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以“融媒转型 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四力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陈 健 发布时间:2023-06-16 15:0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今年是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当下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主流媒体探索融媒转型、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目标愈发清晰。

  作为地方党报集团,近年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打造新型城市主流媒体为目标,从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优化内容生产、打造融媒人才队伍、推进数字化转型4个方面切入,探索地方党报的媒体融合之路,有效提升了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提升“新动能”:

  优化顶层设计激发活力


  当前,媒体融合迈入“深水区”,已不是初始阶段简单的“融为一体”,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移动优先、互联网思维的强化上,也代表一种新型媒体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在融媒转型实践中,对机制流程、运营模式、组织管理等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改革,以建立一套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组织架构。比如,集团最新版媒体融合发展方案打破了报纸端和客户端现有结构,以全媒体生产和发布两大功能模块重新整合集团资源,搭建集内容生产与协调、调度与发布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

  同时,在继续深耕以分众传播为特色的教育、健康、财经、房产四大垂直融媒事业部基础上,又成立了融媒体运营中心,破除媒体单元间的壁垒,以资源整合做透服务经济,打通4个垂直行业融媒体资源,形成一个多平台联运的聚合平台,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像“名医·名师团”“升学团子”已成为服务读者和广大市民的品牌项目。

  集团强调机制创新,对媒体架构进行深融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效,宣传、经营均爆发出新的活力。在2022年6月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关于2021年度报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的通报》中,无锡日报社考核优秀,名列全省第二。在优化内容生产机制方面,集团不断完善精品策划机制,研发深具地域特色的融媒产品,推出“长三角”“深1°”“域声”等内容产品,已成为深度了解本地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品牌栏目。新机制之下,内容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打磨精品佳作的意识日益增强,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出品的融媒产品《从这面湖奔向那片海》喜获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

  集团强调,既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也要始终保持创新冲动,为此推出创意作品“揭榜挂帅”制度,通过相应激励手段,引导鼓励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跨界”合作。在两次主题征集中,12个团队揭榜成功,不仅丰富了内容供给,也磨合了成员之间的合作,互相激发创意灵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集团加强运用数据评估考核新媒体平台和产品,每月推出“总裁即时奖”,不仅注重流量,也对具有高成长性和价值的融媒作品给予奖励。

  打造“硬通货”:

  聚力精品生产彰显主流


  经过媒体融合发展多年探索与实践,多数主流媒体已摸索出一套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体系。实践证明,优质内容仍然是“硬通货”,聚力精品内容生产,以内容和品牌延伸价值链,是媒体融合实践中的一大“心法”。

  目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各平台每日发布新媒体作品150件以上,视频实现常态化生产,形成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H5、动漫等全产品形态的生产体系,在丰富产品供给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内容原创力、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彰显主流媒体价值。

  比如,聚焦“国之大者”,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冬奥会、进博会等,推出具有无锡元素的新闻内容以及“在长三角一起向未来”系列融媒体产品,报道无锡与延安直航开通以及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首发等。集团发布大型创意新闻漫画作品《百日东流,长江寻“豚”图景志》,以融媒体形式呈现,把严肃的题材内容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新闻语言,贴近读者阅读习惯,引领主流舆论,彰显主流价值。再如,由江南晚报打造的“民生无锡”新品牌,去年推出28期“网事悉心办·小江观察员”、21期“小南来帮办”,针对长江路停车难、摩托车“炸街”等市民反映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推动问题解决,强化为民服务和舆论监督,以过硬的品牌价值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

  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集团充分发挥新媒体“短频快”优势,实现短视频等政务新形态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此外,集团还在城市形象国际传播上下功夫,如结合“一带一路”重大主题采写的新闻报道《做“一带一路”上的千里马》,被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以中英文形式对外发布,推进无锡故事在更多更高平台上传播,提高城市美誉度。

  内容创新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反过来其也会为经营赋能,延伸新闻的价值链条。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深化“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推动更高质量的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挖掘盈利增长点,下好资源聚合“先手棋”,将影响力转变为现金流。2022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媒体广告收入再破亿元大关,其中新媒体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媒体融合发展效果初显。

