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安全生态屏障。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沿边地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沿边地区发展高度重视,作出强边固防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与沿海及内地相比,沿边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显滞后。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需用活用好“边”的优势,做深做足“边”的文章,推动沿边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共性问题值得关注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沿边地区在城镇体系建设、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承接集聚、设施连通完善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较为突出,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需引起重视。
城镇布局较为分散,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普遍不强。沿边地区城镇布局分散,行政中心远离边境线和区域中心城市,导致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互动联系较弱,区域中心城市对边境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突出、不充分。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硬环境和软环境存在诸多弱项。沿边地区水电路网、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资金不足、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工业产业链条短、集约化程度低,优势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缺乏高附加值产品。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推动发展的智力支撑较弱,在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口岸商贸合作层次不高,呈现出“过路经济”和“通道经济”的特点。沿边地区的贸易结构仍以初级资源产品、初级农产品为主,偏低的落地加工率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尚不显著。
对外开放载体平台种类多,定位模糊、同质化发展的现象明显。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平台种类众多,除了一些地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还建设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这些平台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未能很好地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其政策功能和产业集聚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扶持政策碎片化特征明显,部分政策滞后、可操作性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支持沿边地区发展相关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重点在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政策合力上下功夫。
把握发展的主要思路
总体来看,沿边地区更好发展虽面临诸多困难,但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对沿边地区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应充分发挥沿边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功能,特别是把握好推动发展的三方面主要思路。
第一,坚持开放与发展双轮驱动。应进一步释放沿边地区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沿边特色产业经济带。充分发掘开放潜力,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在生态环保、国际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高水平开放推动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二,实现富民与稳边相互促进。加强边疆治理,全面提升沿边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支撑能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边疆繁荣、边民幸福、边防巩固、边境安全。
第三,推动重大战略之间的有效衔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持续强化沿边地区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
面向未来,需将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放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局层面上来认识和推动,找准沿边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锚定目标、紧盯痛点、精准谋划。
一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尽快理顺“口岸镇—边境县城—沿边中心城市—经济腹地”的基本架构关系,强化联系,推动口岸腹地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议加强研究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或创建内陆型经济特区来建设沿边中心城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按照“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的思路,大力推动口岸和通道一体、贸易和加工联动,加快构建“口岸枢纽+通道+贸易+加工”的泛口岸经济区。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补齐沿边地区在公路、铁路和机场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合理布局跨国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沿边旅游公路,有序推进口岸公路、边民互市贸易点的公路建设;合理布局一批沿边铁路工程,规划和建设一批国际铁路通道工程;在主要沿边中心城市科学布局一批具有国际线路的机场设施。同时,积极布局“新基建”项目,提升沿边中心城市和口岸园区、保税区、自贸区等重点区域的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三是强化与毗邻省份和东部地区的合作。扎实推进与毗邻省份及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协同开放发展机制,走省际互动、区域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考虑与东部发达省份做好“飞地经济”这篇文章,实现沿海、沿江与沿边协同开放、共同发展。
此外,还需在提升相关政策的适配性上下功夫,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途径,尽快形成有利于沿边中心城市发展的制度环境。
(王喆,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区域城乡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