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问政如何作出实效?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19 15:3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作为电视台、公众、政府通过信息互通与对话形成一种致力于寻求民生问题解决路径的节目形态,电视问政类节目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开办的电视问政类节目多达两百余档,已成为政府在媒体公开展示形象、群众借媒体寻求帮助的重要平台。


  在当下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与以往的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类节目有什么区别?在问政节目中,传统主流媒体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从顶层设计上,问政节目如何进一步提质升级,建立长久的生存逻辑?从操作层面上,如何用好媒体融合这个工具,防止问政节目的实效“止步于屏幕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01


  全媒体节目集中涌现,有效弥补传统媒体互动性欠缺的短板


  2005年兰州电视台的《一把手上电视》让“一把手”在节目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开创了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先河。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电视问政类节目经过了从零星出现到大量涌现,从录播到直播的转变,已成为全国各地市新闻频道或公共频道民生节目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近两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电视问政类节目创作也发生了新变化,一批旨在打通政务平台、系统回应和解决百姓关切的全媒体节目集中涌现。


  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电视问政》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让主会场和分会场协作,在场内场外回应群众疑问,同时将LED大屏和移动屏相结合,和网友实时互动;西安电视台《问政时刻》通过西安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收集人民对问政部门的意见,及时在节目中对问政部门提问等。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玉红分析道:“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充分互动的可能。很多节目的制作者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将演播室大屏、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联动起来,运用短片播放、社交媒体发动参与、专家点评、直播连线、网络投票、现场调查、新媒体实时互动等多种手段,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影响力,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互动性欠缺的短板。”


  02


  对问题动态追踪、持续跟进,做好解决民生问题“后半篇文章”


  如果说切实解决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用镜头书写的纪实文学,那么近年涌现的电视问政类节目不满足于将“前半篇文章”做得漂亮,没有将视角局限在就某一话题邀请相关人员沟通交流,或对某个政策进行解读宣传,而是更加注重“后半篇文章”的展开,对老百姓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各种融媒体手段推动问题的彻底解决。


  为了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个性化的接受特点,电视问政节目越来越多地采取故事化的新闻叙事方式,增加群众感兴趣的事件性、动态性报道,将复杂、专业甚至深奥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在节目进程当中,编导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增加各种观众互动环节,在互动中激发人们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很多节目都秉持建设性监督的理念,带着问题来问政,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比如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采取部门问政、专题问政、问政进社区、问政追着报等模式,走到群众中间了解他们的切身困难,持续跟进事态进展,让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这样评价。


