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以媒体人礼制担当弘扬核心价值观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胡线勤 发布时间:2024-08-26 10:0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礼仪作为一种礼节和仪式,承载着人文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文化艺术的基本功能。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广大媒体人是政治思想战线的宣传先锋,要时刻牢记新时代传媒人践行文明礼制与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重要作用。


  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我国古代有三部著名礼典,是传统礼制的百科全书。其中《周礼》侧重于政治制度,《礼记》主要对礼的各个细节做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解释,《仪礼》则记载行为规范。三部礼书涵盖了我国古代“礼”的基本内容。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求“克己复礼”,为宣扬古代礼制,他向老子学礼,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其“仁爱及人”的核心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梁实秋在其《秋室杂文》中指出:“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的一套规则。”“礼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礼节和仪式。礼仪的内涵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价值认同,是统治阶级法律、制度的补充和延伸。


  礼仪文化作为人们社会行为规范,不断繁衍生息、推陈出新,彰显出时代特色。礼仪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道德伦理等融合发展,大都体现在社会关系、人际交往、传统节日当中,在历史与现实中磨合发展,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遵循,构建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统治阶级对巩固主流价值观的适应性、习惯性、合法性。礼仪制度传承也在历史发展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礼仪去繁就简、守正创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维护着中华民族几经磨难而又顽强进取的精神。如现在的文明礼仪训练,不是一味模仿古代仪式,无须先祭拜、穿汉服、读线装书,而是要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异,重在学习精神文明素养;祭奠、追悼逝者,不提倡哭丧、烧纸、焚香,不提倡疫情期间大量集会交流等活动,引导大众采取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健康安全的礼仪方式。同时,还要劝解一些“非礼性”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明辨是非,成风化人,倡导符合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潮流的礼仪行为。


  媒体传播礼仪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礼仪的含义已远远超出古人推崇的范畴,时代不断为礼仪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如今,礼仪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行为准则与规范,逐步形成了现代、全面、系统的礼仪学说,并且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细化为各行各业的礼仪习俗和规范。媒体行业的礼仪大都是通过职业道德自律来实现的。1954年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了《记者行为原则宣言》,日本新闻协会制定了《新闻伦理纲领》等。1991年中国记协制定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2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定颁布了《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自律公约》等,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目标要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品德修养、自身形象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为新闻行业健康、文明、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媒体人最基本的文明礼制和职业操守。


  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迈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全面、辩证、科学的体系,无论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社会层面价值取向遵循,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规范,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必须统筹协调国家、社会、公民三位一体,团结一致,守正创新,努力奋斗,维护这一秩序科学运行。


  媒体人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全球疫情复杂情况,媒体人要把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形象同职场业务相融合,像空气一样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须臾不离的必需品,把党的主张、国家的意志传递给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焕发出磅礴力量。同时,媒体人要真实采集报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礼制诉求,团结凝聚出生机合力,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媒体人要做新时代文明礼仪示范者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广大媒体人是政治思想战线的宣传先锋。礼仪作为一种制度规范和价值载体,具有成风化人的教化功能。这同党中央对媒体人48字方针要求一脉相承,我们要时刻牢记新时代传媒人的礼制与责任担当,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录时代风云、守望公平正义,在传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创新。当前,媒体人应当在礼制实践、引导舆论上重点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1.广泛传播中国特色礼仪制度。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组织不断探索文明礼仪规范,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培育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许多礼仪已经上升到党和国家层面,写入党的章程和国家法规,还有一些礼仪随着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礼仪制度体系,媒体人须遵守礼仪规范,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礼制内涵,广泛传播其内在价值、精神实质、表现方式,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的实践者、示范者。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是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契机,利用重要纪念日、重要纪念活动、重大事件等时机,举办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营造国家崇礼重礼的文化氛围。大力宣传英雄人物、典型经验、劳动模范事迹,丰富新时代礼仪实践内涵,研究探索礼仪传播内在规律,以媒体人的担当,发挥舆论导向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争创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着重报道礼仪学术研讨、大众竞赛、自创自演礼仪剧目等活动,广泛弘扬文明礼仪时代新风尚。


