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探析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重大主题宣传特点与优势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胡线勤 发布时间:2024-08-13 16:2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只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翻开2月13日的徐州日报,封面刊发《互联互通互融,让兄弟城市紧紧相拥》《宿州市埇桥区宿徐现代产业园两市产业协同员工跨省上班》,在重要位置导读《一马领跑万马奔腾》《徐州淮北协同发展红利加速释放》《徐州宿州协同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打造淮海经济区高质量教育中心》《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共护淮海一片蓝天》等内容,打开内版发现,几乎每版、每稿都围绕徐州党政代表团赴淮北、宿州考察提前采访精心准备的,不仅如此,徐州日报还和淮北日报、拂晓报联合行动,共同采访的内容,安徽两家党报也以联版的体量同时刊发,并作为资料出现在双方党政领导会谈的桌上……


  这是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党的二十大、省市两会等重大主题宣传任务,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作为地市级党报,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自觉承担起使命任务,在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中明晰宣传工作坐标,找准宣传工作方位,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徐州高质量发展。


  强化使命担当,在服务中心工作中阔步向前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22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三报一网一端及两微一抖的记者、编辑深入践行“四力”,讲好“徐州故事”,产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唱响主旋律,为发展引航。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坚持不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引领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持续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宣传宣讲和研究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以“非凡十年”为主题开设专题专版,集中展示徐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精彩画卷。推出《徐州答卷》特刊,全面展现五年来徐州市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各项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徐州日报先后推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总书记请放心”等重点专栏。


  凝聚精气神,为奋斗鼓劲。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聚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全会、省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主题,推出《启航新征程》《两会圆桌会》等特刊和系列报道。加大经济报道力度,策划推出“咬定青山不放松只争朝夕勇担当务实落实善作为”系列评论和“小巨人如何迸发大能量”“新‘打法’助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智改数转”系列报道等,相关主题报道的陆续推出,进一步汇聚起推进建设“区域中心”的磅礴力量。


  传播正能量,为家乡喝彩。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把讲好当地故事、传播当地声音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组织精兵强将做好第十三届园博会、首届淮海人才峰会、第二十五届投资洽谈会等报道,推出“一步千里清风‘徐’来”主题报道,制作“东坡带你游园博”生态长卷,版面设计打破常规,使宣传效果在质量和形式上有了质的突变,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表扬。组织开展“徐报记者走百村、进百企、入百户、访百人”融媒体行动,以一村、一企、一户、一人的具体故事,展示十年巨变,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委要求和市委宣传部部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强化精品生产,讲好徐州故事,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巩固壮大徐州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该集团共有31件作品获江苏省好新闻,1件作品获江苏新闻奖,获奖种类全覆盖,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均创新高。


  着力提质增效,在“研策采编发评”中精耕细作


  作为一家地市级传媒集团,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以全媒体发布平台为终端的“研策采编发评”一体化流程再造,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和采编队伍思维的转变,探索了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从而达到生产内容的提质增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流媒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研”字重全局。从主体上充分发挥编委会和经委会的作用,多维度、全覆盖、不留盲点地进行研判分析,以“研”来达到报道中心前置、全程发力、井然有序的目标。


  “策”字重细节。依托编采联席会、编委会扩大会或召开的即时会议,围绕重大主题、重点议题、重点栏目等,开展头脑风暴,策划一批服务大局、生动活泼的稿件。


  “采”字重深入。通过专业化、创新化、技术化的“三化”要求,让记者的报道更加深入、更有时效、更加多元,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报道效果。


  “编”字重联动。突出编辑中心制作用,对内容来源、采编生成、审核发布、效果评估等环节,强化把关意识,创新话语体系,丰富产品形态,实现内容产品多维呈现。


  “发”字重融合。树立“传统平台做优”“三方平台做多”“平台运营做强”意识,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同时发力,实现融合传播目的。


  “评”字重导向。纸媒发稿进行日评月评,新媒体发稿进行数据监测分析,针对不同平台特点的点评,评出标杆、评出绩效。


  在“研策采编发评”一体化流程的加持下,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突破,推出诸多具有独特视角和独特见解的新闻创意策划。在市委主要领导外出深圳、北京、无锡率队考察期间,集团提前谋划,做足报道准备,通过快讯、侧记、通讯、H5等方式,在全市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一年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持续聚焦城市之变、生态之变、创新之变,策划推出《从湖州到徐州》《看徐州稳定向上的实干姿态》《GDP破八千亿的背后,是怎么样的徐州?》等新闻精品。在重大节点先后推出连续剧H5“小巷总理回来了”、创意视频“飞‘阅’徐州”、融媒产品“二十大喜讯到我村”等精品内容,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媒体传播力显著提升。


