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品牌视界
家乡的大沽河(行天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君嘉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离开家乡已经30年了,家乡最让我梦牵魂绕的就是那条养育了我的美丽的母亲河——大沽河。

我家住在大沽河西岸,离大沽河大堤也就是三四百米的距离,是村子最东头、靠大沽河最近的民居。儿时觉得大沽河是那样的长,也不知道大沽河从何处发源,到哪里入海。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大沽河发源于胶东半岛招远市会仙山,流经烟台市的莱阳和青岛市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从城阳流入胶州湾,全长180公里,流域面积达4631.3平方公里。

在我的记忆里,大沽河是那样的美丽迷人。

春天到了,大沽河两岸柳浪起伏,翠烟氤氲。那细细的流水,像镶嵌在金色沙滩上的一条美丽的玉带,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河水碧蓝而清澈,可以看清水中微小的生物。河堤上,生长着一丛丛灌木,数不清有多少种野草、野菜,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树丛、草地间,白色的、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鸟儿,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在春天的花朵间尽情地展示着它们动听的歌喉,高音、低音、中音,唧唧喳喳地叫成了一片,像一首百鸟奏鸣曲。春风徐徐吹过,送来野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大沽河的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那里有品种多得数不清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野菜开始生长,小时候家里缺粮,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春天,是农家最难过的季节,河里的野菜便成了缺粮的最好补充。荠菜、苦菜等是上等的食用野菜,这些菜挖没了,灰菜、银青菜又长出来了,也可以吃。有一种绿叶上有块黑紫斑的野菜叫“酸把酒”,可以生吃,有酸酸的、黏糊糊的味道。还有一种野草,类似野芦苇,刚冒出嫩芽时,在绿叶里包着的草芯,我们叫“茶叶老”,可以生食,味道也很好。

春天,大沽河鸟的品种非常多,捕鸟是我们这些男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把钢条圈成两个半圆,套上钢丝弹簧,拴上个竹签,便做成了捕鸟的铁夹子。用竹签把夹子支起来,放上鸟饵,选择鸟儿经常觅食的地方,用土把支起来的夹子埋好,做好伪装,我们就趴到远处静静地等着鸟儿上钩。山草鸡这样的鸟比较笨,特别容易上当,如果它不往夹子那里走,我们就发出一种类似鸟叫的声音,把它吸引到埋夹子的地方。鸟儿吃饵食时,啄开了竹签上的机关,便“叭”地一声被夹住了。这时候,我们心中的高兴劲儿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捕鸟的技术差,有时大半天也捕不到一只,但总是乐此不疲。

夏天到了,大沽河的水开始增多。大沽河两岸,白杨挺拔,垂柳婆娑,大片大片的芦荻长得齐腰深,青翠欲滴,风儿吹过,像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好看。初夏时分,大沽河的水仍然十分清澈。女人们在河里洗衣,花花绿绿的衣服晒在长着野草的河滩上、挂在丛丛灌木上。小孩们在水中尽情嬉戏,想要抓住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男人们则到水深的地方捕鱼,每当捕到一条大一点的金黄色的鲤鱼,高兴的笑声便会在河里荡漾。

夏天的大沽河是孩子们的乐园。小伙伴们在河里打水仗、抓小鱼,挖一种叫“鲜子”的小蛤蜊。进入汛期,河水满槽,小伙伴们经常比赛谁先游到河对岸。水流很急,为了到达对岸的指定地点,必须先往上游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开始渡河,这样在水流的作用下,才能到达河对岸的河口。我那时的水性不好,游上几十米就打了退堂鼓,赶紧返回。看到小伙伴们一个个来回横渡,心里十分羡慕。

秋天的大沽河,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秋天的大沽河是五彩的。河流重新变得清澈,河滩上的灌木丛开始变黄,河堤上的草变成了暗红色,长得比人都要高的芦荻,开满了紫色的荻花,秋风吹来,荻花的絮绒便在风中飘舞。初秋时,两岸一片青翠,到深秋,才以黄色为主。

初秋往往是汛期。我高中毕业那年,水文站缺人手,我便去当了两个月的临时水文员。为了测量水位,我经常在芦荻和深草中穿行,大沽河岸边青青的树,茂密的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护堤房里居住并负责看护大堤的街坊老兄,虽然家中十分贫穷,但喜欢读书,还爱吟诗。有一天,看到初秋的大沽河向南流去,两岸绿树苍翠,他当即吟诗一首:“沽水南流照红霞,浒林荣茂色绿佳。遥看坝上合欢树,游逢柴扉是吾家。”这首诗描写了大沽河秋天美丽的景色,我至今记忆犹新。