  积蓄“人才池”:

  挖掘潜力拓宽引才渠道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呼唤更多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不过,“缺人”也是地方媒体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常态化问题,这就需要在转型发展中探索一条务实有效的人才引育之路,一方面是现有人员的挖潜,另一方面拓宽引才渠道,打造全媒体人才“蓄水池”。

  在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下,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涵盖专长、兴趣、意向岗位的大摸排,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制定员工整体培训计划,精准匹配员工的技能需求,提升采编、经营、管理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实战能力。同时,以薪酬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乃至倒逼员工主动转型,克服“本领恐慌”。

  集团持续创新用人机制,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建立柔性团队,协同作战成效明显。与此同时,积极转变思路,深度挖掘现有人力潜能,推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

  事实上,盘活现有传统媒体人员不失为一种弥补人才短缺的有效方法。如集团成立了“锡视频”“锡直播”“青团子”等多个基于专长、兴趣的品牌工作室。像“青团子”工作室肩负新媒体创新产品研发,其围绕无锡国专创建100周年制作的《背着<诗经>去流浪》系列产品,直接推动了“设立无锡国专纪念馆”写进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事实孤儿群体而制作的《“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总有温暖和你不期而遇》短视频专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集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支“王牌战队”,“‘青团子’融媒突击队”还荣获了无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

  激发人才潜能的同时,注入新鲜血液做好人才补充工作同样重要。通过事业招聘、海内外选调人才引进、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集团今年公开择优招录了多位新员工,专业特长涵盖文字采编、视频制作、新媒体设计等,进一步优化采编人员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此外,集团探索实施与江南大学等地方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青苗成长计划等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用好实习实训生资源,建立灵活动态的人才资源库。

  凸显“技术范”:

  技术赋能推进数字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着力在融媒转型中补齐技术短板,建强自主可控平台,强化应用拓展。

  集团注重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应用,为事业发展提供软硬件支撑。去年通过引进新软件、购买新媒体服务等举措,对无锡新传媒网、无锡观察客户端进行技术升级,优化各项功能。

  自无锡观察客户端6.0版上线以来,对各项功能进行了全面优化,界面更好看、内容更多元、交互更便捷,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本地新闻资讯第一入口和一站式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的优势地位。

  同时,对标上观新闻、交汇点等党报客户端,不断推进5G直播平台建设,增加5G视频交互功能,以更强大的平台应用服务用户与受众。比如,集团全力打造的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5G会客厅”,通过与180万用户深度互动,已成为一个持续提供高品质本土文化内容的融媒产品,话题涵盖历史人文、城市规划、板块发展等多方面。

  顺应数字化趋势,集团主动融入“数字无锡”建设,重点建设数据新闻应用中心,开发制作数据新闻产品,研发创新智库产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比如,从咖啡和城市国际化程度破题,通过对咖啡店的地址、数量、价格、评价、企业类型等不同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推出了首款数据新闻作品《无锡咖啡指数报告》,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加以呈现,一经推出就走红网络,被新华社等媒体转载,传播量超百万。

  此外,集团借助平台资源优势,聚力应用拓展,更多参与到城市应用场景中,不仅提供新闻资讯,也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信息平台。无锡日报、无锡观察聚焦“微幸福”改造,记者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民意,跟踪报道“微幸福”民生工程进展与完成情况,2022年共刊发“微幸福进行时”融媒体报道226篇。无锡日报、无锡观察报网端还推出“市长在线 民声留言板”“百姓事 我来帮 民声工作室”栏目,2022年共刊发100多篇融媒体报道,持续推出63期“曝光台”报道。2023年1月,集团获得2022无锡市第三届“民心工程奖”金奖和2022“微幸福”民生工程优秀组织奖。

  从“融媒矩阵”到“融媒强阵”,从媒体宣传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从内容生态、技术赋能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纵观近年来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表现,既打造“爆款”也“深耕细作”磨砺精品,既在舆论场“开疆扩土”也坚持引领主流价值导向,交出了令人欣喜的“融媒答卷”。