  实践充分证明,“研策采编发评”一体化流程在履行党媒使命任务、舆论引领助推地方中心工作上,在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影响的新闻精品上,在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标杆上,都体现出强大生命力。


  坚持守正创新,在融媒平台建设中讲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对加快融合转型步伐、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进入全媒体时代,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全媒体用户总数超过1500万,汉风号APP下载量突破740万人次,影响力位列全国地市级综合客户端前列;汉风号抖音、彭城好爸妈用户均接近150万;徐州发布粉丝量超60万,都市晨报微信稳居同城新媒体榜单首位。


  做大权威平台,提升活动品牌的影响能力。2021年,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策划推出“红色三部曲”微电影。《一把铁锤》《一把镰刀》一经推出全网好评如潮,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一面红旗》已于2022年年底启动拍摄;在全市开展“‘学习新思想心向二十大’——循足迹看变化·行走的党课全媒体党建活动”,活动以“行走的党课”主题标志的红色大巴为载体,号召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深入基层、亲身体验,切实感悟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汉风号客户端先后开展了“党史诵读”“寄语二十大共话大徐州”“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知识竞赛等线上活动。


  做强优越平台,提升面向基层的覆盖能力。关注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加强热点问题研判,有效引导正确舆论导向。都市晨报设立“急难愁盼晨报帮办”栏目,将市民最关注的内容精心制作并发布,从多角度出发,报道身边“急事、难事”,为广大市民发声,维护广大市民的权益,真正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做好围挡治理、积水点治理、老旧小区改造、作风大提升行动等民生、监督重点报道。围绕徐州疫情,新媒体平台相继开通防疫专题栏目、徐州抗疫服务平台、抗疫地图、我“药”帮你互助平台等多个抗疫产品,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媒体力量。


  做好优质平台,提升新闻产品的服务能力。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始终保持为民情怀,时刻关注困难群体,切实履行好人文关怀责任。都市晨报与多部门联合发起“清凉驿站”公益活动,在全城设立500多家“清凉驿站”服务高温下的工作者;坚持“爱心1+2,点亮微心愿”为孤儿送去心愿礼包;连续举办19届的“爱心助学”特别行动帮助近3000名家庭困难的高考学子实现大学梦。一年来,汉风号持续上线150多项政务服务功能,与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共同打造利企便民平台,发挥主流媒体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提高媒体服务社会的能力。


  推进人才强报,在报业发展中储备“智力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从报业多元发展到媒体深度融合,多年的转型升级让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本着“引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方针,坚持改革创新,优化考核体系,树立实干导向,建立编采联动,形成一人多能的队伍,培养具有高超专业技能的理论强人、新闻匠人、经管能人、融媒达人。


  加强理论学习,培育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先后邀请高校、资深新闻工作者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员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放大格局,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根据员工的特长和实际,加强新媒体技能培训,开设“媒体融合催化剂”“履职能力提升季”系列学习,通过比学赶超,增强人才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全员新媒体转型。定期组织新闻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并出台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监督电话管理规定》等重要文件,以不断健全的常态化机制体制,筑牢“防火墙”。同时,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深入开展实施形式多样的能力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夯实了思想根基。


  打造精品栏目,展现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通过持续开展“新春走基层”“我为农产品代言”“徐报记者走百村、进百企、入百户、访百人”等特色专项活动,发挥当地优势,集中塑造品牌、展示形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以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打造精品栏目。为解决好“本领恐慌”现象,在思维理念、人才技术、内容生产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加快媒体融合深度,着力培养具有“融媒体”功能的新型人才队伍,积极迎接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全媒体人才挑战。


  完善人才机制,构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体系。积极推进“三类人才”选拔和“名师带徒”制度,不定期邀请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懂技术、会运营的全媒体人才。首创“三维联动”人才引培机制,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增底气。实施“报社人才123重点培育计划”,设立一类“精英型人才”10名、二类“骨干型人才”20名、三类“优秀型人才”30名,入选人员每月可享受专项资金补助,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优热情。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较早成立研究创新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汉风传媒研究院,在全国地市级媒体实现首创。为帮助新招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出台“名师带徒计划”。在集团内部打通“岗位壁垒”,根据采编、行政、经营等不同岗位类型,分别设置个性化成长和晋升通道,鼓励员工多岗位锻炼,打造“一专多能”队伍。取消在编、聘用身份界限,干部员工薪酬收入随岗位变动而调整。


  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艰。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时代,构建高质量传播体系,既是地方主流媒体深耕主业应对竞争的主动作为,也是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我们相信在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中,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在建设一流地市级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文化传媒集团的道路上更加深入探索,锐意进取,奋力前行。


