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怎样做到坚持问题导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继康 发布时间:2024-04-10 12:2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迫切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经济发展中的真问题,精准分析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先把问题搞清楚,才能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理论,而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我国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国际相互联系中、改革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中认识问题,认真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以此为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受住了重重风险挑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整体上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这些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必须下大力气着力解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推动事业全面发展。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敢于直面和破解障碍挑战,做好工作预案和应对措施,找准化解矛盾问题的着力点,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基础在深入研究问题。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其紧要程度、产生原因也不一样。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从杂乱的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从问题的趋向中洞悉问题的转变。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通过调查而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很重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剖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之“的”,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善于抓重点、抓关键,从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出发,从制约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出发,从涉及最大多数人核心利益的问题出发,牵住“牛鼻子”。现在,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的质量上。过去那种靠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实现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亟待转变。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要长于解决问题。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在问题分析透彻后还要着力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面对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规律性认识的深刻内涵,并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定力,坚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解决矛盾、破解难题、化解风险。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怎样做到坚持问题导向
来源:经济日报 2024-04-10 12:28:5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迫切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经济发展中的真问题,精准分析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只有先把问题搞清楚,才能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理论,而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立足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我国当前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国际相互联系中、改革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中认识问题,认真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以此为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受住了重重风险挑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整体上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这些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必须下大力气着力解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推动事业全面发展。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敢于直面和破解障碍挑战,做好工作预案和应对措施,找准化解矛盾问题的着力点,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基础在深入研究问题。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其紧要程度、产生原因也不一样。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从杂乱的问题中把握要害问题、从问题的趋向中洞悉问题的转变。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通过调查而了解到的情况,必须加以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很重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剖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之“的”,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善于抓重点、抓关键,从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出发,从制约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出发,从涉及最大多数人核心利益的问题出发,牵住“牛鼻子”。现在,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的质量上。过去那种靠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实现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亟待转变。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关键要长于解决问题。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在问题分析透彻后还要着力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面对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规律性认识的深刻内涵,并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定力,坚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解决矛盾、破解难题、化解风险。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