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康养
吃药到底要喝多少水,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高扬 王海莲 发布时间:2021-09-09 10:1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吃药要喝水,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喝水有什么标准和要求,很多人就可能回答不上来了。殊不知,这个小小细节里,包含着吃药大学问!


  水喝不对 你的药可能白吃了


  有些患者往往服药时,并不太关注这个细节。一片药一口水?两颗胶囊半杯水?或者有不少人认为,吃药时能用水把药吞下就好,和喝水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喝水对于吃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用水不当,轻则使得药品不能达到它的最大功效,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


  今天,药师就分别从药品剂型、药品代谢,以及列举特殊药品的角度,告诉大家每种药品,用多少水服用最合适。


  当然,药师还是建议大家,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药,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服药喝水越多越好?不见得


  把药品生吞下去大家都知道是不成的,那索性多喝点水?问题来了,也不是所有药品都是喝水越多越好。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缓解腹泻的药物:如蒙脱石散之类,如果在服用后摄入过多水分,会影响药物固定抑制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因此一般该类药物说明书上,会明确标明药物与水的服用比例,比如一袋蒙脱石散,需要倒入50ml水后,混匀快速服完。即使在此类药物服用后,一小时内也应该减少喝水。


  保护胃黏膜作用的药物: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如果在服用后,又摄入大量水分,只会消解此类药物为保护胃黏膜而形成的凝胶状物,致使酸性离子弥散。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尽量少喝水,控制水分摄入。


  一些中药糖浆剂:为了起到润喉止痒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蜂蜜,使药剂在服用后能覆盖黏膜表面,有利于药效发挥。所以服用中药糖浆剂时,一般会建议少喝水。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 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应直接在舌下含服,通过舌下静脉吸收,服用后30分钟内不宜喝水。


  抗利尿药: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服用期间不宜喝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


  药品剂型不同 用水量大有区别


  冲剂和传统中药颗粒剂


  配水量:150至200毫升


  服冲剂时,可参照煎汤药的方法,每次用150毫升水冲服。现在市面常见的中成药,往往是颗粒剂形式,这类颗粒剂本身就需要温水冲服。例如感冒清热颗粒,用150至200毫升冲开服下,饮用后再用一口水漱口即可。


  注意事项:根据传统中药汤剂用量,冲泡成150至200毫升的汤剂最好,不要太稀也不要太浓。


  胶囊剂型


  配水量:至少300毫升


  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遇水会变软变黏,喝水少了冲不下去,滞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解并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炎。若这类不良刺激长期存在,甚至可引起食管黏膜细胞癌变。


  注意事项:为保证药物被送达胃部,避免损害食道,服胶囊时,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并且,服药后咽下时,应稍稍低头,这样可更顺利地服下药物,避免发生呛咳反应。


  片剂


  配水量:150至200毫升


  大部分片剂,如日夜百服宁、开瑞坦等,通常用150至200毫升水送服即可。如果饮水很少,药物仅靠少量的胃液很难完全崩解。


  注意事项:不可喝太多水,否则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刺激性药物


  配水量:500毫升以上


  一些刺激性的药物,如果在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不能完全崩解成小颗粒,会由于局部浓度太高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或溃疡。如四环素类药物等刺激性药物,不论服用的剂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喝500毫升水可减轻其对消化道的刺激。


  代谢过程特殊的药物


  配水量:1500毫升以上


  像苯溴马隆、复方磺胺甲噁唑、柳氮磺吡啶片等这类药品,它可以增加尿液中尿酸的含量,导致尿酸结晶。用药期间请多喝水,以增加尿量,帮助尿酸排出,刚开始用药时的饮水量请不要少于1500毫升。


  吃这些药 得摆出正确的姿势


  吃不同的药怎么喝水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但,有的药物,对服药人吃药时的姿势还有比较细化的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药物:阿仑膦酸钠。


  这个药在服用时,应在清晨空腹,用一满杯白水(175至250毫升)送服药品,用药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喝饮料(包括矿泉水)或服用其他药品,以免降低阿仑膦酸钠的吸收。不仅如此,用这种药后半小时内或服药当天首次进食前请不要躺卧,因为阿仑膦酸钠对食管有刺激,服药时躺卧会增加这种刺激。


