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省级党报,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脱颖而出,江西日报社用自身实践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牢牢抓住“全媒互动”这一关键,充分发挥“报、刊、网、端、微、云、屏”全媒体矩阵互动优势,以互动性增强报道亲和力,提升报道感染力,打造别具一格的融媒精品。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和深远历史性影响的大会。每到这种关键时刻,国内外媒体都会在人民大会堂内外打响一场激烈的新闻大战。作为省级党报,如何才能在这种重大战役中崭露头角,既报道好大会精神,传播好江西声音,又在高手如云的新闻角逐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值得思考。
江西日报社的做法是在守正创新中寻求突破。一方面,把做好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做好大会报道;另一方面,牢牢抓住“全媒互动”这一关键,充分发挥“报、刊、网、端、微、云、屏”全媒体矩阵的互动优势,以互动性增强二十大报道的亲和力,提升二十大精神的感染力,打造一大批别具一格的融媒精品。
截至10月31日,江西日报社所属各报纸共计推出二十大新闻报道131个版、发稿350余篇;各新媒体平台发稿900余篇,全平台总阅读量突破两个亿。二十大期间,报社8件作品获中宣部4次表扬。
在内容上,突出江西人民与总书记的情感互动,让报道浸透总书记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
“自己将进一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在接受江西日报记者采访时,向总书记说出的心里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大会现场聆听到总书记的这一段话,让谢明勇感慨不已,一时间,许多想对总书记说的话涌上心头。为了把这些基层党代表对总书记的真情流露真实传递出来,江西日报创新开设“向总书记说说心里话”专栏,特别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井冈山、南昌大学等地点和关心的领域,选取傅正华、赵小梅、谢明勇、李胜利等基层党代表,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情回顾非凡十年江西发生的巨大变化,畅聊未来发展愿景,分享他们如何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各自平凡岗位上不断努力前行,向总书记、向人民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由于这一系列报道始终荡漾着江西人民对人民领袖的浓浓情感,得到中宣部的点名表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发展始终念兹在兹、牵挂于心,两次赴江西考察调研,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对江西提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殷殷嘱托。赣鄱儿女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希望通过媒体,把大家感恩的心声,把大家奋斗的故事带到北京去,带给总书记。
江西日报敏锐地捕捉到习近平总书记与江西人民的这一情感互动,在党的二十大报道内容策划上,把用心和用情作为最突出的原则,通过情感这一最易触动人心的元素来体现总书记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来展示江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同时,有效增强党的二十大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关注程度。
为此,随着党的二十大开幕,江西日报连续7天在重要版面推出反响报道,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及时反映江西代表团代表和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迅速在二十大报道上形成规模、形成声势、形成强大影响力。同时,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为主题,第一时间集纳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主持二十大主席团第三次会议和在闭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突出展示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领袖风范;推出特别策划《“作示范、勇争先”的江西答卷》,用大量翔实数据和高质量画面,呈现江西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各行各业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
“江报直播室”两期整版连线报道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天然属性,江西日报进一步把情感互动与融媒体互动结合起来,使习近平总书记与江西人民之间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更具有感染力。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江西日报创新推出“二十大时光”栏目,派出记者深入一线,打通“会场、现场、基层”三大场景,紧扣二十大精神拎出7个主题,以“文字+图片+视频”的融媒体方式全面报道广大干部群众欢庆二十大的喜悦心情和学习大会报告的感受认识。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神山村、潭头村、光明社区三地的变化入手,每天围绕一个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内容,通过原生态的方式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并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化传承、青年奋斗等诸多大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以江西人的奋斗故事不断回应总书记的关心关切。这组融媒体报道既鲜活可感,又真情流露,得到众多网友点赞和评论,在互动中增强了传播效果。