  (作者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张晓燕


  刊发于《中国报业》2023年6月上刊

责任编辑:钱一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以“融媒转型 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四力
来源:中国报业 2023-06-16 15:07:15
      今年是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当下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主流媒体探索融媒转型、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目标愈发清晰。作为地方党报集团,近年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打造新型城市主流媒体为目标,从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优化内容生产、打造融媒人才队伍、推进数字化转型4个方面切入,探索地方党报的媒体融合之路,有效提升了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新动能”:优化顶层设计激发活力当前,媒体融合迈入“深水区”,已不是初始阶段简单的“融为一体”,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移动优先、互联网思维的强化上,也代表一种新型媒体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在融媒转型实践中,对机制流程、运营模式、组织管理等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创新改革,以建立一套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组织架构。比如,集团最新版媒体融合发展方案打破了报纸端和客户端现有结构,以全媒体生产和发布两大功能模块重新整合集团资源,搭建集内容生产与协调、调度与发布于一体的全媒体平台。同时,在继续深耕以分众传播为特色的教育、健康、财经、房产四大垂直融媒事业部基础上,又成立了融媒体运营中心,破除媒体单元间的壁垒,以资源整合做透服务经济,打通4个垂直行业融媒体资源,形成一个多平台联运的聚合平台,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像“名医·名师团”“升学团子”已成为服务读者和广大市民的品牌项目。集团强调机制创新,对媒体架构进行深融改革,取得了可喜成效,宣传、经营均爆发出新的活力。在2022年6月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关于2021年度报纸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的通报》中,无锡日报社考核优秀,名列全省第二。在优化内容生产机制方面,集团不断完善精品策划机制,研发深具地域特色的融媒产品,推出“长三角”“深1°”“域声”等内容产品,已成为深度了解本地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品牌栏目。新机制之下,内容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打磨精品佳作的意识日益增强,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出品的融媒产品《从这面湖奔向那片海》喜获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集团强调,既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也要始终保持创新冲动,为此推出创意作品“揭榜挂帅”制度,通过相应激励手段,引导鼓励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跨界”合作。在两次主题征集中,12个团队揭榜成功,不仅丰富了内容供给,也磨合了成员之间的合作,互相激发创意灵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此外,集团加强运用数据评估考核新媒体平台和产品,每月推出“总裁即时奖”,不仅注重流量,也对具有高成长性和价值的融媒作品给予奖励。打造“硬通货”:聚力精品生产彰显主流经过媒体融合发展多年探索与实践,多数主流媒体已摸索出一套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体系。实践证明,优质内容仍然是“硬通货”,聚力精品内容生产,以内容和品牌延伸价值链,是媒体融合实践中的一大“心法”。目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各平台每日发布新媒体作品150件以上,视频实现常态化生产,形成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H5、动漫等全产品形态的生产体系,在丰富产品供给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内容原创力、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彰显主流媒体价值。比如,聚焦“国之大者”,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冬奥会、进博会等,推出具有无锡元素的新闻内容以及“在长三角一起向未来”系列融媒体产品,报道无锡与延安直航开通以及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首发等。集团发布大型创意新闻漫画作品《百日东流,长江寻“豚”图景志》,以融媒体形式呈现,把严肃的题材内容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新闻语言,贴近读者阅读习惯,引领主流舆论,彰显主流价值。再如,由江南晚报打造的“民生无锡”新品牌,去年推出28期“网事悉心办·小江观察员”、21期“小南来帮办”,针对长江路停车难、摩托车“炸街”等市民反映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推动问题解决,强化为民服务和舆论监督,以过硬的品牌价值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集团充分发挥新媒体“短频快”优势,实现短视频等政务新形态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此外,集团还在城市形象国际传播上下功夫,如结合“一带一路”重大主题采写的新闻报道《做“一带一路”上的千里马》,被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以中英文形式对外发布,推进无锡故事在更多更高平台上传播,提高城市美誉度。内容创新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反过来其也会为经营赋能,延伸新闻的价值链条。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深化“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推动更高质量的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挖掘盈利增长点,下好资源聚合“先手棋”,将影响力转变为现金流。