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在首都,这个区的教师轮岗已经实行了16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赵琬微 发布时间:2021-12-22 10:57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1f9615e5c3782456230377ba0a4da407.jpg

密云区第三小学轮岗到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教师霍光阳(右)与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全国“双减”工作落地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教师轮岗工作。鲜为人知的是,在北京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密云区,教师轮岗工作已开展16年。


  2021年暑假,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担任了9年校长的蔡瑞山,调任密云区第一小学担任校长,成为同批交流的密云区38名正职校长中的一员。在后来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提出将大面积、大比例推动教师轮岗工作,密云作为首批试点区之一备受社会关注。


  “密云区教委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教师轮岗的政策。我原来所在的太师屯镇中心小学近200名教职工,到现在为止,进城交流教师达到200多人次。”在53岁的蔡瑞山看来,教师轮岗是促使农村学校得到迅速成长,老师感受到工作有挑战、未来有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一开始的城乡临时性轮岗,到现在带“人事、工资”关系的系统性轮岗,密云中小学教师轮岗已成常态。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心中,自己不再是一所学校的“单位人”,而是被更多学校,更多学生需要的“系统人”“教育人”。


  “轮岗”是常态


  1992年出生的周畅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密云老家。


  工作7年来,她在密云城区、山区的学校轮岗工作,目前在水库北岸的高岭小学担任数学老师、班主任。到山区学校上班后,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班车,下班回到位于城区的家已经天黑。


  “我是密云土生土长的孩子,2007年我上初三时的体育老师,就是从其他学校轮岗来的。”她说,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密云一小,带我的“师傅”也是轮岗来的,因此对年轻教师来说,轮岗是非常自然、正常的事情。“现在到山区学校工作,虽然通勤比较辛苦,但比起过去常年扎根山区的老师根本不算什么。”


  工作十多年的于兰兰,在2011年第一次参加轮岗时,内心忐忑不安。“我原来在乡村学校工作,担心自己轮岗到城区跟不上节奏。”她说,轮岗三年,城区学校丰富的教研和备课活动让她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很多。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回到原学校的第一年就被评上了高级教师。


  “我在外面轮岗好几年,没有给原学校作贡献,但学校把宝贵的职称指标留给我,认可了我的进步。”她说。因此在今年,她主动申请再次轮岗,希望再一次用新的工作环境给自己充电提升。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校长王春艳轮岗走过四所学校。“2005年区教委第一年试行轮岗,我当时在山区一所小规模寄宿制学校当副校长,对轮岗教师印象很深。当时有一位会舞蹈的音乐老师轮岗过来,我们共同创设了舞蹈课堂。”王春艳说,在山区学校做艺术教育,一开始大家觉得很难。这位老师愿意发挥专业所长,我也支持她用舞蹈撬动学生全面发展。学了舞蹈后,山区孩子们“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变化,各种演出大大方方,不怯场了,有一年还获得了区舞蹈大赛第一名。这位老师轮岗到期以后,这所山村学校因为舞蹈特色,吸引来了舞蹈专业的教师前来任职。


  新学期,王春艳担任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她所在的学校来了11名轮岗教师,年龄结构从平均44岁降到38岁。“这些年我走过了山区、平原、城乡接合部等各类型学校,特别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孩子、家长的差异,工作能力在轮岗中得到充分锻炼。”她说,自己的工作成绩与轮岗经历密不可分。在一个学校干了几年,到了新环境必须从头再来。不容易倦怠的同时,总能想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


  有效缓解教育“焦虑”


  轮岗多年,密云的教育水平到底如何?社会满意度如何?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文亮经常被如此问及。


  2015年,我们区以总分98分,北京市排名第一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这几年我们中小学入学率100%,中考平均成绩位于北京生态涵养区前列。更令我们欣慰的是,2007年以来,我们体质健康测试连续12年是全市第一。”张文亮补充说,2021年,密云区又被北京市确立为教师交流轮岗实验区,“进一步深化轮岗机制,更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智慧共享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目前,轮岗教师在密云占有相当的比例。“从2006年开始统计,我校共接待交流133人次,派出77人。平均每年有10个教师是交流来的,同时在岗交流的教师最多时达30多人。”密云区第三中学校长王立敏说。


  “与城区孩子的学业压力大不同,农村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的多,单亲家庭多,残疾等特殊儿童多,孩子们更需要关心。”周畅说。在山区的教学经历,让她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她更加感受到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花心思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上。


