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从英雄土地到发展热土:湖北宜城以伟大抗战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团结报 作者:武义泉 发布时间:2025-05-16 14:2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传媒矩阵平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殉国85周年。湖北宜城,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见证了张自忠将军率部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雄壮举,承载着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宜城正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不断从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抗战英烈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谱写宜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忠诚为魂 筑牢政治底色


  回望枣宜会战的烽火岁月,宜城大地涌现出无数“捐躯赴国难”的英雄群体。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抗战精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宜城深挖红色资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持续筑牢政治忠诚。一是实施“抗战文化”浸润工程。提档升级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园)等阵地,将纪念场所作为“实景课堂”,推出“重走长山抗战路”“聆听宜城英烈故事”等系列活动,将《张自忠家书》纳入道德讲堂等活动学习内容,推动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筑牢政治底色,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实施“学习对标”践行工程。组织开展“学习对标”大讨论,围绕宜城抗战英雄事迹进行研讨交流,以革命先辈和抗战英雄为榜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忠诚履职计划,营造崇尚忠诚、争当先进、投身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实施“忠诚赋能”提能工程。将学习抗战英雄事迹与落实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一体推进,围绕落实“七大战略、七个能力”“两资三能”“四项行动”“四个举全市之力”等重点任务,开展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培训,实现干部专业能力与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以奋斗为纲 激发发展动能


  80多年前,宜城军民在汉水流域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游击战,以“小米加步枪”构筑起“敌后抗战堡垒”,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斗争奇迹。


  如今,宜城传承抗战精神,将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动能。一是打好招商引资“破局攻坚”战役。近年来,随着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全面推进,必须构建招商引资新体系,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加大对磷煤化工、适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低空经济等方面向上谋划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招引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打好改革开放“蓄势突围”战役。要举全市之力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襄阳(小河)港从“货运节点”向“开放枢纽”跃升。抢抓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战略机遇,推进港口二期、疏港铁路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聚焦能源建材、物流仓储两大适港产业,招引相关产业项目,形成“煤炭核心+粮食、矿石多元”的大宗商品储运格局。联动武汉、荆州等汉江沿线节点城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及中欧班列枢纽,拓展“水铁联运”国际通道,打造汉江流域“内陆开放桥头堡”。三是打好区域竞争“奋发图强”战役。实施县域经济百强冲刺攻坚计划,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提升至全省的1%和襄阳市的10%,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争进“中部六省”县(市)五十强行列,支撑冲刺全国百强县。


  以民为本 厚植民生福祉


  “我们军人就要保家卫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张自忠将军的为民情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宜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一是开展富民兴业行动。围绕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醉美莺河、龙潭小镇等节点,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把金山、莺河、罗屋等美丽村庄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修一条好路、造一线美景、富一片百姓”;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全力打造板桥红薯、南营林果、金山黄桃、流水西瓜等特色产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推动特色农业从“散弱小”向“集聚强”跨越,探索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振兴之路。二是开展服务提能行动。提档升级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景点和周边基础设施,强化精神文明供给;着力完善板桥店、南营、小河等镇(街道)镇区主街道路、集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功能设施,加快将镇区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三是开展乡村焕新行动。聚焦罗屋村、新街村等重点乡村示范打造,将红色文化、抗战文化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乡村建设管理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提升乡村美丽“颜值”。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宜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余山审核:陈钇彤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从英雄土地到发展热土:湖北宜城以伟大抗战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团结报 2025-05-16 14:28:3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殉国85周年。湖北宜城,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见证了张自忠将军率部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雄壮举,承载着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宜城正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不断从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抗战英烈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谱写宜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忠诚为魂筑牢政治底色回望枣宜会战的烽火岁月,宜城大地涌现出无数“捐躯赴国难”的英雄群体。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抗战精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宜城深挖红色资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持续筑牢政治忠诚。一是实施“抗战文化”浸润工程。提档升级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园)等阵地,将纪念场所作为“实景课堂”,推出“重走长山抗战路”“聆听宜城英烈故事”等系列活动,将《张自忠家书》纳入道德讲堂等活动学习内容,推动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筑牢政治底色,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实施“学习对标”践行工程。组织开展“学习对标”大讨论,围绕宜城抗战英雄事迹进行研讨交流,以革命先辈和抗战英雄为榜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忠诚履职计划,营造崇尚忠诚、争当先进、投身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实施“忠诚赋能”提能工程。将学习抗战英雄事迹与落实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一体推进,围绕落实“七大战略、七个能力”“两资三能”“四项行动”“四个举全市之力”等重点任务,开展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培训,实现干部专业能力与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以奋斗为纲激发发展动能80多年前,宜城军民在汉水流域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游击战,以“小米加步枪”构筑起“敌后抗战堡垒”,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斗争奇迹。如今,宜城传承抗战精神,将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动能。一是打好招商引资“破局攻坚”战役。近年来,随着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全面推进,必须构建招商引资新体系,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加大对磷煤化工、适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低空经济等方面向上谋划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招引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打好改革开放“蓄势突围”战役。要举全市之力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襄阳(小河)港从“货运节点”向“开放枢纽”跃升。抢抓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战略机遇,推进港口二期、疏港铁路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聚焦能源建材、物流仓储两大适港产业,招引相关产业项目,形成“煤炭核心+粮食、矿石多元”的大宗商品储运格局。联动武汉、荆州等汉江沿线节点城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及中欧班列枢纽,拓展“水铁联运”国际通道,打造汉江流域“内陆开放桥头堡”。三是打好区域竞争“奋发图强”战役。实施县域经济百强冲刺攻坚计划,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提升至全省的1%和襄阳市的10%,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争进“中部六省”县(市)五十强行列,支撑冲刺全国百强县。以民为本厚植民生福祉“我们军人就要保家卫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张自忠将军的为民情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宜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一是开展富民兴业行动。围绕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醉美莺河、龙潭小镇等节点,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把金山、莺河、罗屋等美丽村庄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修一条好路、造一线美景、富一片百姓”;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全力打造板桥红薯、南营林果、金山黄桃、流水西瓜等特色产业,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推动特色农业从“散弱小”向“集聚强”跨越,探索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振兴之路。二是开展服务提能行动。提档升级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景点和周边基础设施,强化精神文明供给;着力完善板桥店、南营、小河等镇(街道)镇区主街道路、集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功能设施,加快将镇区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三是开展乡村焕新行动。聚焦罗屋村、新街村等重点乡村示范打造,将红色文化、抗战文化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乡村建设管理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提升乡村美丽“颜值”。(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宜城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