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因势利导夯实“双碳”基础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洋 发布时间:2023-12-28 10:2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随着深圳前不久公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并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碳达峰施工图已全部公布。


  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是各地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推进“双碳”战略并基本完成“1+N”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夯实“双碳”基础,充分发掘产业机遇,确保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控制相互协调。


  坚持产业政策“指挥棒”作用。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支柱,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快完善产业政策,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要调整布局产业比重,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通过政策引导,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坚持技术转型“加速键”功能。“双碳”目标是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脱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要对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包括煤炭加工技术、清洁煤气化技术、煤炭转化技术以及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大力开发使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清洁技术高效化和清洁化改造传统化石能源,实现节能增效。还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加快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并将其应用于新能源体制机制建设中,努力建设智能电网系统,建立低碳交通运输系统,逐步实现建筑减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新一代风能、光伏、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能发电技术以及蓄电池技术等新能源绿色技术,加快生物技术的创新,并进一步扩大森林、耕地、草原、海洋的固碳能力,等等。


  无论是采取能耗双控还是碳排放双控的行动,其最终指向的目标和远景都是如期实现碳达峰。要从经济和市场两方面倒逼企业减排,通过消费引领,倒逼产业节能增效。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优化炼钢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传统火电产业“高效化、清洁化、减量化”发展,探索“电热为主、多能互补”发展模式,逐步摆脱电力行业整体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全国碳市场活跃度和丰富性,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市场交易主体数量,逐步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国内民用航空七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纳入当前碳交易市场。稳健探索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可行性,完善并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体系,降低碳排放企业入市交易门槛,引入社会力量全面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此外,还要尽快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在碳排放数据核算方面的基础能力,以确保做到心中有数。凭借对“双碳”基础能力的强化,确保碳排放双控目标的顺利完成,并为各地区产业提供绿色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因势利导夯实“双碳”基础
来源:经济日报 2023-12-28 10:21:54
      随着深圳前不久公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并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碳达峰施工图已全部公布。建立并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是各地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推进“双碳”战略并基本完成“1+N”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夯实“双碳”基础,充分发掘产业机遇,确保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控制相互协调。坚持产业政策“指挥棒”作用。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支柱,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快完善产业政策,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要调整布局产业比重,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通过政策引导,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坚持技术转型“加速键”功能。“双碳”目标是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创新,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脱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要对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包括煤炭加工技术、清洁煤气化技术、煤炭转化技术以及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大力开发使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清洁技术高效化和清洁化改造传统化石能源,实现节能增效。还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加快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并将其应用于新能源体制机制建设中,努力建设智能电网系统,建立低碳交通运输系统,逐步实现建筑减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新一代风能、光伏、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能发电技术以及蓄电池技术等新能源绿色技术,加快生物技术的创新,并进一步扩大森林、耕地、草原、海洋的固碳能力,等等。无论是采取能耗双控还是碳排放双控的行动,其最终指向的目标和远景都是如期实现碳达峰。要从经济和市场两方面倒逼企业减排,通过消费引领,倒逼产业节能增效。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优化炼钢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传统火电产业“高效化、清洁化、减量化”发展,探索“电热为主、多能互补”发展模式,逐步摆脱电力行业整体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全国碳市场活跃度和丰富性,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市场交易主体数量,逐步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国内民用航空七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纳入当前碳交易市场。稳健探索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可行性,完善并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体系,降低碳排放企业入市交易门槛,引入社会力量全面提升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此外,还要尽快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在碳排放数据核算方面的基础能力,以确保做到心中有数。凭借对“双碳”基础能力的强化,确保碳排放双控目标的顺利完成,并为各地区产业提供绿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