在形式上,突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平台互动,展现更丰富的内容、更贴近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近年来,江西日报社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打造“赣鄱云”融媒体智慧平台为抓手,以新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手段,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上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面对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做好党的二十大新闻报道的更高要求,江西日报社把这一挑战作为一次对报社媒体融合改革成效的重大考验和实战检验。
从10月8日开始,江西日报连续5天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为主题,推出10个连版特刊,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报道以生态、民生、城乡面貌、红色基因为视角,全面展现了十年来江西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生动实践。整组报道力求精心策划、精美呈现、精彩亮相,不仅报纸版面设计端庄大气、文图交融,首次引入了手绘等可视化报道元素,而且以这一组报道为核心,衍生创作了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其中,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的H5作品“‘赣’出精彩,奔向未来”,集纳10个特刊版面,以时间为主轴,抓取报纸文字报道的精华内容,根据网络呈现要求进行重新组合,配之以震撼人心的音乐,让网友深刻感受十年来赣鄱大地的奋进足音,立体式、全景式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江西发展的巨大成效。这组报道由此成为江西日报社党的二十大配合性报道的扛鼎之作。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载体上的有效互动,让纸媒报道呈现出文字之美、版面之美,也让新媒体报道展现出图片之美、视频之美、创意之美。特别是当这些优势聚合在一起,通过海报、图解、连环画、H5、音视频等形式,形成可视化传播,就使得党的二十大报道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贴近性更加突出。
因此,江西日报社充分发挥“报、刊、网、端、微、云、屏”的传播矩阵优势,让所属8报与122个新媒体端口积极互动,围绕做好党的二十大新闻报道推出了一大批融媒体作品。10月19日、21日,中国新闻名专栏“江报直播室”借助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打通了报社“赣鄱云”智慧平台与身处北京的江西代表团代表在线采访通道,实现前后方无缝对接,推出两期整版连线报道《感恩奋进绘就新画卷》《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在整版报道的同时,与之互动的新媒体则全景式再现了采访过程,让受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得以“面对面”和代表坐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报道内容,增强了贴近性。10月18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集体采访,由江西等7个省市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报道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作为新闻发言人对江西的宣介,江西日报在“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栏目推出《倾听江西好声音》,用丰富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中外媒体对“江西答卷”的关注。江西新闻客户端同步推出同题融媒体报道,在报纸内容之外,配上了现场视频和答记者问实录,集中展现江西人民向党中央交出的优异答卷。
此外,江南都市报新媒体平台依托江西日报“我的新时代”系列策划,进行二次手绘创作,推出《喜迎二十大·我的新时代——江西奋斗图鉴》横版手绘长图,聚焦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平凡人物,生动展现江西人的追梦表情、奋斗故事,截至10月14日,阅读量超过40万。大江网结合江西日报10个专版的内容,采用100秒漫说和H5形式,以“江西高度”“江西速度”“江西厚度”“江西广度”“江西深度”为题,连续推出“喜迎二十大漫说江西这十年”系列融媒产品。这些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而出的产品,让党的二十大报道在各个舆论场都实现了强势传播。
在手法上,突出融媒产品与受众群体的趣味互动,激发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主动性
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开幕第二天,一条《二十大报告学习课堂》融媒体作品一经上线,便在朋友圈刷屏,受到全省党员干部和群众关注。这是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日报社联合策划,江西组工微讯、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的新闻创意产品。一方面,该作品模拟大家熟悉的语文、数学、政治、科学、历史、生态学、地理、英语、美术等九堂课的场景,结合各学科特点,以老师上课的形式把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分解到各个学科,进行分门别类解读;另一方面,划分“报告金句”“数读报告”“重要论述”等12个板块,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划重点、抓精髓、讲要义,以沉浸式、年轻化、接地气的方式,形象、生动、权威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并设置“课堂测试”这一深度互动环节,让大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作品同时还配上喜庆的底色、生动的手绘、激昂的音乐,并在结尾用擂响金鼓的互动形式“点赞二十大鼓舞中国”,让人忍不住分享给亲朋好友。截至10月30日,已经有1200多万人参与互动。中宣部副部长、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孙业礼点名表扬了这一作品,认为形式新颖生动,得到青年受众热捧。
