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融合发展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杜志超 发布时间:2023-03-01 15:35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自媒体日趋成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演变越来越难以把控,给网络舆情监管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在分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网络舆情监控的困境,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加强沟通,建立网络舆情长期监控机制,完善立法等建议,以期对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带来有益借鉴。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征

  1.影响性。自媒体的诞生使普通市民通过数字技术与世界紧密联系,并能够分享自己对社会事件和新闻的真实看法,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表达意见的平台。自媒体进入门槛较低,只要注册并拥有一个账户就可以成为数据发布者,有些网站的评论功能甚至不需要评论者申请账号,就可以发表意见。因此,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人们通过智能手机随时获取和发布信息,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点赞、转发等方式传播信息,扩大影响力,这意味着在自媒体时代,舆情信息将对个人、组织、社会产生更深刻影响。

  2.隐藏性。在现实世界中,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家庭住址、社会属性和其他身份识别物,但是在互联网中,上述识别信息可能会被隐藏或修饰,即便当前已经推进实施网络实名制,但很多网络用户身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隐藏性,少数网民借助身份的隐藏性发布虚假、消极、暴力等内容,对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3.非理性。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用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客观上缺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只是把看到听到的点滴或片段事件内容发布到媒体平台,造成事件的真实性缺失,导致人们无法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了解事件本身。因此,网络舆论的生成大多掺杂了网民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以至于对事件断章取义、误解,最终偏离原始事件的真实性。

  4.互动性。目前来说,网络舆情的扩散和传播往往集中在微博、微信群、贴吧论坛等,各种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借助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可在极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某些消息。比如,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如果未能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公众会通过社交软件或各大论坛搜索相关信息,部分难以明辨的谣言很容易在朋友圈和微博扩散。正因为网络舆情来源广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舆情处置难度。

  5.即时性。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输,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经过校准、验证、编辑、审查等相关环节,简化了信息发布过程,缩短了信息发布时间,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发布者实时分享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即时与其他网民进行互动。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控困境

  1.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不够充分。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络舆情应对模式已无法适应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不当处置会适得其反。我国目前信息共享效率较低,在突发网络舆情时,政府缺乏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与数据共享,舆情信息获取滞后,无法及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这导致网络舆情呈几何级数扩散,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无法实现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2.缺乏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督。我国目前对网络舆情和自媒体的监督主要采取行政手段,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和侵权责任的规定为保护公民免受网络暴力和网络攻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手段,但总的来说,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网络舆情侵害的法律,监管机构也较为单一,网络舆情在实践中屡屡被滥用,侵害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3.政府对于自媒体网络舆情的回应能力需要提升。目前,政府对于自媒体网络舆情的回应存在速度迟缓、信息透明度欠缺、选择性响应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体现了政府在处置自媒体网络舆情事件时的被动。由于网络舆情传播迅速,相关部门如无法及时捕捉舆情信息,会减缓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速度,滞后于舆情事件的发展,丧失对舆情事件解释的主动权,损害政府公信力。

  4.网络舆情管理效果评价与问责机制不完善。网络舆情评价与问责实质上构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这是伴随着自媒体技术广泛应用而出现的网络舆情管理有效性评价与问责的范式。通过网络舆情管理有效性评估与问责机制,避免了政府在舆情管理相关事项的监督、处理和执行方面的缺陷,并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可大大改善舆情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同时,对网络舆情管理效果的评价与问责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信息,政府管理往往注重监督与引导,而忽视了对网络舆情事件管理效果的评价与问责。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1.提升预警研判能力。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内容加上多元化传播渠道,使得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必须重视舆情监测,应用现代化监测技术促进预警研判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应当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舆情分析系统,这是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一环。这一网络舆情分析系统需要囊括网络舆情采集、整理、分析、发布等功能,从而帮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舆情传播动向,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情研判能力,确保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时效性得以提升。

  2.做好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面对信息量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人工舆情信息采集方式开始暴露缺陷,无论是采集速度还是采集质量都有待提高。网络舆情危机虽然突发性强,但仍存在潜伏期,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分析研究舆情,在舆情潜伏期争取危机处置。首先,可设立专门的民意信息收集职位,并针对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其次,基于舆情监测系统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监测系统融合了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实时监测舆情走势,根据需要对舆情进行分析。舆情报告包括热点列表、网络舆情趋势图、近期网络舆情表达特征分析、自媒体报道倾向性分析、网络言论分析等,还可就此提出对策。

  3.制定应急预案。在网络舆情突发危机发生之前,管理者必须根据监测信息制定科学的舆情应急预案,确保在舆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舆情信息,快速掌握主动权,根据研判提示进行控制。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做好舆情应急培训,积极学习网络舆情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危机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媒体平台力量,做好言论引导,稳定舆情参与者情绪。

  4.加快处理效率。众所周知,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特点,在处理突发性舆情危机事件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及时有效管理的原则。人民网舆情监察办提出“黄金四小时”原则,即当相关新闻出现时,管理者必须第一时间处理,成为舆情事件的“定义者”。心理学中提到“首因效应”,舆情追随者往往有“先入为主”的心态,因此,及时获得网友好感,可减少关注者对事件的猜疑与猜测,有利于引导舆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自媒体的开放与自由只有在合理监管下才能持续发展,遏制自媒体平台发展的混乱局面,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随着互联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对媒体账户实行分级、地域和全面管理的决心毋庸置疑。通过提高政府执政效率与执政能力,增强自媒体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兰州日报社)

  (责编:夏阳)


