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新机遇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潘教峰 发布时间:2023-11-03 08:5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特征,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国际格局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深度运用,需要全面认识其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动力。


  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自身在快速发展,而且与其他领域紧密互动、融合创新,给我国国家治理带来广泛影响。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国家治理中的上下互动、相互协调等提供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带来技术规范、科技伦理和社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自身也成为新的治理对象,需及时制定规范,引导其有序发展。我们可以从信息传递、治理结构、沟通方式三个方面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的影响。


  新一代人工智能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人工智能是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应用数据并产生新数据的强大工具。特别是融合了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诸多信息形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模型、大算力支持下可以实时完成数据分析、生成成果并即时发布,在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内完成面向全球的信息发布与传递,极大提高信息分析与传递效率,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高效、即时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提高治理的精准性也有较大价值。比如,一些城市运行的数据大脑,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算法和技术,对100多种交通乱象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判断交通的堵点、乱点和事故隐患,并不断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有效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支撑下,加速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过程,及时获取准确数据和信息,可以作出更科学的决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推形成新的治理结构。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引发治理结构变革。例如,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凭借海量数据、超级算力和智慧功能打造出多种多样的平台或服务界面,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改变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以智能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构建起新的治理结构。以往人们办事,需要自己找对相关部门。通过智能化平台,人们只需明确自己要办什么事,便能实现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以往人们办理一件事可能需要跑几个部门,而智能化平台可以高效协调各部门,实现全时空、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服务,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提高行政能力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并深刻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对技术发展作出及时、有效、合理的回应。比如一些城市推行的“一网统管”改革,使用数字技术感知城市运行,通过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构建起“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面向未来,可积极探索,逐步积累经验,构建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整体效能。


  新一代人工智能催生新的沟通方式。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科研、贸易、交通、医疗等诸多场景中改变人们沟通的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人工智能通用型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引发新一轮智能化浪潮。其“活字典”、移动的“大百科全书”的特性,加上越来越接近人类水平的语言理解和生产能力,让其“答复”既有常识性,又呈现出集成创新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用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及迭代升级,让人们看到将其引入政务服务平台的广阔前景。未来,人机界面沟通方式将极大提高数字政府的办公效率。它可以调用数字政府后台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向决策者呈现全面、准确、客观的数据与规范性分析报告,甚至可能助力决策者实现全息的决策科学分析。引入和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进决策流程并提高决策效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新一代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多场景的人机界面、线上沟通、远程办理等政务功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大幅提高决策与执行效率,为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治理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数据泄露、技术滥用等问题,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挑战。数字化进程中由公众数字能力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问题,也会给社会公平带来挑战。因此,要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努力实现规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把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更好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和效能。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新机遇
来源:人民日报 2023-11-03 08:59: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特征,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国际格局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深度运用,需要全面认识其给国家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自身在快速发展,而且与其他领域紧密互动、融合创新,给我国国家治理带来广泛影响。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国家治理中的上下互动、相互协调等提供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带来技术规范、科技伦理和社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自身也成为新的治理对象,需及时制定规范,引导其有序发展。我们可以从信息传递、治理结构、沟通方式三个方面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的影响。新一代人工智能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人工智能是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应用数据并产生新数据的强大工具。特别是融合了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诸多信息形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模型、大算力支持下可以实时完成数据分析、生成成果并即时发布,在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内完成面向全球的信息发布与传递,极大提高信息分析与传递效率,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高效、即时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提高治理的精准性也有较大价值。比如,一些城市运行的数据大脑,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算法和技术,对100多种交通乱象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判断交通的堵点、乱点和事故隐患,并不断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有效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支撑下,加速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过程,及时获取准确数据和信息,可以作出更科学的决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推形成新的治理结构。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引发治理结构变革。例如,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凭借海量数据、超级算力和智慧功能打造出多种多样的平台或服务界面,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改变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以智能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构建起新的治理结构。以往人们办事,需要自己找对相关部门。通过智能化平台,人们只需明确自己要办什么事,便能实现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以往人们办理一件事可能需要跑几个部门,而智能化平台可以高效协调各部门,实现全时空、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服务,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提高行政能力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并深刻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对技术发展作出及时、有效、合理的回应。比如一些城市推行的“一网统管”改革,使用数字技术感知城市运行,通过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构建起“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面向未来,可积极探索,逐步积累经验,构建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整体效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催生新的沟通方式。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科研、贸易、交通、医疗等诸多场景中改变人们沟通的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人工智能通用型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引发新一轮智能化浪潮。其“活字典”、移动的“大百科全书”的特性,加上越来越接近人类水平的语言理解和生产能力,让其“答复”既有常识性,又呈现出集成创新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用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及迭代升级,让人们看到将其引入政务服务平台的广阔前景。未来,人机界面沟通方式将极大提高数字政府的办公效率。它可以调用数字政府后台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向决策者呈现全面、准确、客观的数据与规范性分析报告,甚至可能助力决策者实现全息的决策科学分析。引入和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进决策流程并提高决策效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新一代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多场景的人机界面、线上沟通、远程办理等政务功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大幅提高决策与执行效率,为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治理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数据泄露、技术滥用等问题,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挑战。数字化进程中由公众数字能力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问题,也会给社会公平带来挑战。因此,要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努力实现规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把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更好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和效能。(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