  通常,绝大多数药品在服用时,都建议直立上半身,让药品直接通过水的作用,带到我们的胃里,以达到药品最大的效果。


  文/高扬 王海莲(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责任编辑:邱阳审核:戴靖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吃药到底要喝多少水,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9-09 10:13:38
      吃药要喝水,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喝水有什么标准和要求,很多人就可能回答不上来了。殊不知,这个小小细节里,包含着吃药大学问!水喝不对你的药可能白吃了有些患者往往服药时,并不太关注这个细节。一片药一口水?两颗胶囊半杯水?或者有不少人认为,吃药时能用水把药吞下就好,和喝水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喝水对于吃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用水不当,轻则使得药品不能达到它的最大功效,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今天,药师就分别从药品剂型、药品代谢,以及列举特殊药品的角度,告诉大家每种药品,用多少水服用最合适。当然,药师还是建议大家,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药,服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服药喝水越多越好?不见得把药品生吞下去大家都知道是不成的,那索性多喝点水?问题来了,也不是所有药品都是喝水越多越好。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缓解腹泻的药物:如蒙脱石散之类,如果在服用后摄入过多水分,会影响药物固定抑制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因此一般该类药物说明书上,会明确标明药物与水的服用比例,比如一袋蒙脱石散,需要倒入50ml水后,混匀快速服完。即使在此类药物服用后,一小时内也应该减少喝水。保护胃黏膜作用的药物: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如果在服用后,又摄入大量水分,只会消解此类药物为保护胃黏膜而形成的凝胶状物,致使酸性离子弥散。所以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尽量少喝水,控制水分摄入。一些中药糖浆剂:为了起到润喉止痒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蜂蜜,使药剂在服用后能覆盖黏膜表面,有利于药效发挥。所以服用中药糖浆剂时,一般会建议少喝水。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应直接在舌下含服,通过舌下静脉吸收,服用后30分钟内不宜喝水。抗利尿药: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服用期间不宜喝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药品剂型不同用水量大有区别冲剂和传统中药颗粒剂配水量:150至200毫升服冲剂时,可参照煎汤药的方法,每次用150毫升水冲服。现在市面常见的中成药,往往是颗粒剂形式,这类颗粒剂本身就需要温水冲服。例如感冒清热颗粒,用150至200毫升冲开服下,饮用后再用一口水漱口即可。注意事项:根据传统中药汤剂用量,冲泡成150至200毫升的汤剂最好,不要太稀也不要太浓。胶囊剂型配水量:至少300毫升胶囊是由胶质制成的,遇水会变软变黏,喝水少了冲不下去,滞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解并对食管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炎。若这类不良刺激长期存在,甚至可引起食管黏膜细胞癌变。注意事项:为保证药物被送达胃部,避免损害食道,服胶囊时,饮水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并且,服药后咽下时,应稍稍低头,这样可更顺利地服下药物,避免发生呛咳反应。片剂配水量:150至200毫升大部分片剂,如日夜百服宁、开瑞坦等,通常用150至200毫升水送服即可。如果饮水很少,药物仅靠少量的胃液很难完全崩解。注意事项:不可喝太多水,否则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刺激性药物配水量:500毫升以上一些刺激性的药物,如果在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不能完全崩解成小颗粒,会由于局部浓度太高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或溃疡。如四环素类药物等刺激性药物,不论服用的剂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喝500毫升水可减轻其对消化道的刺激。代谢过程特殊的药物配水量:1500毫升以上像苯溴马隆、复方磺胺甲噁唑、柳氮磺吡啶片等这类药品,它可以增加尿液中尿酸的含量,导致尿酸结晶。用药期间请多喝水,以增加尿量,帮助尿酸排出,刚开始用药时的饮水量请不要少于1500毫升。吃这些药得摆出正确的姿势吃不同的药怎么喝水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但,有的药物,对服药人吃药时的姿势还有比较细化的要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阿仑膦酸钠。这个药在服用时,应在清晨空腹,用一满杯白水(175至250毫升)送服药品,用药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喝饮料(包括矿泉水)或服用其他药品,以免降低阿仑膦酸钠的吸收。不仅如此,用这种药后半小时内或服药当天首次进食前请不要躺卧,因为阿仑膦酸钠对食管有刺激,服药时躺卧会增加这种刺激。通常,绝大多数药品在服用时,都建议直立上半身,让药品直接通过水的作用,带到我们的胃里,以达到药品最大的效果。文/高扬王海莲(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