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理论前沿
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汪信砚 发布时间:2023-08-28 14:54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一般属于追赶型的现代化,往往会走模仿先发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路子。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模仿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全面转型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深刻变革的过程。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如果不顾自身国情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国家模式,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的剧烈冲突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在领导和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国国情这个根本依据和基本立足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正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我们党提出并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之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根本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中华文明沃土。中国式现代化深受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滋养,是中华文明赓续的结果。中华文明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如天人合一、民为邦本、和而不同、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政以德、天下为公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恒久时代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滋养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华文明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和推进方式。中华文明既包含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包含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古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盛世修文”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传统,历史上的一些盛世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都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得益彰的共同特点。中华文明的这一鲜明禀赋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和推进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效消除资本逻辑主宰下物质主义泛滥的西方现代化痼疾。中华文明还赋予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强大底气和坚定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主探索的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通常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坚持“两个结合”。正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分析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国情、科学观察时代的基础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充分激活和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和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文化根基。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和推进“两个结合”,我们才能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让中国式现代化牢牢扎根中华大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 2023-08-28 14:54:05
      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一般属于追赶型的现代化,往往会走模仿先发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路子。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模仿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全面转型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深刻变革的过程。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如果不顾自身国情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国家模式,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的剧烈冲突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在领导和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国国情这个根本依据和基本立足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正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我们党提出并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之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根本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中华文明沃土。中国式现代化深受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滋养,是中华文明赓续的结果。中华文明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如天人合一、民为邦本、和而不同、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政以德、天下为公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恒久时代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滋养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中华文明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和推进方式。中华文明既包含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包含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古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盛世修文”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传统,历史上的一些盛世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都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得益彰的共同特点。中华文明的这一鲜明禀赋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和推进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效消除资本逻辑主宰下物质主义泛滥的西方现代化痼疾。中华文明还赋予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备强大底气和坚定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主探索的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通常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坚持“两个结合”。正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分析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国情、科学观察时代的基础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充分激活和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和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文化根基。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和推进“两个结合”,我们才能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让中国式现代化牢牢扎根中华大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