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企业报”是企业主办的报纸。企业报一般在企业内部以及相关范围内发行,规模与企业规模相匹配,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互联网彻底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之前,企业报与“校园报”“行业报”“都市报”等一样,曾是中国新闻报刊大军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现在,在这个万物智联、信息的传播速度等同于光速的时代,新的传播形式如潮水涌现,加速刷新着人们的视听习惯,曾主导信息传播渠道的纸媒早已不复当日辉煌,许多报刊关停,大部分纸质大报发行量缩水,生长于社会一隅的企业报还能有所作为吗?
企业报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企业报的成长历程,以《桥梁建设报》为例。
1953年4月,为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国家批准成立了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桥梁建设报》的前身,一份由大桥局党委主办的油印四开小报《工地生活》诞生。当时,它是大桥局数万职工家属人人皆知的报纸,被亲切地称为“桥报”,是大桥局内上下联通信息的重要载体。1983年,更名为沿用至今的《桥梁建设报》,并紧跟技术进步和时代要求的,先后由四开四版升级为对开四版,后来又改为全彩印刷。
2007年后,桥报数度改版。形式上更趋向于大图、多图和版式简洁的“悦读”效果;内容上“精读”“深读”稿件增加,并努力跳出企业内部新闻报道的窠臼,逐渐增加行业新闻的刊载量。
随着互联网大潮兴起,企业报也开始紧跟时代试水媒体融合。2008年,“桥报”电子报上线;2014年,“桥梁建设报”微信公众号诞生。2014年桥报的微信公众号开通,新媒体平台由之建立。2018年,桥报的微博、哔哩哔哩号开通。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报办报理念和机制的变化。初期,“桥报官微”推送的都是纸质报纸刊发过的内容,不久之后,为追赶信息传播的速度,许多重要的新闻先上微信再登版面。编辑工作便不再是规律的一周一轮次,而逐渐变成“随时进行”;编辑形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因为新闻已不是平面二维的,而需要加入更多美术、音乐等元素;同时,短视频渐受追捧之后,“桥报”哔哩哔哩号、微博号开通,编辑记者们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本领恐慌也随之产生。
2013年,“桥报”全面改版,由企业报向行业报转型,版式语言发生巨大变化,力求“悦读”效果,受众意识开始增强。但这并不能改变桥梁工地现场对“桥报”渐渐加剧的生疏感,以及纸媒在发行、经营等方面的下滑局面。2019年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仍在每期等待阅读纸质“桥报”的基本都是离退休老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年轻的、一线的桥梁设计、施工人员对“桥报”的了解和关注基本来自于新媒体平台,查询则通过数字报平台。
从“桥报”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企业报除了报道范围和发行范围相对局限外,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与社会大众报纸基本同步的,有存在的必然和成长的波折。
企业报在融媒时代有所作为的根基
在媒体深度融合之下,企业报还能有所作为吗?笔者认为是有的,甚至是大有可为。基于以下认识:
1.企业报报道企业新闻的任务不变
企业报因企业生而生,因企业兴而兴。企业报的任务是报道企业新闻、专业新闻、行业新闻;企业报的目标,则是通过新闻的方式宣传企业业绩、鼓励企业员工、弘扬工匠精神、服务国家建设。企业新闻往往包含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改革进程、民生改善等等信息,是社会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为党报和大众媒体所重视;同时,企业新闻又有自己独特的深度和广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大众媒体都很难做到如企业报那样,嵌于企业内部,具体、全面、深入、及时地采集、挖掘和报道企业新闻。
例如关于沪苏通长江大桥通车的报道。沪苏通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历时6年建成,建设期间就备受各级媒体关注。2020年7月1日大桥通车,成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国内外的重要媒体都对这一重要建筑新闻进行了报道。但是,不论社会媒体如何进行去企业化的报道,对于承建这座伟大桥梁的大桥局来说,“沪苏通长江大桥通车”都有一个挡不住的身份:它是一条重要的企业新闻。6年的艰辛与坚守,6年的攻关与创新,任何一家社会大众媒体都不会有那么多的篇幅和耐心去做到边到底的报道,而“桥报”可以做到,《一位桥嫂的80次探亲》便是典型稿件。企业报是社会大众媒体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2.企业报记录企业历史的责任不变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真实全面地记录企业今天的新闻,就是在抒写企业明天的历史。而企业的历史,尤其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历史正是新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时期,“桥报”记者深入施工现场,几无遗漏地记录了每一个重要的施工节点,也忠实地记录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和工地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翻开那些发黄的纸页,浓浓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仍然会深深吸引现今的读者。每有需要,我们都能到报纸上找出当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踪迹。近几年,大桥局所属或分离出去的多家公司纷纷迎来成立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甚至七十周年纪念日,查找源头、回望初心、梳理脉胳也往往是从翻阅老“桥报”着手。
“桥报”记录的还不仅仅是大桥局的企业史,正如《中国三峡报》记录的不仅仅是三峡集团的企业史,《东风报》记录的不仅仅是东风集团的企业史。
