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检验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性质,归根到底要靠“为什么人”这块闪闪发光的试金石。中国有“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也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天,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回顾70多年前的那场攸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的大决战,就会对这一点有更真切的体悟。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142天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场战略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维系其在中国大陆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这是人民的胜利、和平的胜利、正义的胜利!如果不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就很难真正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无可奈何花落去”,就很难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数字上来看,抗日战争胜利时,国民党在实力上可以说是占尽优势。或许正是这种优势让挟洋自重的国民党反动派自我膨胀,罔顾全国人民对和平的期待,悍然在西方大国的支持下挑起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抗打击能力几何,这是党内党外、军内军外、国内国外高度关切的一个重大问题;敢不敢以人民的战争反对反人民的战争,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回答好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最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处于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关键时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用革命的武装击败反革命的武装,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我们不妨从《共产党宣言》找寻答案:“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是这两个“绝大多数”奠定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基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也是共产党人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的理论基础。
老百姓为什么会一心一意跟党走?我们党成立之初全国不过五十几位党员,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的队伍加起来也不到三万人。世上没有救世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遍阅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可以找寻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钥——“告诉人民群众自己的利益所在,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人民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依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有“半条被子的温暖”,因为老百姓认为“红军是咱亲骨肉”;而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及至“还都南京”,达官贵人竞相享用“鲥鱼贡”——一餐相当于彼时南京城内工薪家庭一个月的开支。
毛泽东讲过一个“苹果里面出精神”的故事:“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我军是党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本身就是人民的有机组成部分。“苹果里面出精神”其实就是反映了我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这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就会有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乡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役中,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有感触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李书吾,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