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热点速评
又“吞人”!给每个窨井都装上安全盖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何若 发布时间:2022-05-18 14:4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刚刚过去这个周末,某地一3岁男童掉入下水道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孩子失联已超过3天,当地还在全力搜救,网友纷纷为之祈祷。


窨井“吞人”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9年,全国因窨井施工、管理、养护不当致人伤亡案件多达155件,原因多为井盖破损、松动、缺失等。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窨井“吞人”可能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对当事人而言,这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幸。惨剧令人心碎,也令人疑惑:警钟不少,井盖为何就是安不牢、管不好?


分析过往案例,最明显也最致命的一点莫过于“管理缺位”。一方面,有的井盖归属明确,但责任方安全意识并不强。接到投诉电话不以为意,定期巡查、养护等时有时无。另一方面,许多井盖“无名、无姓、无主”。市政、供电、供水、交通运输等多家共用,出现问题相互扯皮的情况十分常见。而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恐怕早已有若干隐患先兆。窨井“吞人”事故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尤须引起足够警觉。


如何给窨井装上安全的盖子?首要一点就是明确权责。“谁安装、谁使用,谁负责”,不管是一家一盖,还是多家共用,每一个窨井都要有一个主要责任方,并在显著位置标明,以方便群众监督、问题反馈。其次是加强问责。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盗窃、破坏窨井盖等犯罪,处罚还是过于宽缓,相关部门也鲜被行政追责。对此,2020年最高法、最高检等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既让打击相关犯罪有法可依,也倒逼窨井产权和管理单位履职尽责。具体到这起最新事故,相关方面当依法一查到底、从严追责,给家长一个交代,也给全社会一个交代。


此外,技术也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手段。眼下,不少城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管理窨井盖,可以在其移位、丢失等情形发生时提供实时异常报警、案件推送等,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值得借鉴推广。总之,各方担起责任,多些主动作为,才能从根上消除“脚下的隐患”,让悲剧不再重演。


责任编辑:周益威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又“吞人”!给每个窨井都装上安全盖
来源:北京日报 2022-05-18 14:48:50
      刚刚过去这个周末,某地一3岁男童掉入下水道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孩子失联已超过3天,当地还在全力搜救,网友纷纷为之祈祷。窨井“吞人”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9年,全国因窨井施工、管理、养护不当致人伤亡案件多达155件,原因多为井盖破损、松动、缺失等。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窨井“吞人”可能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对当事人而言,这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幸。惨剧令人心碎,也令人疑惑:警钟不少,井盖为何就是安不牢、管不好?分析过往案例,最明显也最致命的一点莫过于“管理缺位”。一方面,有的井盖归属明确,但责任方安全意识并不强。接到投诉电话不以为意,定期巡查、养护等时有时无。另一方面,许多井盖“无名、无姓、无主”。市政、供电、供水、交通运输等多家共用,出现问题相互扯皮的情况十分常见。而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恐怕早已有若干隐患先兆。窨井“吞人”事故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尤须引起足够警觉。如何给窨井装上安全的盖子?首要一点就是明确权责。“谁安装、谁使用,谁负责”,不管是一家一盖,还是多家共用,每一个窨井都要有一个主要责任方,并在显著位置标明,以方便群众监督、问题反馈。其次是加强问责。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盗窃、破坏窨井盖等犯罪,处罚还是过于宽缓,相关部门也鲜被行政追责。对此,2020年最高法、最高检等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既让打击相关犯罪有法可依,也倒逼窨井产权和管理单位履职尽责。具体到这起最新事故,相关方面当依法一查到底、从严追责,给家长一个交代,也给全社会一个交代。此外,技术也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手段。眼下,不少城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管理窨井盖,可以在其移位、丢失等情形发生时提供实时异常报警、案件推送等,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值得借鉴推广。总之,各方担起责任,多些主动作为,才能从根上消除“脚下的隐患”,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