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雷声 发布时间:2024-03-04 11:18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时代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践,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需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为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基础,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从生产力三要素角度看,其“新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提升到新高度。掌握先进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够从事科技创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需要的劳动者,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革命性力量。其二,劳动资料在新技术、新产业等的作用下发生新变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的物质技术手段,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三,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数智化设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释放出巨大生产效能并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概括作出了新的发展和具体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具体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统筹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效能;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在产业结构中的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先进生产力,需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是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着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而且会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和质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理论研究,既有利于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深化对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研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的变革,培育出增长的新动力,释放出增长的新优势,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分析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通过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的集合,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转向更多依靠技术、管理、数据、人才等要素驱动。


  深化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的研究。从产业发展看,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新质生产力所体现出的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牵引和带动作用,为我国制造业从大向强转变提供了明晰思路和革新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通过深化相关研究,促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与交叉创新,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深化对新型生产方式的研究。伴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生产方式也会出现革命性变化。要深入研究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积极发挥新型生产方式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如何统筹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还要深化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来源:人民日报 2024-03-04 11:18: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时代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践,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需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为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础。新质生产力是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基础,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从生产力三要素角度看,其“新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提升到新高度。掌握先进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够从事科技创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需要的劳动者,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革命性力量。其二,劳动资料在新技术、新产业等的作用下发生新变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的物质技术手段,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三,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数智化设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释放出巨大生产效能并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概括作出了新的发展和具体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具体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统筹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效能;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在产业结构中的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先进生产力,需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是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着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而且会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和质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理论研究,既有利于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对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研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的变革,培育出增长的新动力,释放出增长的新优势,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分析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通过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的集合,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转向更多依靠技术、管理、数据、人才等要素驱动。深化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的研究。从产业发展看,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新质生产力所体现出的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牵引和带动作用,为我国制造业从大向强转变提供了明晰思路和革新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通过深化相关研究,促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与交叉创新,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对新型生产方式的研究。伴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生产方式也会出现革命性变化。要深入研究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积极发挥新型生产方式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如何统筹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还要深化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