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研判中国经济,要有战略定力和辩证眼光。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才能真正把握规律、增强信心。日前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变量众多的经济体来说,出现短期波动是暂时的,我们要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看待经济运行的“形”与“势”。
综合当前和长远,中国经济运行特点可以概括为“形有波动、势仍向好”。要看到,部分数据的“形有波动”集中在短期。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冲击,4月份有些指标有所回落、增速有所放缓。更要认识到,经济发展“势仍向好”主要看长期。开年以来,一季度4.8%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而物价涨幅处在较低水平,4月份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4%;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主要群体就业基本稳定,4月份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在短期波动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经济新动能在较快成长。尽管疫情冲击下工业生产放缓,但高技术制造业仍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4%,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受到疫情影响的消费和投资也展现积极因素,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持续增长,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8692亿元,同比增长3.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5.9%和13.2%,社会领域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9%和12.5%。可以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保持长期向好的“势”,也要积极应对好短期波动调整的“形”,解决短期波动反映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对4月份一些指标波动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让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5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通报多起违反防疫规定的案例:西城区居民彭某(男,63岁),在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后,仍对流调人员隐瞒曾多次前往丰台某小区的行程信息,导致相关风险人员、点位未及时纳入管控,后续163名关联风险人员被集中隔离;丰台区居民邵某某(男,21岁)及女友戴某某(22岁)故意隐瞒行程轨迹;海淀区居民耿某某(男,52岁)被居家隔离还擅自违规外出活动。目前,上述人员均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当前,北京疫情防控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特别是几起聚集性疫情和社会面零星散发病例,进一步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还出现个人隐瞒行程、不配合流调、不遵守隔离规定等行为,着实不该。
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与当前市民同心抗疫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也是在人为增加整个社会的防疫成本,辜负了所有市民为防疫的付出和努力。像有的感染者在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后,仍对流调人员隐瞒相关行程信息,最终导致163名关联风险人员被集中隔离,这样的教训实在太沉重了。
北京这轮疫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大家的日常生活难免会受到影响,或许会感到诸多不便,这也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不能成为个人突破防疫规定和法律的理由。
事实上,防疫形势越是复杂严峻,个人越应多一些积极配合,多些对防疫法规的敬畏,如此才能尽快阻断疫情传播,早日战胜疫情。试图为了个人的“一时之便”就逾越防疫规定和法律,到头来不仅妨碍了防疫大局,也害了自己。
应该看到,防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每个社会主体的密切配合,但凡有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防疫系统的效率。不要忘了,我们所熟知的“四方责任”,除了属地、部门、单位责任外,另一个责任主体就是个人。也就是说,防疫是为了护佑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但同时,防疫的成功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守土有责”。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防疫非常时期,故意隐瞒行程、不配合流调等任性行为绝非儿戏。其轻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引起严重危险的,更是涉嫌违反刑法,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这不是一件可以开玩笑的事。不夸张地说,试图搞“小聪明”突破防疫规定,就是以身试法。每个人在有此打算之前,都应该好好掂量相关行为的严重后果。
其实,防疫两年多来,因为违反防疫规定而被依法追责的案例,已经有不少,相关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但纵是如此,依然有人心存侥幸、犯糊涂,说明还是有些人需要继续补上防疫的规则课、法律课。而遵守防疫法规,积极配合防疫要求,也是在另一种意义上保护好自己。
疫情防控仍在继续,希望类似的“害人害己”的糊涂事,千万别再有了。发展,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发用电量等一些先行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将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要根据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做决策、出实招,靠实打实的政策红利来助企纾困,稳住市场预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面对超预期影响,越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提振市场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