冬天的大沽河,虽然树木凋零,比较荒凉,但却十分辽阔。站在大堤上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金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河里的流水大部分已结冰,蓝色的玉带变成一道白练。上世纪60年代末,在大沽河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的南沙梁,建起一座水泥大桥,虽然只有百八十米长,但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已是最宏伟的大桥了。有小伙伴提议从河里滑冰去看大桥,于是,大家蹬着自制冰鞋,沿着结冰的河道,一路滑到南沙梁大桥,目睹大桥的风采。

大沽河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听大人们讲,早年间,大沽河里盛产一种十分鲜美的鲻鱼,这种鱼在淡水与咸水交汇处产卵、生长,长大后顺流而上,可以游到我家乡的河段,素有“沽鲻淮鲤海中鲳”之说。后来,由于大沽河长年干枯,大沽河鲻鱼成了传说。大沽河里还有一种特有的黄绿色小河鲜,实际上是一种指甲盖大小的小蛤蜊,我们当地人称为“鲜子”,味道十分鲜美。小时候,我们经常到河里捞“鲜子”,有时一次可以捞到一脸盆,回家做汤、炒鸡蛋,是难得的伙食改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沽河上游建起了一座拦水坝,枯水季节,拦水坝蓄起的水用来浇地,河水沿青沙公路两边的大沟流向我家乡的农田,基本上可以实现自流灌溉。家乡的土地本就肥沃,水利条件又好,便成了旱涝保收的粮仓。

大沽河是美丽的,温顺的,但也有怒吼咆哮的时候,大沽河曾给两岸的百姓带来过灾难。从前,大沽河由于疏于管理,堤坝失修,河防不坚,一到汛期,经常出现冲毁堤坝、淹毁村庄、农田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兴修水利,高度重视对大沽河的治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大沽河上游修起了产芝、尹府等几个大型水库,这些水库涝时蓄洪,旱时浇地,调节着大沽河的水势。由于大沽河连年治理,河道畅通,再加上游水库的作用,即便遇到雨量大的年份,也未出现险情。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它们以特有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家乡的大沽河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河,它是一条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的河,是一条平静时比少女还温柔妩媚、咆哮起来比猛虎都威风的河,是一条造福家乡人民,也曾给家乡带来过灾难的河。如今的大沽河,是一条在春风中挺起胸膛,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的河。


