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通过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千年夙愿,百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百年史诗般的不懈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是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还是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从“决定性阶段”到“决胜期”,无论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还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都无不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的更高追求。一举改变了西方现代化的三大路径依赖,即“中国现代化不以殖民他国为条件,不以单纯的资本驱动为条件,不以人的阶级压迫为条件”,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经济更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经济,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基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基层意愿、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全面吸纳全球智慧和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打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之际,成为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的好成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电装机容量、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主要标志的经济指标如期实现。
民主更加健全
让人民享有全过程的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不懈奋斗。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基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就“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总体性设计与制度化安排。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证。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科教更加进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从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到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跃升,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到“动车”飞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科技实力逐渐进入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和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2020年,我国研发(R&D)经费支出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18年提高至2020年10.8年,基础教育巩固发展,全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
文化更加繁荣
昂扬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战略任务,又是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革命文化的创立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从“二为”方向到“双百”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自信上升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并就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等进行制度安排。从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到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从榜样力量的引领到时代新风的弘扬,从提升文明素养到壮大志愿服务,从文化事业繁荣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坚持一手抓安全、保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目标更加精准。坚持把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通过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国际知名的盖洛普咨询公司2020年公布的《全球最安全国家榜单》上,中国高居第3位,是前10名国家中唯一人口过亿的大国。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胜利,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潜力。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亿万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改革开放大幅度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进入新时代,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真正让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比200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9平方米和49.6平方米。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我们必须按照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以“九个必须”作为根本遵循,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一份“当惊世界殊”的优异答卷,继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篇章。
(周廷勇 左涛,分别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