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治理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算法生态规范的算法安全综合治理格局。
新时代算法能为用户提供便捷和实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仍存在算法运用不规范、监管不完善的现象,比如算法具有“迎合”性质,根据用户喜好浏览进行推送,用网习惯被密集记录,造成一段时期内容的类比化,使得用户视野狭隘,被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此外,还存在如大数据“杀熟”,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对用户需求与商家信息的随意、不对等匹配,不当操纵流量分配干预平台商家经营等问题,给双方带来诸多困扰,甚至愈演愈烈,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风险隐患;职能监管部门之间一定程度存在执法壁垒,出现监管“真空区”等等。因此,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硬功夫,推动算法应用向上向善,还网络世界一片澄澈洁净。
扭住“正能量”这个总要求。管好用好发展好算法应用,关键是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发挥算法服务的正能量传播作用。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互联网,并落实落细到推进算法应用的方方面面,做到管方向、管阵地、管队伍,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作为一项技术手段,算法本身没有善恶属性,关键还是在于开发者和使用者。要加大算法应用开发管理队伍的正面引导,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力度,强化社会伦理秩序;掌握技术的企业要自强自律,树牢创新技术服务用户的正确导向,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借助算法加强正能量传播,不断推动算法应用有效治理。
坚持“管得住”这个硬道理。算法治理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互联网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价值在于落实。加强算法监管,推动算法规范,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必须提早筹谋、综合治理。要健全算法安全治理机制,统筹推进算法安全风险监测、算法安全评估、算法备案管理等办法举措,把紧算法的“前置关口”,打破执法壁垒,持续创新多部门联合的算法日常监管模式,对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即严肃问责。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手段,着力构建算法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相关行业组织自律,鼓励网民参与监督,织就一张自上而下贯通、各方纵横交叉的监管网络,形成治理合力,真正将算法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清朗的互联网环境。
锤炼“用得好”这个真本事。共识引导行动,行动夯实共识。把算法技术应用好,是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的题中之举、应有之义。要统筹好企业自身、行业组织、消费者三者关系,树牢用户至上的理念,聚焦用户反映最强烈的需求,紧紧抓住用户最核心诉求,实现用户进步、拓宽视野的善举。要加强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持续创新、持续突破,让其更好地服务用户,造福社会,真正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实现技术运用与商业伦理、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彰显更新的时代价值、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谢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