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用心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丁四海 发布时间:2023-10-18 10:2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闪耀如初。


  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进行了深入考察,为人们观察和分析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世界观,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先进分子经历了艰辛探索,最终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经过亲身实践、反复推求、深入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从来没有动摇过、改变过、放弃过。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正确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人民性,真正把人民放在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拥有深厚社会基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对人民持什么立场,是决定理论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志。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关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文化的真正源泉,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关于社会发展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自己解放自己,认为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英雄史观强调杰出人物个人的作用;而唯物史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揭示了群众中蕴含的力量,认为英雄人物集中体现了群众的意志,代表群众根本利益,被人民广泛接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把批判的武器转化为武器的批判,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理论的使命不仅是认识世界,更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理论都产生于所处时代。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且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认识都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认识呈现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深化。正是因为思想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也必须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把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作为政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党更是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马克思主义具有永续的开放性,坚持直面时代之问,在破解时代难题、引领时代发展中保持理论的生机和活力。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质和理论品格。世界各国千差万别,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一次又一次理论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一定能开辟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中华文明推向新高度,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省委党校第48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


责任编辑:陈沁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用心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来源:新华日报 2023-10-18 10:21:26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闪耀如初。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进行了深入考察,为人们观察和分析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世界观,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先进分子经历了艰辛探索,最终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经过亲身实践、反复推求、深入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从来没有动摇过、改变过、放弃过。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正确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人民性,真正把人民放在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拥有深厚社会基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对人民持什么立场,是决定理论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志。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关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文化的真正源泉,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关于社会发展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自己解放自己,认为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英雄史观强调杰出人物个人的作用;而唯物史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揭示了群众中蕴含的力量,认为英雄人物集中体现了群众的意志,代表群众根本利益,被人民广泛接受。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把批判的武器转化为武器的批判,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理论的使命不仅是认识世界,更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理论都产生于所处时代。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且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认识都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认识呈现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深化。正是因为思想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也必须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把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作为政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党更是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马克思主义具有永续的开放性,坚持直面时代之问,在破解时代难题、引领时代发展中保持理论的生机和活力。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质和理论品格。世界各国千差万别,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一次又一次理论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一定能开辟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中华文明推向新高度,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作者为省委党校第48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