责任编辑:董硕审核: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家乡的大沽河(行天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8-26 16:18:59
      离开家乡已经30年了,家乡最让我梦牵魂绕的就是那条养育了我的美丽的母亲河——大沽河。我家住在大沽河西岸,离大沽河大堤也就是三四百米的距离,是村子最东头、靠大沽河最近的民居。儿时觉得大沽河是那样的长,也不知道大沽河从何处发源,到哪里入海。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大沽河发源于胶东半岛招远市会仙山,流经烟台市的莱阳和青岛市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从城阳流入胶州湾,全长180公里,流域面积达4631.3平方公里。一在我的记忆里,大沽河是那样的美丽迷人。春天到了,大沽河两岸柳浪起伏,翠烟氤氲。那细细的流水,像镶嵌在金色沙滩上的一条美丽的玉带,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河水碧蓝而清澈,可以看清水中微小的生物。河堤上,生长着一丛丛灌木,数不清有多少种野草、野菜,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树丛、草地间,白色的、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鸟儿,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在春天的花朵间尽情地展示着它们动听的歌喉,高音、低音、中音,唧唧喳喳地叫成了一片,像一首百鸟奏鸣曲。春风徐徐吹过,送来野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大沽河的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那里有品种多得数不清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野菜开始生长,小时候家里缺粮,特别是青黄不接的春天,是农家最难过的季节,河里的野菜便成了缺粮的最好补充。荠菜、苦菜等是上等的食用野菜,这些菜挖没了,灰菜、银青菜又长出来了,也可以吃。有一种绿叶上有块黑紫斑的野菜叫“酸把酒”,可以生吃,有酸酸的、黏糊糊的味道。还有一种野草,类似野芦苇,刚冒出嫩芽时,在绿叶里包着的草芯,我们叫“茶叶老”,可以生食,味道也很好。春天,大沽河鸟的品种非常多,捕鸟是我们这些男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把钢条圈成两个半圆,套上钢丝弹簧,拴上个竹签,便做成了捕鸟的铁夹子。用竹签把夹子支起来,放上鸟饵,选择鸟儿经常觅食的地方,用土把支起来的夹子埋好,做好伪装,我们就趴到远处静静地等着鸟儿上钩。山草鸡这样的鸟比较笨,特别容易上当,如果它不往夹子那里走,我们就发出一种类似鸟叫的声音,把它吸引到埋夹子的地方。鸟儿吃饵食时,啄开了竹签上的机关,便“叭”地一声被夹住了。这时候,我们心中的高兴劲儿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捕鸟的技术差,有时大半天也捕不到一只,但总是乐此不疲。二夏天到了,大沽河的水开始增多。大沽河两岸,白杨挺拔,垂柳婆娑,大片大片的芦荻长得齐腰深,青翠欲滴,风儿吹过,像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好看。初夏时分,大沽河的水仍然十分清澈。女人们在河里洗衣,花花绿绿的衣服晒在长着野草的河滩上、挂在丛丛灌木上。小孩们在水中尽情嬉戏,想要抓住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男人们则到水深的地方捕鱼,每当捕到一条大一点的金黄色的鲤鱼,高兴的笑声便会在河里荡漾。夏天的大沽河是孩子们的乐园。小伙伴们在河里打水仗、抓小鱼,挖一种叫“鲜子”的小蛤蜊。进入汛期,河水满槽,小伙伴们经常比赛谁先游到河对岸。水流很急,为了到达对岸的指定地点,必须先往上游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开始渡河,这样在水流的作用下,才能到达河对岸的河口。我那时的水性不好,游上几十米就打了退堂鼓,赶紧返回。看到小伙伴们一个个来回横渡,心里十分羡慕。秋天的大沽河,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秋天的大沽河是五彩的。河流重新变得清澈,河滩上的灌木丛开始变黄,河堤上的草变成了暗红色,长得比人都要高的芦荻,开满了紫色的荻花,秋风吹来,荻花的絮绒便在风中飘舞。初秋时,两岸一片青翠,到深秋,才以黄色为主。初秋往往是汛期。我高中毕业那年,水文站缺人手,我便去当了两个月的临时水文员。为了测量水位,我经常在芦荻和深草中穿行,大沽河岸边青青的树,茂密的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护堤房里居住并负责看护大堤的街坊老兄,虽然家中十分贫穷,但喜欢读书,还爱吟诗。有一天,看到初秋的大沽河向南流去,两岸绿树苍翠,他当即吟诗一首:“沽水南流照红霞,浒林荣茂色绿佳。遥看坝上合欢树,游逢柴扉是吾家。”这首诗描写了大沽河秋天美丽的景色,我至今记忆犹新。冬天的大沽河,虽然树木凋零,比较荒凉,但却十分辽阔。站在大堤上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金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河里的流水大部分已结冰,蓝色的玉带变成一道白练。上世纪60年代末,在大沽河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的南沙梁,建起一座水泥大桥,虽然只有百八十米长,但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已是最宏伟的大桥了。有小伙伴提议从河里滑冰去看大桥,于是,大家蹬着自制冰鞋,沿着结冰的河道,一路滑到南沙梁大桥,目睹大桥的风采。三大沽河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听大人们讲,早年间,大沽河里盛产一种十分鲜美的鲻鱼,这种鱼在淡水与咸水交汇处产卵、生长,长大后顺流而上,可以游到我家乡的河段,素有“沽鲻淮鲤海中鲳”之说。后来,由于大沽河长年干枯,大沽河鲻鱼成了传说。大沽河里还有一种特有的黄绿色小河鲜,实际上是一种指甲盖大小的小蛤蜊,我们当地人称为“鲜子”,味道十分鲜美。小时候,我们经常到河里捞“鲜子”,有时一次可以捞到一脸盆,回家做汤、炒鸡蛋,是难得的伙食改善。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沽河上游建起了一座拦水坝,枯水季节,拦水坝蓄起的水用来浇地,河水沿青沙公路两边的大沟流向我家乡的农田,基本上可以实现自流灌溉。家乡的土地本就肥沃,水利条件又好,便成了旱涝保收的粮仓。大沽河是美丽的,温顺的,但也有怒吼咆哮的时候,大沽河曾给两岸的百姓带来过灾难。从前,大沽河由于疏于管理,堤坝失修,河防不坚,一到汛期,经常出现冲毁堤坝、淹毁村庄、农田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兴修水利,高度重视对大沽河的治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大沽河上游修起了产芝、尹府等几个大型水库,这些水库涝时蓄洪,旱时浇地,调节着大沽河的水势。由于大沽河连年治理,河道畅通,再加上游水库的作用,即便遇到雨量大的年份,也未出现险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它们以特有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家乡的大沽河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河,它是一条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的河,是一条平静时比少女还温柔妩媚、咆哮起来比猛虎都威风的河,是一条造福家乡人民,也曾给家乡带来过灾难的河。如今的大沽河,是一条在春风中挺起胸膛,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