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贡献。然而,如何深入理解“两个确立”,如何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如何以“两个确立”为政治前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恐怕还需要深入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哲理、学理。
一、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学理基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两个确立”庄严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中,这决不是简单的作一个政治判断,更不是哪个人内心激动的产物,而是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学理基础的政治命题。
“两个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因此,认为领袖作用巨大。这是历史本来的辩证法。唯物史观一方面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数个人在合力作用下推动了社会历史发展;另一方面坚定承认每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肯定、主张、倡导权威的唯物史观,创造性运用于革命运动实践,提出了“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的创新理论。显然,在唯物史观视野中,领导核心既是人民的领导者,又是人民的公仆;既是革命家,又是理论家、政治家,从而成为社会革命的领路人。
“两个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基础。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展,领袖、权威作为领导核心被视为确保组织和发挥无产阶级政治优势的绝对力量。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从而从根本上揭示了“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全部力量”的客观真理。列宁则更进一步地明确:“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显然,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视野中,确立党的领导核心、维护领袖政治权威是一种历史必然的逻辑。
“两个确立”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建党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党的政治权威、政治领袖在革命、建设、改革100多年历史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毛泽东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罪恶。”“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邓小平说过:“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这样保持五十年,六十年,社会主义中国将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并把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视为“国之大者”。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我们可以发现,捍卫“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并不是什么个人崇拜,更不是什么个人迷信。
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时代紧迫
“两个确立”不仅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而且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重大关切。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急需“两个确立”。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处以动荡变革期,如何在“两个大局”的潮流大势中完成对历史使命的承接、对时代主题的把握,对伟大复兴的执著,已经成为世所瞩目的重大问题。“两个确立”的时代出场,是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正面回应,昭示了“两个确立”必将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向中国发展更高巅峰进发、向人类社会更文明方向前进的逻辑必然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定海神针”、人类进步事业需要时代先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强化自身建设、坚持发挥旗帜引领作用,在应对风险挑战、敢于担当作为、广泛凝聚共识中充分验证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能够回应时代呼唤的。
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急需“两个确立”。理想因其远大,而成为理想,民族复兴,因其艰苦卓绝而伟大。我们党所以在“斗争”“工程”“事业”“梦想”之前都庄重而严肃地加上“伟大”二字,既表明理想远大,更意味艰苦卓绝。换言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然要应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因此,必须在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中始终坚持重大战略定力。正所谓“万山磅礴有主峰”,“两个确立”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保驾护航,进而激发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时代伟力。
统筹伟大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急需“两个确立”。“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建设成,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
曾几何时,苏共何其强大、苏联何其强大,现在早已“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因此,我们必须敢于进行伟大自我革命,并用伟大自我革命推动和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从自我革命到社会革命,用自我革命推动和引领社会革命,如果我们不坚定地捍卫“两个确立”,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三、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实践选择
如何捍卫“两个确立”,如何检验是否捍卫“两个确立”,如何让“两个确立”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这是当前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政治问题。
在思想上坚决认同。思想上的认同,是拥护和贯彻“两个确立”的基础和前提,需要我们始终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学认知“两个确立”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历史定位、正确理解“两个确立”的时代价值基础上,从思想上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问题,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从而做到对“两个确立”在思想上的坚决拥护。
在情感上坚决拥戴。情感上拥戴是实现“两个确立”从认知转化为忠诚信仰的复杂的过程。我们应当从大历史观视野,深刻感知“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明晰其对于接续百年奋斗征程、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篇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进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强烈使命担当;从大时代和小时代相结合的时代视野,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场景中,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恪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子情怀”、引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家国情怀”,以及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进而在情感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贴在一起、连在一起。
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政治上维护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而捍卫“两个确立”的重要标识。这就需要在系统、全面、科学等方面下功夫,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能够不断得到完善,使拥护和贯彻“两个确立”能够在制度、原则、程序层面得到真实且有效的践行。政治生态是关系着能否更好地贯彻“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场域。全党必须增强政治定力,通过创新政治生活模式、发挥政治文化潜移默化作用,以此涵养政治生态,真正使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
在组织上坚决服从。组织上服从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转化形态。这就要求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自觉且主动地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忠诚核心,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原则落到实处,使“两个确立”的“磁石”作用得以发挥,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汇聚起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进而将“两个确立”转化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心。
在行动上坚决紧跟。行动上的自觉能够将“两个确立”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强化行动自觉的奥义在于必须真正地遵循“两个确立”的科学引领,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把“两个确立”转化到日常言行上,在身体力行中同党的理想信念同心同向、同党具体工作对标对表,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这就需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将其作为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总之,“两个确立”学理基础科学深厚,“两个确立”现实需要重大而紧迫。我们必须从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大视野,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者:田鹏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