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特色品格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瑞敏 发布时间:2021-12-07 09:3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在今年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明确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实践特色和话语品格,不仅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人类民主政治生活的中国特色实践方式,也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形成的中国式民主话语表达方式。


  面临两个“硬骨头”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着两个难啃的“硬骨头”:


  一个是如何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的政党制度,即如何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向国际社会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同。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独创性的概念,针对中国政党制度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语构建。当前,围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国际话语力量,可以进一步打破西方对政党制度话语的垄断。


  另一个是如何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式民主。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垄断了对民主的定义权、解释权,表现出莫名的话语傲慢。其中,“历史终结论”公然宣称人类历史将终结于所谓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其实质乃是打着学术名义制造出来的话语霸权。事实越来越清楚: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民主更多的是发挥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理性”功能。


  因此,如何对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进行解构,进而终结其不断制造的“民主悲剧”,便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拒斥和抵抗民主话语霸权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实践形态、一种全新的民主话语叙事,挑战了支撑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两个前提假设。


  一是唯一性假设。


  在西方话语叙事中,现代民主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这种西方民主话语霸权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开放性。正如马克思所言:“通向自由的道路到处都敞开着,这种道路很多。”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共同的鲜明主张:多元现代性、多元现代化以及人类民主制度的开放性、人类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这个鲜明主张包含一个具有真正本质意义的民主话语建构逻辑:对任何民主话语一元论的拒绝和消解,对任何民主话语霸权的拒斥和抵抗。


  二是抽象性假设。


  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诸如此类西方民主话语中的人权概念道出了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西方民主是一种抽象的民主。


  应当看到,西方思想家提出“抽象人权”的主张,在其发端处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的:它用“天赋人权”来对抗“天赋神权”“君权神授”,即用一种属于人的抽象权力来对抗另一种基于神的抽象权力。


  但在此后的发展中,这种具有积极抗争意义的民主政治话语策略发生了异化和灾变。


  一方面,“民主的抽象性”从作为驱动西方世界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话语策略被异化为民主的本质规定,从而将西式民主导向一种“形式民主”,即民主形式与民主内容的分离。这就是现代西方民主根深蒂固、难以自救的“二元论”难题。今天西方世界此起彼伏的“反抗疫运动”,竟然发展到无视人的生命的地步,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形式民主”产生的恶果。


  另一方面,这种抽象的民主政治话语策略进一步灾变为西方民主优越论的理由,以及西方推行民主霸权、干涉别国内政、输出制度模式的工具。所谓“可移植性民主”,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谬论:既然民主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存在,那西方民主就可以不顾历史、文化、宗教背景,被搬迁和移植到任何一个政治空间。


  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致力于一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它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拒绝脱离国情和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民主;它是一种实质性民主,与西式抽象民主形成鲜明对照。


  西方民主一旦被剥去抽象的外衣,便会将其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面目展露出来;一旦西方民主不得不直面民主的实质性内容时,凭借它的抽象性而打扮起来的各种神话,也就会被脱去神秘的外衣,从而显露出贫乏、欺骗性的一面。


  (吴瑞敏,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文钰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特色品格
来源:解放日报 2021-12-07 09:33:08
      在今年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明确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实践特色和话语品格,不仅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人类民主政治生活的中国特色实践方式,也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形成的中国式民主话语表达方式。面临两个“硬骨头”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着两个难啃的“硬骨头”:一个是如何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的政党制度,即如何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向国际社会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独创性的概念,针对中国政党制度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语构建。当前,围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国际话语力量,可以进一步打破西方对政党制度话语的垄断。另一个是如何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式民主。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垄断了对民主的定义权、解释权,表现出莫名的话语傲慢。其中,“历史终结论”公然宣称人类历史将终结于所谓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其实质乃是打着学术名义制造出来的话语霸权。事实越来越清楚: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民主更多的是发挥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理性”功能。因此,如何对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进行解构,进而终结其不断制造的“民主悲剧”,便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拒斥和抵抗民主话语霸权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实践形态、一种全新的民主话语叙事,挑战了支撑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两个前提假设。一是唯一性假设。在西方话语叙事中,现代民主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这种西方民主话语霸权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开放性。正如马克思所言:“通向自由的道路到处都敞开着,这种道路很多。”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共同的鲜明主张:多元现代性、多元现代化以及人类民主制度的开放性、人类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这个鲜明主张包含一个具有真正本质意义的民主话语建构逻辑:对任何民主话语一元论的拒绝和消解,对任何民主话语霸权的拒斥和抵抗。二是抽象性假设。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诸如此类西方民主话语中的人权概念道出了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西方民主是一种抽象的民主。应当看到,西方思想家提出“抽象人权”的主张,在其发端处是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的:它用“天赋人权”来对抗“天赋神权”“君权神授”,即用一种属于人的抽象权力来对抗另一种基于神的抽象权力。但在此后的发展中,这种具有积极抗争意义的民主政治话语策略发生了异化和灾变。一方面,“民主的抽象性”从作为驱动西方世界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话语策略被异化为民主的本质规定,从而将西式民主导向一种“形式民主”,即民主形式与民主内容的分离。这就是现代西方民主根深蒂固、难以自救的“二元论”难题。今天西方世界此起彼伏的“反抗疫运动”,竟然发展到无视人的生命的地步,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形式民主”产生的恶果。另一方面,这种抽象的民主政治话语策略进一步灾变为西方民主优越论的理由,以及西方推行民主霸权、干涉别国内政、输出制度模式的工具。所谓“可移植性民主”,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谬论:既然民主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抽象存在,那西方民主就可以不顾历史、文化、宗教背景,被搬迁和移植到任何一个政治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致力于一种“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它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拒绝脱离国情和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民主;它是一种实质性民主,与西式抽象民主形成鲜明对照。西方民主一旦被剥去抽象的外衣,便会将其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面目展露出来;一旦西方民主不得不直面民主的实质性内容时,凭借它的抽象性而打扮起来的各种神话,也就会被脱去神秘的外衣,从而显露出贫乏、欺骗性的一面。(吴瑞敏,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