2022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媒体广告收入再破亿元大关,其中新媒体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媒体融合发展效果初显。积蓄“人才池”:挖掘潜力拓宽引才渠道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呼唤更多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不过,“缺人”也是地方媒体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常态化问题,这就需要在转型发展中探索一条务实有效的人才引育之路,一方面是现有人员的挖潜,另一方面拓宽引才渠道,打造全媒体人才“蓄水池”。在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下,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涵盖专长、兴趣、意向岗位的大摸排,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制定员工整体培训计划,精准匹配员工的技能需求,提升采编、经营、管理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实战能力。同时,以薪酬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乃至倒逼员工主动转型,克服“本领恐慌”。集团持续创新用人机制,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建立柔性团队,协同作战成效明显。与此同时,积极转变思路,深度挖掘现有人力潜能,推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事实上,盘活现有传统媒体人员不失为一种弥补人才短缺的有效方法。如集团成立了“锡视频”“锡直播”“青团子”等多个基于专长、兴趣的品牌工作室。像“青团子”工作室肩负新媒体创新产品研发,其围绕无锡国专创建100周年制作的《背着<诗经>去流浪》系列产品,直接推动了“设立无锡国专纪念馆”写进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事实孤儿群体而制作的《“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总有温暖和你不期而遇》短视频专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集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支“王牌战队”,“‘青团子’融媒突击队”还荣获了无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激发人才潜能的同时,注入新鲜血液做好人才补充工作同样重要。通过事业招聘、海内外选调人才引进、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集团今年公开择优招录了多位新员工,专业特长涵盖文字采编、视频制作、新媒体设计等,进一步优化采编人员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此外,集团探索实施与江南大学等地方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青苗成长计划等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用好实习实训生资源,建立灵活动态的人才资源库。凸显“技术范”:技术赋能推进数字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着力在融媒转型中补齐技术短板,建强自主可控平台,强化应用拓展。集团注重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应用,为事业发展提供软硬件支撑。去年通过引进新软件、购买新媒体服务等举措,对无锡新传媒网、无锡观察客户端进行技术升级,优化各项功能。自无锡观察客户端6.0版上线以来,对各项功能进行了全面优化,界面更好看、内容更多元、交互更便捷,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本地新闻资讯第一入口和一站式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的优势地位。同时,对标上观新闻、交汇点等党报客户端,不断推进5G直播平台建设,增加5G视频交互功能,以更强大的平台应用服务用户与受众。比如,集团全力打造的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5G会客厅”,通过与180万用户深度互动,已成为一个持续提供高品质本土文化内容的融媒产品,话题涵盖历史人文、城市规划、板块发展等多方面。顺应数字化趋势,集团主动融入“数字无锡”建设,重点建设数据新闻应用中心,开发制作数据新闻产品,研发创新智库产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比如,从咖啡和城市国际化程度破题,通过对咖啡店的地址、数量、价格、评价、企业类型等不同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推出了首款数据新闻作品《无锡咖啡指数报告》,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加以呈现,一经推出就走红网络,被新华社等媒体转载,传播量超百万。此外,集团借助平台资源优势,聚力应用拓展,更多参与到城市应用场景中,不仅提供新闻资讯,也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信息平台。无锡日报、无锡观察聚焦“微幸福”改造,记者深入一线倾听民声民意,跟踪报道“微幸福”民生工程进展与完成情况,2022年共刊发“微幸福进行时”融媒体报道226篇。无锡日报、无锡观察报网端还推出“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百姓事我来帮民声工作室”栏目,2022年共刊发100多篇融媒体报道,持续推出63期“曝光台”报道。2023年1月,集团获得2022无锡市第三届“民心工程奖”金奖和2022“微幸福”民生工程优秀组织奖。从“融媒矩阵”到“融媒强阵”,从媒体宣传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从内容生态、技术赋能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纵观近年来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表现,既打造“爆款”也“深耕细作”磨砺精品,既在舆论场“开疆扩土”也坚持引领主流价值导向,交出了令人欣喜的“融媒答卷”。(作者单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责任编辑:张晓燕刊发于《中国报业》2023年6月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