提供VR拍摄、内容编辑系统、分享直播平台(新华V视新闻客户端)、培训等产业链服务。2021年,报社全新融合了VR、AR、全息、交互技术的媒体融合技术展示中心已经建成,并推出了自有品牌节目《正儿八经》,引起业内关注。03优化受众体验5G时代下VR/AR技术的应用要优化受众体验,但是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其他国家或其他报社发行量高的栏目,应该增加内容的思想深度,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抵制低俗、黄色的内容,建立自己的独特品牌形象,创新内容,传播绿色、健康的社会大众文化。转变与用户的关系,改变原本单向、唯一的传播方式,利用多种渠道与用户建立互动,进行内容的更多创新。江苏经济报社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注重观众体验,建立有自己风格的新媒体团队。跟随市场发展潮流,注重手机APP、小程序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传播媒体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可以真正涉及到千家万户最根本利益以及正确传播大众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随着5G时代下VR/AR技术的应用,现在新闻传播的主体“门槛低了”,个体可以随机地进行新闻传播,例如微博、微信,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方式。江苏经济报将数字融媒新技术的研究放在了重要位置,部分软件已经在申报知识产权,并开始对外销售。近年来,报社先后研发了江苏VR新闻编辑系统、虚拟互动数字党建馆、数字城建馆,成立了融媒实验工场等,税务部门还进行了研发退税。(作者单位为江苏经济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