  03


  聚焦国家发展和“我”的关系,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与早期节目相比,现在的创作更具理性色彩和系统思维,体现了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的特点。”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总结道,全程体现在从头到尾紧盯关键点不放,一问到底,举一反三,彻底解决问题;全员体现在官员、百姓、专家、记者、观察员全员参与,广泛平等发声,均衡表达各方立场和诉求,重视意见的专业性;全息体现在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直播、互动、全网调查、线索征集、短视频分发,主动设置话题,拓展传播渠道,形成全网热点;全效是不仅强化传播效果的精准到位,并因为问政落地的系统化,使之与推动当地政府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紧密勾连,从而释放出更具建设性的综合治理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过,融媒体背景给电视问政类节目带来的改变目前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而在展示内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拓展。节目选题集中在交通、环保、住房、食品安全等几大领域,难免出现同质化、片面化倾向。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党荣就此给出建议:“民生除了焦点、难点、热点之外,还有亮点。比如脱贫攻坚、京津冀一体化等。把地方广播电视机构接地气、冒热气,能够细致入微地展开工作的特点,与群众的诉求关切以及党和国家主题主线、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重点有机结合起来,让观众既了解大时代的发展,也看到小日子的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应用新闻学研究室主任殷乐则认为,电视问政类节目既要关注社会问题,又应关注个体。将国家发展主题和群众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国家发展和“我”的关系。民生连着政府和国家,让老百姓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自己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政府会更有威信,老百姓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董硕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问政如何作出实效?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4-19 15:38:49
      作为电视台、公众、政府通过信息互通与对话形成一种致力于寻求民生问题解决路径的节目形态,电视问政类节目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市开办的电视问政类节目多达两百余档,已成为政府在媒体公开展示形象、群众借媒体寻求帮助的重要平台。在当下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问政类节目与以往的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类节目有什么区别?在问政节目中,传统主流媒体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从顶层设计上,问政节目如何进一步提质升级,建立长久的生存逻辑?从操作层面上,如何用好媒体融合这个工具,防止问政节目的实效“止步于屏幕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01全媒体节目集中涌现,有效弥补传统媒体互动性欠缺的短板2005年兰州电视台的《一把手上电视》让“一把手”在节目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开创了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先河。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电视问政类节目经过了从零星出现到大量涌现,从录播到直播的转变,已成为全国各地市新闻频道或公共频道民生节目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近两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电视问政类节目创作也发生了新变化,一批旨在打通政务平台、系统回应和解决百姓关切的全媒体节目集中涌现。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电视问政》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让主会场和分会场协作,在场内场外回应群众疑问,同时将LED大屏和移动屏相结合,和网友实时互动;西安电视台《问政时刻》通过西安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收集人民对问政部门的意见,及时在节目中对问政部门提问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玉红分析道:“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充分互动的可能。很多节目的制作者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将演播室大屏、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联动起来,运用短片播放、社交媒体发动参与、专家点评、直播连线、网络投票、现场调查、新媒体实时互动等多种手段,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影响力,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互动性欠缺的短板。”02对问题动态追踪、持续跟进,做好解决民生问题“后半篇文章”如果说切实解决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用镜头书写的纪实文学,那么近年涌现的电视问政类节目不满足于将“前半篇文章”做得漂亮,没有将视角局限在就某一话题邀请相关人员沟通交流,或对某个政策进行解读宣传,而是更加注重“后半篇文章”的展开,对老百姓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各种融媒体手段推动问题的彻底解决。为了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个性化的接受特点,电视问政节目越来越多地采取故事化的新闻叙事方式,增加群众感兴趣的事件性、动态性报道,将复杂、专业甚至深奥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在节目进程当中,编导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增加各种观众互动环节,在互动中激发人们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很多节目都秉持建设性监督的理念,带着问题来问政,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比如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采取部门问政、专题问政、问政进社区、问政追着报等模式,走到群众中间了解他们的切身困难,持续跟进事态进展,让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这样评价。03聚焦国家发展和“我”的关系,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与早期节目相比,现在的创作更具理性色彩和系统思维,体现了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的特点。”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总结道,全程体现在从头到尾紧盯关键点不放,一问到底,举一反三,彻底解决问题;全员体现在官员、百姓、专家、记者、观察员全员参与,广泛平等发声,均衡表达各方立场和诉求,重视意见的专业性;全息体现在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直播、互动、全网调查、线索征集、短视频分发,主动设置话题,拓展传播渠道,形成全网热点;全效是不仅强化传播效果的精准到位,并因为问政落地的系统化,使之与推动当地政府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紧密勾连,从而释放出更具建设性的综合治理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不过,融媒体背景给电视问政类节目带来的改变目前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而在展示内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拓展。节目选题集中在交通、环保、住房、食品安全等几大领域,难免出现同质化、片面化倾向。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党荣就此给出建议:“民生除了焦点、难点、热点之外,还有亮点。比如脱贫攻坚、京津冀一体化等。把地方广播电视机构接地气、冒热气,能够细致入微地展开工作的特点,与群众的诉求关切以及党和国家主题主线、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重点有机结合起来,让观众既了解大时代的发展,也看到小日子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应用新闻学研究室主任殷乐则认为,电视问政类节目既要关注社会问题,又应关注个体。将国家发展主题和群众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国家发展和“我”的关系。民生连着政府和国家,让老百姓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自己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政府会更有威信,老百姓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