  2.探索建立礼仪培养教育体系。礼仪培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建立新时代礼仪培养教育体系,必须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协同并进的机制,共同参与,完善礼仪培训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是礼仪培养的第一学堂,通过父母的传帮带、日常言传身教,让青少年爱国敬民;学校是礼仪培养的主阵地,开设礼仪基础课程,积极走出课堂,举行入队入团入党仪式,重大节日唱国歌、升国旗等庆典活动,从点滴做起培养合格人才;社会是礼仪综合培养的主战场,加大职场培训力度,强化行业培训技能,提升全社会礼仪素养,彰显礼仪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媒体是礼仪培养教育的宣传者,不仅要舍得花力气采写,做好专题策划、公益广告,还要舍得腾出版面、留足空间,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日常礼仪宣传普及,讲好时代礼仪故事,营造全社会学礼、明礼、尊礼、用礼的浓厚氛围,弘扬正能量,鼓舞士气。


  3.大力推崇简化高雅礼仪。在历史长河中,各行各业从古至今形成了无数礼仪形式,纷繁复杂、良莠并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些礼数已经繁杂落后,失去意义,我们必须破除封建迷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有着积极礼制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崇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要求,化繁为简、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媒体人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要求,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杜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用情、用心、用力传播好中国特色礼制文化真、善、美。


  4.勇于揭露鞭挞以文明礼仪为名的非法活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以礼仪为幌子的假、恶、丑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作为媒体人要敢于抵制封建迷信、色情、涉黑等,坚持真理,客观公正,坚决批评、揭露、曝光以文明礼仪为名的非法活动。大力倡导、示范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媒体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媒体人必须充分发挥礼仪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作用,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阵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礼仪制度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为中华文明作出积极贡献,为新时代礼仪乐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胡线勤,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选自2021年度全国《礼仪文化与媒介修养》征文活动获奖作品)