  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3年度2月上刊

责任编辑:钱一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来源:中国报业 2023-03-01 15:35:52
      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自媒体日趋成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演变越来越难以把控,给网络舆情监管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在分析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网络舆情监控的困境,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加强沟通,建立网络舆情长期监控机制,完善立法等建议,以期对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带来有益借鉴。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征1.影响性。自媒体的诞生使普通市民通过数字技术与世界紧密联系,并能够分享自己对社会事件和新闻的真实看法,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表达意见的平台。自媒体进入门槛较低,只要注册并拥有一个账户就可以成为数据发布者,有些网站的评论功能甚至不需要评论者申请账号,就可以发表意见。因此,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人们通过智能手机随时获取和发布信息,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点赞、转发等方式传播信息,扩大影响力,这意味着在自媒体时代,舆情信息将对个人、组织、社会产生更深刻影响。2.隐藏性。在现实世界中,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家庭住址、社会属性和其他身份识别物,但是在互联网中,上述识别信息可能会被隐藏或修饰,即便当前已经推进实施网络实名制,但很多网络用户身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隐藏性,少数网民借助身份的隐藏性发布虚假、消极、暴力等内容,对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3.非理性。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用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客观上缺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只是把看到听到的点滴或片段事件内容发布到媒体平台,造成事件的真实性缺失,导致人们无法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了解事件本身。因此,网络舆论的生成大多掺杂了网民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以至于对事件断章取义、误解,最终偏离原始事件的真实性。4.互动性。目前来说,网络舆情的扩散和传播往往集中在微博、微信群、贴吧论坛等,各种即时通信社交软件借助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可在极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某些消息。比如,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如果未能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公众会通过社交软件或各大论坛搜索相关信息,部分难以明辨的谣言很容易在朋友圈和微博扩散。正因为网络舆情来源广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舆情处置难度。5.即时性。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输,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经过校准、验证、编辑、审查等相关环节,简化了信息发布过程,缩短了信息发布时间,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发布者实时分享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即时与其他网民进行互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控困境1.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不够充分。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络舆情应对模式已无法适应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不当处置会适得其反。我国目前信息共享效率较低,在突发网络舆情时,政府缺乏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与数据共享,舆情信息获取滞后,无法及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这导致网络舆情呈几何级数扩散,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无法实现正确引导网络舆情。2.缺乏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督。我国目前对网络舆情和自媒体的监督主要采取行政手段,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和侵权责任的规定为保护公民免受网络暴力和网络攻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手段,但总的来说,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网络舆情侵害的法律,监管机构也较为单一,网络舆情在实践中屡屡被滥用,侵害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3.政府对于自媒体网络舆情的回应能力需要提升。目前,政府对于自媒体网络舆情的回应存在速度迟缓、信息透明度欠缺、选择性响应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体现了政府在处置自媒体网络舆情事件时的被动。由于网络舆情传播迅速,相关部门如无法及时捕捉舆情信息,会减缓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速度,滞后于舆情事件的发展,丧失对舆情事件解释的主动权,损害政府公信力。4.网络舆情管理效果评价与问责机制不完善。网络舆情评价与问责实质上构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这是伴随着自媒体技术广泛应用而出现的网络舆情管理有效性评价与问责的范式。通过网络舆情管理有效性评估与问责机制,避免了政府在舆情管理相关事项的监督、处理和执行方面的缺陷,并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可大大改善舆情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同时,对网络舆情管理效果的评价与问责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信息,政府管理往往注重监督与引导,而忽视了对网络舆情事件管理效果的评价与问责。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措施1.提升预警研判能力。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内容加上多元化传播渠道,使得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必须重视舆情监测,应用现代化监测技术促进预警研判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应当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舆情分析系统,这是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一环。这一网络舆情分析系统需要囊括网络舆情采集、整理、分析、发布等功能,从而帮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舆情传播动向,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舆情研判能力,确保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时效性得以提升。2.做好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面对信息量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人工舆情信息采集方式开始暴露缺陷,无论是采集速度还是采集质量都有待提高。网络舆情危机虽然突发性强,但仍存在潜伏期,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分析研究舆情,在舆情潜伏期争取危机处置。首先,可设立专门的民意信息收集职位,并针对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其次,基于舆情监测系统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监测系统融合了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实时监测舆情走势,根据需要对舆情进行分析。舆情报告包括热点列表、网络舆情趋势图、近期网络舆情表达特征分析、自媒体报道倾向性分析、网络言论分析等,还可就此提出对策。3.制定应急预案。在网络舆情突发危机发生之前,管理者必须根据监测信息制定科学的舆情应急预案,确保在舆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舆情信息,快速掌握主动权,根据研判提示进行控制。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做好舆情应急培训,积极学习网络舆情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危机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媒体平台力量,做好言论引导,稳定舆情参与者情绪。4.加快处理效率。众所周知,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特点,在处理突发性舆情危机事件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及时有效管理的原则。人民网舆情监察办提出“黄金四小时”原则,即当相关新闻出现时,管理者必须第一时间处理,成为舆情事件的“定义者”。心理学中提到“首因效应”,舆情追随者往往有“先入为主”的心态,因此,及时获得网友好感,可减少关注者对事件的猜疑与猜测,有利于引导舆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自媒体的开放与自由只有在合理监管下才能持续发展,遏制自媒体平台发展的混乱局面,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随着互联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对媒体账户实行分级、地域和全面管理的决心毋庸置疑。通过提高政府执政效率与执政能力,增强自媒体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任重道远。(作者单位:兰州日报社)(责编:夏阳)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3年度2月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