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近期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芯片行业投入527亿美元补贴,试图提升美国的芯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同时,该法案还试图逼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限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上奉行自由主义的美国,很少直接推出产业政策。美国的头部企业,无论是亚马逊、苹果,还是谷歌、微软,没有一个是靠美国的产业政策扶植起来的。此外,美国过去屡屡以产业政策造成不公平竞争为由,指责和制裁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次针对一个产业,拿出一大笔资金,推出这么明显直接的产业政策,充分说明在芯片问题上,美国真的急了。
不过,对待这一法案,市场并不买账。就在拜登签署该法案的当天,美股三大指数收跌,芯片股普遍下跌,说明市场认为《芯片法案》治不了美国的“芯病”。美国政府虽然看到了问题,却开错了药方。
缺人的问题靠补贴无法解决
市场不认可美国政府加大补贴的方案,究其根本,是因为美国芯片产业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人。美国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和储备,与芯片行业的需求并不匹配。
多年来,随着美国芯片制造产业不断衰落和外移,芯片行业不再是一个高薪、高美誉度的行业。因此,美国优秀人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选择金融、营销等专业,而不会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自动化、材料等与芯片相关的专业。芯片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美国不仅缺乏与芯片相关的专业人才,也缺乏芯片生产上下游的工厂建设、仪器耗材制造、物流储运相关领域的人才。
人才的缺乏,使得芯片公司不愿意在美国投资,连美国自己的芯片公司也在不断出走。美国政府的优惠、补贴力度再大,在美国依旧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没有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芯片公司自然不愿意在美国投资设厂。台积电、三星在美国的一再压力下,被迫到美国设厂,而其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工厂建好了,员工哪里来?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6月份公开表示,在美国招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很困难。拜登签署《芯片法案》之后,白宫发布新闻稿说该法案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事实上,就业机会是创造出来了,但是美国到底有多少匹配这个机会的劳动力呢?
就算好不容易招来了专业对口的员工,很多人的敬业精神也无法达到芯片行业的要求。美国的员工评价网站上曾经出现过一篇文章,作者正是台积电在美国好不容易招来的新员工。他参加新员工培训之后发现,台积电的员工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要上夜班,周末还要轮班,其他时间还要随时待命。同事告诉他,这就是芯片行业的日常工作状态。这个美国人抱怨,他没想到要这么拼,工作强度这么大。
美国芯片行业衰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留不住人。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之前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做到副总,之后离职创立了台积电。台积电的现任董事长刘德音,之前在英特尔任工艺流程整合经理、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做研究经理,之后离开并加盟台积电。今天在高端芯片制造上普遍采用的浸润式微影(又称光刻)技术,发明人是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的得主、新竹清华大学半导体研究学院院长林本坚。他早年间在IBM工作,后来因研究得不到公司重视,于是选择离开。随着这些技术骨干一个个离开美国芯片公司,美国芯片行业自然不断衰落。美国要问问自己,这些骨干人才的流失,是因为薪酬不够高吗?还是因为发展通道受阻,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识才、不惜才、不爱才,是美国半导体业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通过增加补贴无法解决。
打压别人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芯片法案》拿出的527亿美元补贴,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毛毛雨”。2022年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上的投资超过400亿美元;今年1月英特尔在美国俄亥俄州新建两个芯片制造厂,就要耗资200亿美元。芯片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500多亿美元的补贴,算不上什么“牛排大餐”,充其量只能是个“餐后水果”。
但是,美国政府却给这个“餐后水果”附加了一个极为苛刻的限制条件。按照法案的要求,企业一旦接受了美国的补贴,10年内不能到中国新建或扩建先进的芯片厂。这个条款连英特尔和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都是反对的,因为这等于让他们眼睁睁放弃一个大市场。美国企业心里很清楚,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不仅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大客户,而且还会得到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当下,整个芯片行业面临即将到来的下行周期,在下行周期中,谁能够抓住客户,谁就能度过冬天。《芯片法案》拿出一点点资金,却让芯片公司放弃大客户大市场。这部法案对芯片公司来说,不是一颗糖,而是一根绳。它的结果,不是帮助芯片公司,而是困死芯片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芯片法案》签署后白宫发布的新闻稿标题中就提到,这个法案是为了“对付中国”。但是,美国需要明白,靠补贴振兴不了美国的芯片业,靠打压中国也无法让美国的芯片业崛起。打压别人是美国一贯的做法。20世纪,日本的纺织业崛起,美国打压;日本的汽车业崛起,美国打压;日本的芯片业崛起,美国还是打压。然而,美国自己的纺织业、汽车业、芯片业并没有因此而再起。而且,中国不是日本,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和日本的态度截然不同:日本选择向美国低头,中国选择的是不惧打压,勇于斗争,加快发展自己。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芯片业“卡脖子”的动作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但是,4年过去了,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的进展,世界有目共睹。美国招数用尽,气急败坏之下,又炮制了这部《芯片法案》,逼着芯片公司一起搞“切割”和“脱钩”。
打压别人并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给别人下套使绊并不能让自己跑得更快。世界是个网,科技进步也是一个网。纵观人类科技史,科学发展从来都不是只有一条路。你可以在某条路上设置障碍,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路上都设置障碍。美国不可能把芯片科技向前发展的所有路都堵死,何况在这个行业中,美国早已不是领跑者。美国的心思放在围堵中国上,中国的心思则放在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升级上。二者高下立判,最终结果可以预见。
美国的确得了“芯病”,但是并未对症下药的《芯片法案》注定无法实现美国的“芯愿”。(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