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人民代表为人民,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金虎 发布时间:2021-10-13 09:20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更加密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人大代表履职意识与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的生动实践。


  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2019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491件议案和8160件建议。


  2020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506件议案和9180件建议。


  2021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473件议案和8993件建议。


  “人大代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十多年前,她卸下居委会办公室的门,向居民公开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开机,这样居民群众才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反映问题,解决困难”。


  通过人大代表,人民的意志得以在法律的立、改、废、释中体现,并成为服务社会、改善民生、规范秩序的准则。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以及提出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的议案建议等均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回应。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通报的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比例达到七成以上。


  民有所呼,代表就有所应。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反映民意过程中,人大代表之家扮演着重要角色。代表之家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联系人民群众所搭建的平台,不仅为代表收集民意创造条件,更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平台。把代表之家建在基层,代表在群众身边,群众的问题和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实践证明,代表之家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加油站”、反映社情民意的“听诊器”。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等约22.8万个,遍布祖国大地,平均每6200名群众、每11名代表就拥有一个代表之家(站、室)。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创新手段,推出“开门办理”“阳光操作”等督办机制,以及开发代表履职手机App等,为人民反映民意、人大代表收集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


  人民群众有了更便捷更高效的直接参与立法的渠道与平台,人民的意志得到更好体现,立法更体现出民主性。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


  在座谈会上反映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2021年9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回娘家”。座谈会上,代表们积极发言,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谈体会、提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关于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机制的意见等,为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2019年6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从涉及代表工作的11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和拓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继续扩大代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参与”等。


  “‘35条具体措施’内容很全面,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代表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会更加彰显生命力。


  为了完善联系代表制度,健全代表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的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了660名代表的意见建议;900人次代表受邀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审议各项议案报告。与列席代表座谈“常态化”以来,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多达数百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部门“照单全收”,并及时给予反馈,受到代表们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培训学习力促履职能力提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班,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积极参学。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举办4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18期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参加各种形式学习培训的代表累计有16000人次。


  培训学习内容涉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等诸多方面。目前基本实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切实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


  同时,为提高专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学习重点向精准化倾斜。据介绍,全国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瞄准人大代表履职需求和意愿,努力实现专题学习培训需求、对象、内容、形式的精准化。


  “我们还在大力推动线上线下代表学习培训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代表学习培训便利程度,更好地为代表学习培训提供服务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振华说,探索开展“云上办学”,实现网络学习培训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


  2020年7月1日,全国人大网络学院正式上线,成为覆盖全国人大代表、地方人大负责同志和全国人大机关干部的网上学习平台。截至目前,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已有近600个专题、6800多门视频课程,有2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网络学习,参学率超过70%,人大代表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开设“常委会专题讲座”“法律解读”“代表风采”等专栏,为人大代表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比如,2020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民法典主要制度与创新”专题学习班,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对民法典每一条、每一个表述,特别是关键表述,争议是什么、如何决策,最后是怎么样落在法条上的进行了深入解读,近6万人通过视频系统参加学习。


  (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王文钰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人民代表为人民,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来源:光明日报 2021-10-13 09:20:13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更加密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人大代表履职意识与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的生动实践。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2019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491件议案和8160件建议。2020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506件议案和9180件建议。2021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473件议案和8993件建议。“人大代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说,十多年前,她卸下居委会办公室的门,向居民公开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开机,这样居民群众才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反映问题,解决困难”。通过人大代表,人民的意志得以在法律的立、改、废、释中体现,并成为服务社会、改善民生、规范秩序的准则。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以及提出开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的议案建议等均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回应。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通报的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比例达到七成以上。民有所呼,代表就有所应。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反映民意过程中,人大代表之家扮演着重要角色。代表之家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联系人民群众所搭建的平台,不仅为代表收集民意创造条件,更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平台。把代表之家建在基层,代表在群众身边,群众的问题和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实践证明,代表之家已经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加油站”、反映社情民意的“听诊器”。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等约22.8万个,遍布祖国大地,平均每6200名群众、每11名代表就拥有一个代表之家(站、室)。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创新手段,推出“开门办理”“阳光操作”等督办机制,以及开发代表履职手机App等,为人民反映民意、人大代表收集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人民群众有了更便捷更高效的直接参与立法的渠道与平台,人民的意志得到更好体现,立法更体现出民主性。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座谈会上反映人民群众“急难愁盼”2021年9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回娘家”。座谈会上,代表们积极发言,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谈体会、提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关于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机制的意见等,为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坚实制度支撑。2019年6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从涉及代表工作的11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和拓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继续扩大代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参与”等。“‘35条具体措施’内容很全面,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代表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会更加彰显生命力。为了完善联系代表制度,健全代表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的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了660名代表的意见建议;900人次代表受邀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审议各项议案报告。与列席代表座谈“常态化”以来,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多达数百条。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部门“照单全收”,并及时给予反馈,受到代表们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培训学习力促履职能力提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班,全国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积极参学。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举办4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18期全国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班,参加各种形式学习培训的代表累计有16000人次。培训学习内容涉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等诸多方面。目前基本实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切实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同时,为提高专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学习重点向精准化倾斜。据介绍,全国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瞄准人大代表履职需求和意愿,努力实现专题学习培训需求、对象、内容、形式的精准化。“我们还在大力推动线上线下代表学习培训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代表学习培训便利程度,更好地为代表学习培训提供服务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振华说,探索开展“云上办学”,实现网络学习培训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2020年7月1日,全国人大网络学院正式上线,成为覆盖全国人大代表、地方人大负责同志和全国人大机关干部的网上学习平台。截至目前,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已有近600个专题、6800多门视频课程,有2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网络学习,参学率超过70%,人大代表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开设“常委会专题讲座”“法律解读”“代表风采”等专栏,为人大代表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比如,2020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民法典主要制度与创新”专题学习班,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对民法典每一条、每一个表述,特别是关键表述,争议是什么、如何决策,最后是怎么样落在法条上的进行了深入解读,近6万人通过视频系统参加学习。(记者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