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5.30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4.29万亿元,占GDP比例为4.22%。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9年做到“不低于4%”。
点评:让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千万家庭的头等大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连续9年“不低于4%”,让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费保障的层面得以巩固,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加强教育投入,要有钱花,更要花好钱。目前来看,教育经费还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有的地方一面喊缺钱,一面乱花钱;有的地方花大力气建设美丽校园,购买价格不菲的设施配备等,却舍不得在以教师队伍为关键的学校内涵建设上多花钱。总而言之,教育经费在各类教育中配置比例不均衡,硬件和软件投入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存在差距等问题突出。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有关部门需要关注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性优化的问题,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把有限的、宝贵的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需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突出重点,用好增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如经费使用进一步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侧重教育软件和软实力的提升等。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们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期待越来越高,相应地,教育投入在使用上应该更加优化,教育投入也应该越来越高。除了发挥国家财政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还要调动起社会力量以及其他渠道的投入积极性,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形成教育经费投入上的政府与社会合力。
新闻:据媒体报道,郑州近期召开全市学生安全出行综合管理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强调公安交警部门将配合市教育部门、市文明办,将接送学生车辆、人员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学校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班级、三好学生考核评价范围。
点评:“家长犯错孩子扣分”,这种现象并非第一次出现。如菏泽有的学校曾经将家长驾驶超标电动车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分”挂钩;杭州一所小学曾规定,家长违反规定停车将扣除班级集体分,并影响学生三好学生等考核评定。这些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家长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学校安全出行和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但管用不等于合理,一味唯效果论不可取。
评价学生属于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行为。家长违规,却把板子打到学生身上,既影响了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也容易误伤孩子,不利于呵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人们交通出行,有相应的法规约束。家长如违反交规,自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如何治理学校周边家长违规占道停车、使用不符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孩子等问题,考验着交警部门的治理智慧,同时也需要学校通力配合,如实行错峰上、下学,科学划定家长等候区等。此外,学校也应该创新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接受交通法规教育,从而监督家长减少违规行为。多方合力共治,方能受到良好治理效果。
凡是涉及学校学生的规定,要慎之又慎,出发点必须是能保障学校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家长违规,学生“连坐”,向未成年学生进行了错误的认知示范,体现不出政策温度和对学生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