从“建成学会”的武汉长江大桥起步,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成南京长江大桥,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跨海桥梁——东海大桥跨向外海,到国家领导人为之通车剪彩的港珠澳大桥被世界注目,一座座桥梁跨越天堑、托起高铁,沟通南北、联接东西,新中国桥梁建设的进步成就了中国交通格局蝶变,促进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这部波澜壮阔的新中国桥梁建史被完完整整地记录在了“桥报”的一篇篇报道中。
3.企业报拥有融合新媒介形成四全媒体的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是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和信息发展前沿,对现阶段媒体特征的精辟概括,也是对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更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形势的精确论断。“四全媒体”“媒体深度融合”等已成为新闻传播和宣传舆论学界、业界面临的课题和现实。
“四全媒体”需要启动所有媒介手段,融合使用图、文、声、像四大工具,生产出更利于现代媒介传播、更易于不同受众接受的新闻产品。能坚持开办企业报的企业往往也同时拥有视频影像制作团队、信息开发管理团队等专业工作组织,这些组织之间联系密切,交流深入;企业报往往拥有数量相对庞大、工作热情较高的基层通讯员队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整合、相融能力并不弱于社会大众媒体,且基础良好。
相对于社会大众媒体,企业报规模小、岗位分工不细碎、贴近新闻源头程度高、人才聚合能力强,这些特点能使之迅速有效地融合各种媒介形式生产新闻产品。2019年,“桥报”开通了B站和微博,开始制做视觉版的现场新闻“VLOG”。同时,开通“中铁大桥局”抖音号,并接手管理“中铁大桥局”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至目前,基本可以做到对同一新闻事件“一次采集多方报道”,让新闻事件能在发生前后的不同时间段里,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分众化传播。例如,2019年10月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这座位于武汉市主城区的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的双层城市公路桥,因为出入便利、人员熟悉、桥梁知识有积累,“桥报”记者们从大桥通车前两三个月起就行动起来,“VLOG”、短视频、H5、数据新闻、深度报道、科普报道……既满足了各类型受众的需求,也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4.企业报具有出产高品质新闻的强大潜力
传统媒体时代,企业报与社会大众媒体之间有发行范围的巨大差异,而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所有媒介的支撑都是同一个互联网,企业报与社会大众媒体在理论上拥有了同样的发行范围;传统媒体时代,企业报与社会大众媒体相比,信息采集渠道太过局限,但在分众化信息消费时代,对于企业报覆盖范围内的信息,企业报拥有无人能及的报道优势。
人人都说企业——尤其国企、央企——是新闻的富矿,但往往企业新闻产出的高品质矿石并不多。这是因为挖掘意识不足造成的。各层级的社会大众媒体奔企业而来,大多是冲着生产节点或是为满足自己的选题,往往浅尝辄止,很难做到对企业新闻的深度挖掘和对素材的全面利用。而对于传统状态下的企业纸媒来说,更多时候也是在就事说事,满足于完成眼下的宣传报道任务,对新闻素材就地取材、顺手拈来,不够珍惜,常常把可做成柱子的材料削成一根檩子使。
媒体深度融合,融合的是媒体介质和新闻人采写编排的意识,不论怎样的媒介都只是传播形式,不论怎么的采写编排意识也都必须服务于新闻内容。新闻,其核心永远应该是内容。有了好的内容,加上便捷有效的传播形式,新闻就长了翅膀。企业报有企业作为后盾和平台,在媒体深度融合之下,应当大有作为。
媒体深度融合之下,企业报该如何作为
1.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家办报”,同样是企业报的办报准则。在互联网使新闻信息无处不在、无人不可传播、无时不在传播的当下,唯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方能使企业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迷雾中始终有态度,更加有担当。
2.打破固化圈层。跳出企业做企业新闻,才能使企业新闻更具社会意义,更具传播力量。企业新闻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新闻,它也是产业新闻,是社会新闻,更是国家新闻。企业新闻不拘泥于企业宣传思维,站位高于企业,甚至高于行业,才能既不闭门造车、自说自话,又有具象表达、以点带面,具有新闻价值。
3.完善新媒体矩阵。据相关数据统计,新生的媒体形式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微信只用了10个月,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新生媒体形式的加速出现趋势是谁也挡不住的。不固守某一种媒体形式,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更新的,并迅速掌握它而为我所用,是包括企业报在内的所有媒体组织在当下应有的姿态,因为“报”不再仅仅是一张“新闻纸”,而是一个媒体矩阵了。
4.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媒体深度融合打破了企业新闻的藩篱,使企业新闻不再可能仅囿于企业内部传播。企业报的采编人员是企业员工,亦是新闻从业人员,尊重新闻规律,恪守新闻纪律,与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同等重要,甚或甚之。因此,强化企业新闻人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成为必要。
5.密切与社会大众媒体互动。在互联网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企业新闻不再可能只在企业围墙内野蛮生长,企业内的媒体受众也不可能仅靠企业媒体获知企业新闻。企业报应积极主动与社会大众媒体互通有无,联合作业,生产出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作品。企业报身在企业,是企业的一部分,有义务生产出高品质的企业新闻,使之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企业报属于新闻媒体范畴,有责任以新闻的形式讲好企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