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发布时间:2024-02-01 09:0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近期,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做好基层“三保”成为一项焦点议题。基层“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经济运行秩序、社会大局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当前,财政运行特别是基层财政收支总体上呈现紧平衡状态,一些地方“三保”压力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谋划新一年改革发展时,要将其放在重要位置。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加大财力保障。政府履职、民生保障和改善,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我国“三保”财力保障实行分级负责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完成。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三保”的重要财力来源。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首次超10万亿元,今年仍有望保持一定规模,进一步强化财力薄弱地区资金保障。地方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抓好责任落实,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同时,要强化“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硬性约束,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发现风险要及时妥善处置。此外,还要加大考核和追责问责力度,确保“三保”不出问题。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建设长效机制。缓解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这意味着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也是一项长期重要任务。“三保”工作不仅要保眼前,还要谋长远。在落实分级负责制度、多措并举强化资金来源的同时,还要推动建立管长远、固根本、见长效的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特别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各级政府权责,规范省以下收入划分。近期,在中央层面部署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广东、江西、贵州等地相继出台改革方案。这项改革要持续深化,坚持“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原则,促进基层财政运行更加稳健、更可持续。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除了开源,还要节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不能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上项目,杜绝大手大脚、奢侈浪费。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生活的好日子,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提升基层“三保”能力,基层运行和治理将更加平稳高效,民生福祉也将越来越厚实。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来源:经济日报 2024-02-01 09:04:08
      近期,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做好基层“三保”成为一项焦点议题。基层“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经济运行秩序、社会大局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当前,财政运行特别是基层财政收支总体上呈现紧平衡状态,一些地方“三保”压力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谋划新一年改革发展时,要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加大财力保障。政府履职、民生保障和改善,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我国“三保”财力保障实行分级负责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完成。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三保”的重要财力来源。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首次超10万亿元,今年仍有望保持一定规模,进一步强化财力薄弱地区资金保障。地方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抓好责任落实,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同时,要强化“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硬性约束,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发现风险要及时妥善处置。此外,还要加大考核和追责问责力度,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建设长效机制。缓解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这意味着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也是一项长期重要任务。“三保”工作不仅要保眼前,还要谋长远。在落实分级负责制度、多措并举强化资金来源的同时,还要推动建立管长远、固根本、见长效的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特别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各级政府权责,规范省以下收入划分。近期,在中央层面部署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广东、江西、贵州等地相继出台改革方案。这项改革要持续深化,坚持“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原则,促进基层财政运行更加稳健、更可持续。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除了开源,还要节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不能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上项目,杜绝大手大脚、奢侈浪费。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生活的好日子,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提升基层“三保”能力,基层运行和治理将更加平稳高效,民生福祉也将越来越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