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各个媒体上,口语化标题兴盛得很。这些口语化标题简洁、明了,郎朗上口,受到读者的喜爱。
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进行一番品赏——
例1:
传统年俗遭遇“霾伏”,各地出台禁限措施
烟花爆竹卖不动了
(人民日报2014年1月28日第09版)
点评:
“烟花爆竹卖不动了”,这个标题似人们平时说话一样,很自然。做标题有时需要“文”一点,但也需要这样口语化的形式。口语化来自生活,人们爱看。当然,要做口语化的标题也要看稿件的情况,不可一味硬做。
例2:
镇江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走,到一线去!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08月03日第01版)
例3:
开封《民意问政》
群众事,马上办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08月09日第01版)
点评:
口语化,文字简明,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易于广泛传播、流行开来。
例4:
跟着路标走不对路循着门牌找不到门
路标门牌有点乱
(人民日报2014年1月6日第01版)
点评:
这个标题的肩题叙述了人们常见的一种现象,主题“路标门牌有点乱”,则是一句评价语。然这个评价语做得口语化,就像平时人们说话一般,十分上口,还吸引人,值得学习。
例5:
从庄稼汉到职业农民,粮农诉说丰收背后的喜与忧
吨粮田离咱有点儿远
(人民日报2014年2月9日第09版)
点评:
这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口语化标题,“吨粮田离咱有点儿远”这个主题似平常说话一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做口语化标题,贵在采访时要注意和善于观察,在细微处捕捉到生动、鲜活的语言,并将其恰如其分地做在标题上。
例6:
尽快完成从冬奥会申办到筹办的转变,将蓝图变成现实
兑现承诺,我们没问题!
(人民日报2015年8月6日第15版)
点评:
主题作得好,鲜明、有力!特别是采用口语化的形式,给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