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蔡之兵 发布时间:2023-10-27 10:2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并推出了多项区域重大战略,有力支撑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作为发展基础最好、经济和创新实力最强、涉及区域数量最多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新时代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体路径,形成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发展挑战,须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强化自身优势、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高水平保护增强长江经济带的承载力和发展潜力。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一是立足“管”,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所划定的生态红线为管理依据,加强沿江各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二是立足“治”,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三是立足“转”,坚持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抓手,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增强长江经济带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要的是产业体系能源源不断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有鉴于此,长江经济带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地区在优质要素集聚、科技创新能力、先进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先发优势,系统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此外,增强产业体系的发展韧性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建设为着力点,驰而不息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行动,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必能显著增强整个地区的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增强长江经济带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支撑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前提,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沿江各地始终将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着眼区域关系,大力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跨区域要素流动市场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不断增强,加快形成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立足区域整体,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整体价值和品牌价值,协同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高,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增强长江经济带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力。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在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主体。在国内大循环上,长江经济带市场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发展能力强,在多年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东中西区域优势互补的高质量经济布局,有效保障了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国际大循环上,长江经济带包含了沿海开放、沿江开放的多个重要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在新时代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沿江各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已经积累的制度创新经验,将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贡献,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


  (作者:蔡之兵,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光明日报 2023-10-27 10:29:3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并推出了多项区域重大战略,有力支撑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作为发展基础最好、经济和创新实力最强、涉及区域数量最多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新时代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体路径,形成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发展挑战,须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强化自身优势、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保护增强长江经济带的承载力和发展潜力。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一是立足“管”,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所划定的生态红线为管理依据,加强沿江各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二是立足“治”,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三是立足“转”,坚持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抓手,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增强长江经济带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要的是产业体系能源源不断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有鉴于此,长江经济带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地区在优质要素集聚、科技创新能力、先进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先发优势,系统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此外,增强产业体系的发展韧性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建设为着力点,驰而不息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行动,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必能显著增强整个地区的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增强长江经济带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支撑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前提,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沿江各地始终将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着眼区域关系,大力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跨区域要素流动市场建设,推动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不断增强,加快形成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立足区域整体,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整体价值和品牌价值,协同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国际知名度日益提高,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增强长江经济带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力。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在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主体。在国内大循环上,长江经济带市场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发展能力强,在多年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东中西区域优势互补的高质量经济布局,有效保障了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国际大循环上,长江经济带包含了沿海开放、沿江开放的多个重要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在新时代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沿江各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已经积累的制度创新经验,将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更大贡献,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作者:蔡之兵,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