  (作者:胡线勤,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原文刊载于2023年2月下)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

责任编辑:张珺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报业》 2024-08-13 16:21:0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只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翻开2月13日的徐州日报,封面刊发《互联互通互融,让兄弟城市紧紧相拥》《宿州市埇桥区宿徐现代产业园两市产业协同员工跨省上班》,在重要位置导读《一马领跑万马奔腾》《徐州淮北协同发展红利加速释放》《徐州宿州协同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打造淮海经济区高质量教育中心》《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共护淮海一片蓝天》等内容,打开内版发现,几乎每版、每稿都围绕徐州党政代表团赴淮北、宿州考察提前采访精心准备的,不仅如此,徐州日报还和淮北日报、拂晓报联合行动,共同采访的内容,安徽两家党报也以联版的体量同时刊发,并作为资料出现在双方党政领导会谈的桌上……这是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党的二十大、省市两会等重大主题宣传任务,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作为地市级党报,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自觉承担起使命任务,在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中明晰宣传工作坐标,找准宣传工作方位,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徐州高质量发展。强化使命担当,在服务中心工作中阔步向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22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三报一网一端及两微一抖的记者、编辑深入践行“四力”,讲好“徐州故事”,产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唱响主旋律,为发展引航。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坚持不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引领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持续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宣传宣讲和研究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以“非凡十年”为主题开设专题专版,集中展示徐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精彩画卷。推出《徐州答卷》特刊,全面展现五年来徐州市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各项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徐州日报先后推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总书记请放心”等重点专栏。凝聚精气神,为奋斗鼓劲。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聚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全会、省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主题,推出《启航新征程》《两会圆桌会》等特刊和系列报道。加大经济报道力度,策划推出“咬定青山不放松只争朝夕勇担当务实落实善作为”系列评论和“小巨人如何迸发大能量”“新‘打法’助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智改数转”系列报道等,相关主题报道的陆续推出,进一步汇聚起推进建设“区域中心”的磅礴力量。传播正能量,为家乡喝彩。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把讲好当地故事、传播当地声音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组织精兵强将做好第十三届园博会、首届淮海人才峰会、第二十五届投资洽谈会等报道,推出“一步千里清风‘徐’来”主题报道,制作“东坡带你游园博”生态长卷,版面设计打破常规,使宣传效果在质量和形式上有了质的突变,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表扬。组织开展“徐报记者走百村、进百企、入百户、访百人”融媒体行动,以一村、一企、一户、一人的具体故事,展示十年巨变,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委要求和市委宣传部部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强化精品生产,讲好徐州故事,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巩固壮大徐州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该集团共有31件作品获江苏省好新闻,1件作品获江苏新闻奖,获奖种类全覆盖,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均创新高。着力提质增效,在“研策采编发评”中精耕细作作为一家地市级传媒集团,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以全媒体发布平台为终端的“研策采编发评”一体化流程再造,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和采编队伍思维的转变,探索了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从而达到生产内容的提质增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流媒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研”字重全局。从主体上充分发挥编委会和经委会的作用,多维度、全覆盖、不留盲点地进行研判分析,以“研”来达到报道中心前置、全程发力、井然有序的目标。“策”字重细节。依托编采联席会、编委会扩大会或召开的即时会议,围绕重大主题、重点议题、重点栏目等,开展头脑风暴,策划一批服务大局、生动活泼的稿件。“采”字重深入。通过专业化、创新化、技术化的“三化”要求,让记者的报道更加深入、更有时效、更加多元,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报道效果。“编”字重联动。突出编辑中心制作用,对内容来源、采编生成、审核发布、效果评估等环节,强化把关意识,创新话语体系,丰富产品形态,实现内容产品多维呈现。“发”字重融合。树立“传统平台做优”“三方平台做多”“平台运营做强”意识,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同时发力,实现融合传播目的。“评”字重导向。纸媒发稿进行日评月评,新媒体发稿进行数据监测分析,针对不同平台特点的点评,评出标杆、评出绩效。在“研策采编发评”一体化流程的加持下,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突破,推出诸多具有独特视角和独特见解的新闻创意策划。在市委主要领导外出深圳、北京、无锡率队考察期间,集团提前谋划,做足报道准备,通过快讯、侧记、通讯、H5等方式,在全市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达到预期宣传效果。一年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持续聚焦城市之变、生态之变、创新之变,策划推出《从湖州到徐州》《看徐州稳定向上的实干姿态》《GDP破八千亿的背后,是怎么样的徐州?》等新闻精品。在重大节点先后推出连续剧H5“小巷总理回来了”、创意视频“飞‘阅’徐州”、融媒产品“二十大喜讯到我村”等精品内容,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媒体传播力显著提升。