  (原文刊载于2022年2月上)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

责任编辑:张珺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以媒体人礼制担当弘扬核心价值观
来源:《中国报业》 2024-08-26 10:03:2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礼仪作为一种礼节和仪式,承载着人文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文化艺术的基本功能。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广大媒体人是政治思想战线的宣传先锋,要时刻牢记新时代传媒人践行文明礼制与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重要作用。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我国古代有三部著名礼典,是传统礼制的百科全书。其中《周礼》侧重于政治制度,《礼记》主要对礼的各个细节做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解释,《仪礼》则记载行为规范。三部礼书涵盖了我国古代“礼”的基本内容。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求“克己复礼”,为宣扬古代礼制,他向老子学礼,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其“仁爱及人”的核心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梁实秋在其《秋室杂文》中指出:“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的一套规则。”“礼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礼节和仪式。礼仪的内涵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价值认同,是统治阶级法律、制度的补充和延伸。礼仪文化作为人们社会行为规范,不断繁衍生息、推陈出新,彰显出时代特色。礼仪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道德伦理等融合发展,大都体现在社会关系、人际交往、传统节日当中,在历史与现实中磨合发展,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遵循,构建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统治阶级对巩固主流价值观的适应性、习惯性、合法性。礼仪制度传承也在历史发展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礼仪去繁就简、守正创新,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维护着中华民族几经磨难而又顽强进取的精神。如现在的文明礼仪训练,不是一味模仿古代仪式,无须先祭拜、穿汉服、读线装书,而是要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异,重在学习精神文明素养;祭奠、追悼逝者,不提倡哭丧、烧纸、焚香,不提倡疫情期间大量集会交流等活动,引导大众采取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健康安全的礼仪方式。同时,还要劝解一些“非礼性”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明辨是非,成风化人,倡导符合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潮流的礼仪行为。媒体传播礼仪必须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礼仪的含义已远远超出古人推崇的范畴,时代不断为礼仪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如今,礼仪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行为准则与规范,逐步形成了现代、全面、系统的礼仪学说,并且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细化为各行各业的礼仪习俗和规范。媒体行业的礼仪大都是通过职业道德自律来实现的。1954年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了《记者行为原则宣言》,日本新闻协会制定了《新闻伦理纲领》等。1991年中国记协制定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2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定颁布了《中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自律公约》等,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目标要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品德修养、自身形象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为新闻行业健康、文明、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媒体人最基本的文明礼制和职业操守。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迈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全面、辩证、科学的体系,无论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社会层面价值取向遵循,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规范,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必须统筹协调国家、社会、公民三位一体,团结一致,守正创新,努力奋斗,维护这一秩序科学运行。媒体人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全球疫情复杂情况,媒体人要把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形象同职场业务相融合,像空气一样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须臾不离的必需品,把党的主张、国家的意志传递给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焕发出磅礴力量。同时,媒体人要真实采集报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礼制诉求,团结凝聚出生机合力,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媒体人要做新时代文明礼仪示范者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广大媒体人是政治思想战线的宣传先锋。礼仪作为一种制度规范和价值载体,具有成风化人的教化功能。这同党中央对媒体人48字方针要求一脉相承,我们要时刻牢记新时代传媒人的礼制与责任担当,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录时代风云、守望公平正义,在传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创新。当前,媒体人应当在礼制实践、引导舆论上重点发挥示范、导向作用。1.广泛传播中国特色礼仪制度。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组织不断探索文明礼仪规范,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培育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许多礼仪已经上升到党和国家层面,写入党的章程和国家法规,还有一些礼仪随着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礼仪制度体系,媒体人须遵守礼仪规范,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礼制内涵,广泛传播其内在价值、精神实质、表现方式,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的实践者、示范者。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是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契机,利用重要纪念日、重要纪念活动、重大事件等时机,举办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营造国家崇礼重礼的文化氛围。大力宣传英雄人物、典型经验、劳动模范事迹,丰富新时代礼仪实践内涵,研究探索礼仪传播内在规律,以媒体人的担当,发挥舆论导向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争创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着重报道礼仪学术研讨、大众竞赛、自创自演礼仪剧目等活动,广泛弘扬文明礼仪时代新风尚。2.探索建立礼仪培养教育体系。礼仪培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建立新时代礼仪培养教育体系,必须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协同并进的机制,共同参与,完善礼仪培训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是礼仪培养的第一学堂,通过父母的传帮带、日常言传身教,让青少年爱国敬民;学校是礼仪培养的主阵地,开设礼仪基础课程,积极走出课堂,举行入队入团入党仪式,重大节日唱国歌、升国旗等庆典活动,从点滴做起培养合格人才;社会是礼仪综合培养的主战场,加大职场培训力度,强化行业培训技能,提升全社会礼仪素养,彰显礼仪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媒体是礼仪培养教育的宣传者,不仅要舍得花力气采写,做好专题策划、公益广告,还要舍得腾出版面、留足空间,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日常礼仪宣传普及,讲好时代礼仪故事,营造全社会学礼、明礼、尊礼、用礼的浓厚氛围,弘扬正能量,鼓舞士气。3.大力推崇简化高雅礼仪。在历史长河中,各行各业从古至今形成了无数礼仪形式,纷繁复杂、良莠并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些礼数已经繁杂落后,失去意义,我们必须破除封建迷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有着积极礼制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崇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要求,化繁为简、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媒体人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要求,旗帜鲜明、爱憎分明,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杜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用情、用心、用力传播好中国特色礼制文化真、善、美。4.勇于揭露鞭挞以文明礼仪为名的非法活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以礼仪为幌子的假、恶、丑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作为媒体人要敢于抵制封建迷信、色情、涉黑等,坚持真理,客观公正,坚决批评、揭露、曝光以文明礼仪为名的非法活动。大力倡导、示范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媒体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媒体人必须充分发挥礼仪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作用,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阵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礼仪制度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为中华文明作出积极贡献,为新时代礼仪乐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胡线勤,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本文选自2021年度全国《礼仪文化与媒介修养》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原文刊载于2022年2月上)(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