党的二十大报告出炉后,解读二十大报告的融媒体作品层出不穷,为什么大江网打造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课堂》能独树一帜?关键在于这一作品以巧妙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融媒体作品互动性优势,让网友在趣味互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
对省级党媒来说,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叫好”又“叫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江西日报社在策划党的二十大报道之初,就非常强调作品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希望能够以打动人心、抓住人心的互动来破解这一难题,让党的二十大新闻报道出新出彩。
《你好,中国新时代!》
江西新闻客户端精心策划推出交互式融媒体作品《你好,中国新时代!》,抓住网友对长图的阅读偏好,把江西的代表性景物、标志性变化,融入一幅波澜壮阔的手绘山水长卷之中,并把党代表阐述新征程、干部群众畅谈新生活、外国友人感受中国新形象的话语镶嵌其间,最后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一个“彩蛋”,点击后出其不意地踏上一段美丽江西的生态之旅。这一互动操作迅速吸引了网友关注,在网络上掀起点赞中国、点赞新时代的热潮。大江网创新手段形式,制作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策划《大江大河,今朝好看江西AR祝贺二十大胜利闭幕!》视频作品,利用网友喜欢的增强现实(AR)技术,结合blender、E3d等影视后期特效手段,打造了一个动感、时尚、科幻的江西,激发了大家对江西美好未来的憧憬,上线仅一小时各平台总浏览量就超过50万人次。大江网推出的另一个爆款作品《二十大报告中无与伦比的美丽》,则利用“神奇物种在江西”这一广受网友关注的自有品牌,以长图的形式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让宏大的理论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落脚点,使大家对二十大报告中的论述理解得更加清晰明了。
手绘《二十大报告中无与伦比的美丽》
这一系列作品都呈现了一个共同效果——让受众在一系列趣味互动中把注意力投入党的二十大报道,从而更加关注和了解二十大,激发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党媒策划重大主题报道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覆盖上,突出地方媒体与国内外的新闻互动,体现更大影响力和传播力
以往地方党媒在推进重大主题报道时,着眼的仅是本区域,影响和传播范围比较有限,而这一次江西日报社党的二十大新闻报道却跨出省门,甚至面向世界,影响的受众越来越广,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
10月18日、20日,江西日报在“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中,分别推出整版新闻报道《初心辉映红飘带接续奋斗新征程》《种好“试验田”结出“生态果”》。这两个版面,一个以红色党史为纽带,由江西日报联动湖南日报、广西日报、贵州日报,邀请赣湘桂黔4个具有深厚红色底蕴的省区党的二十大代表进行“云连线”,畅谈如何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一个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由江西日报联合贵州日报、海南日报,采访三省党的二十大代表,共话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共同展望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两组报道刊发后,不仅在江西,更在湖南、广西、贵州和海南产生了较大反响,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五省区群众心中,使江西声音、江西故事借着党的二十大东风传播到更大范围,使江西红色历史、绿色生态的全国影响力得到提升。
在传统媒体开展跨地域互动的同时,新媒体的全国互动也在同步推进。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江西新闻客户端就联动北京日报客户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上海上观新闻客户端、安徽中安新闻客户端、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南海网等10家省级主流媒体,推出“定格十年——新时代好日子”直播中国大型新闻行动。直播同步覆盖浙江嘉兴、上海、北京、河北塞罕坝、黑龙江佳木斯、河北雄安、安徽阜阳、江西井冈山、广东深圳、海南海口、陕西西安等11个总书记考察调研地和牵挂关心的地方,以11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形式,展现了不同地区10年间的飞跃发展、喜人变化、美好故事,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目、入脑入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日报社还充分发挥新组建的江西国际传播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第一次把国际传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江南都市报,制作中英文短视频大片《什么是江西》,得到各媒体平台转发推送。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还与江西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见证非凡外国人看中国”栏目,以国际友人的视野,通过“短视频+中英文双语字幕”的形式,推出《达丽娅:中国给我机会让我能够实现梦想》《金峻范:品“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马凯:中非合作架起友谊桥梁》等系列作品,把中国经验生动立体地展现给海内外读者,讲好中国故事、江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江西声音。稿件一经推出,反响热烈。澎湃新闻客户端、搜狐网、腾讯网等纷纷转发,众多国际友人转发点赞。江西国际传播中心还开设了《见证非凡:聚焦二十大》栏目,面向全世界进行推广,专栏全网总阅读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
(作者:黄万林,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
(责编:胡线勤 张晓燕)
刊发于《中国报业》杂志2022年度11月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