实践充分证明,“研策采编发评”一体化流程在履行党媒使命任务、舆论引领助推地方中心工作上,在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影响的新闻精品上,在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标杆上,都体现出强大生命力。坚持守正创新,在融媒平台建设中讲好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对加快融合转型步伐、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进入全媒体时代,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全媒体用户总数超过1500万,汉风号APP下载量突破740万人次,影响力位列全国地市级综合客户端前列;汉风号抖音、彭城好爸妈用户均接近150万;徐州发布粉丝量超60万,都市晨报微信稳居同城新媒体榜单首位。做大权威平台,提升活动品牌的影响能力。2021年,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策划推出“红色三部曲”微电影。《一把铁锤》《一把镰刀》一经推出全网好评如潮,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一面红旗》已于2022年年底启动拍摄;在全市开展“‘学习新思想心向二十大’——循足迹看变化·行走的党课全媒体党建活动”,活动以“行走的党课”主题标志的红色大巴为载体,号召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深入基层、亲身体验,切实感悟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汉风号客户端先后开展了“党史诵读”“寄语二十大共话大徐州”“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知识竞赛等线上活动。做强优越平台,提升面向基层的覆盖能力。关注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加强热点问题研判,有效引导正确舆论导向。都市晨报设立“急难愁盼晨报帮办”栏目,将市民最关注的内容精心制作并发布,从多角度出发,报道身边“急事、难事”,为广大市民发声,维护广大市民的权益,真正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做好围挡治理、积水点治理、老旧小区改造、作风大提升行动等民生、监督重点报道。围绕徐州疫情,新媒体平台相继开通防疫专题栏目、徐州抗疫服务平台、抗疫地图、我“药”帮你互助平台等多个抗疫产品,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媒体力量。做好优质平台,提升新闻产品的服务能力。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始终保持为民情怀,时刻关注困难群体,切实履行好人文关怀责任。都市晨报与多部门联合发起“清凉驿站”公益活动,在全城设立500多家“清凉驿站”服务高温下的工作者;坚持“爱心1+2,点亮微心愿”为孤儿送去心愿礼包;连续举办19届的“爱心助学”特别行动帮助近3000名家庭困难的高考学子实现大学梦。一年来,汉风号持续上线150多项政务服务功能,与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共同打造利企便民平台,发挥主流媒体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提高媒体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进人才强报,在报业发展中储备“智力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从报业多元发展到媒体深度融合,多年的转型升级让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本着“引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方针,坚持改革创新,优化考核体系,树立实干导向,建立编采联动,形成一人多能的队伍,培养具有高超专业技能的理论强人、新闻匠人、经管能人、融媒达人。加强理论学习,培育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先后邀请高校、资深新闻工作者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员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放大格局,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根据员工的特长和实际,加强新媒体技能培训,开设“媒体融合催化剂”“履职能力提升季”系列学习,通过比学赶超,增强人才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全员新媒体转型。定期组织新闻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并出台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监督电话管理规定》等重要文件,以不断健全的常态化机制体制,筑牢“防火墙”。同时,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深入开展实施形式多样的能力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夯实了思想根基。打造精品栏目,展现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通过持续开展“新春走基层”“我为农产品代言”“徐报记者走百村、进百企、入百户、访百人”等特色专项活动,发挥当地优势,集中塑造品牌、展示形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以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打造精品栏目。为解决好“本领恐慌”现象,在思维理念、人才技术、内容生产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加快媒体融合深度,着力培养具有“融媒体”功能的新型人才队伍,积极迎接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全媒体人才挑战。完善人才机制,构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体系。积极推进“三类人才”选拔和“名师带徒”制度,不定期邀请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懂技术、会运营的全媒体人才。首创“三维联动”人才引培机制,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增底气。实施“报社人才123重点培育计划”,设立一类“精英型人才”10名、二类“骨干型人才”20名、三类“优秀型人才”30名,入选人员每月可享受专项资金补助,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优热情。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较早成立研究创新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汉风传媒研究院,在全国地市级媒体实现首创。为帮助新招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出台“名师带徒计划”。在集团内部打通“岗位壁垒”,根据采编、行政、经营等不同岗位类型,分别设置个性化成长和晋升通道,鼓励员工多岗位锻炼,打造“一专多能”队伍。取消在编、聘用身份界限,干部员工薪酬收入随岗位变动而调整。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艰。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时代,构建高质量传播体系,既是地方主流媒体深耕主业应对竞争的主动作为,也是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我们相信在以高质量传播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中,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在建设一流地市级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文化传媒集团的道路上更加深入探索,锐意进取,奋力前行。(作者:胡线勤,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原文刊载于2023年2月下)(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