  “农村学校的音体美教师比较缺。”一位家长说,前几年,每到开学的时候校长给家长介绍新教师,包括弥补了缺编的音乐老师等,作为家长肯定高兴,相信通过接触更多的老师,农村孩子的眼界能更开阔,也更有勇气有闯劲。


  密云区高岭镇郝家台村的步秀君,经常从孩子口中听说教师轮岗这些事。“孩子现在初二了,他读小学的时候在镇中心小学,有一天兴高采烈地说学校来了新老师。后来读初中的时候也提到生物老师是城区轮岗来的,讲课方法很有意思。”步秀君对学校的安排很放心,最令她欣慰的是,孩子现在把中考目标瞄准了区里最好的高中。


  受访的多位教师认为,在城乡不同的教学经历,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城区,教学的视野宽、思路灵活,家长的要求高。在山区,老师要当‘妈妈’和‘保姆’等多个角色,对能力是更大的挑战。”


  开展轮岗至今,老师们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大家觉得轮岗有点像义务“献血”,而现在大家更能认识到“献血”对“造血机能”的提升作用。轮岗教师不仅是承担与奉献者,更是自身发展的受益者。


  “北京市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后,我们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区教师高。”教师苏小慧说,但她还是愿意轮岗到城区,从东邵渠中学交流到密云五中后,丰富的教研活动令她受益良多。在城区学校,她遇到很多“有风范”的老教师。在业务上,他们毫无保留地共享教案等教学资源,对她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大。


  “要顺利推进轮岗工作,保护教师的权益是关键。”王立敏说,教师权益并不是简单理解为工资、补贴、职称等利益诱惑,这些利益对于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说作用有限。教师最大的需求是得到尊重、成长,实现自我成就的价值。只要在轮岗中做到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就一定可以让师资流动起来,让每一位轮岗教师都能扎实做好教育,不断激发出正能量。


  从“单位人”到“系统人”


  在今年各地推进“双减”工作的背景下,密云区与东城区一起作为北京教师轮岗工作的首批试点区。根据北京市安排,2021年年底之前还将启动包括西城区、海淀区在内六个区的教师轮岗工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在本轮推进轮岗工作前,北京市曾于2016年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提出教师每期交流轮岗的期限原则上为1至3年。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今年关于教师轮岗在北京大比例推广的新闻发布以后,我们一下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我们科甚至还接到了一些外区老师的电话,详细询问我们怎么试点的,是不是把老师强行派送轮岗。”密云区教委人事科科长赵明月说,他们的做法是经过多年探索,充分考虑到教师权益的。


  “一开始,教师对于轮岗工作也是将信将疑。”蔡瑞山说。前些年,他在一所农村学校当校长时,教委要选派几位老师轮岗到城区学校。但发了通知后却没人响应,他去动员的时候几个年轻老师哭成一团,谁也不愿意走。他劝她们说,轮岗交流是个大趋势,有利于成长。过了几年她们经历过才相信,人事部门对轮岗的经历都是有记录、会认可的。


  截至本学期,密云区有3337名教师参与过轮岗,占到专职教师的73%。教师交流形式主要分为城乡交流、区域内流动和学区、共同体内交流三种形式。每年,学校、教师双向选择轮岗意愿。在选定人员的同时,轮岗教师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财政预算都跟着走。


  “我们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明确了责任、评价、奖优、罚劣等配套制度。每年的考核成绩也在各个学校‘通认’,充分保障教师的权益,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赵明月说,“我们会匹配老师的专业特点与学校需求,让教师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到更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去。”


  “任何一项机制的实施都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问题,密云区教师轮岗机制同样伴随着各种挑战。一开始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德国、日本怎么做的等,还曾经去外地考察,同时也走访调研了解老师们的顾虑担忧,然后逐一研究解决。”张文亮说,多年的实践经历表明,教师轮岗机制的推行方向是正确的。


  最初轮岗工作是为了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如今已成为密云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教育与个人发展均得以从中受益。


  在落实相关工作方面,密云区已摸索出一整套教师轮岗的经验。从一开始的只有几十个人,“不带关系”的临时性交流,到现在每年上百人“带走人事、工资关系”的轮岗。目前参与轮岗工作的教师要签正式合同,还要同时签四份交流协议:本人一份、人事科一份、原单位一份、现单位一份。对新任校长,要求对学校进行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任职3个月内要形成任期目标责任书,上报区教委审核、备案。区教委通过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形式,确保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措施科学、精准,保障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实效,有提升。


  张文亮认为,十几年来,轮岗工作机制历经从“试点推进”到“科学规划”,从“单一轮换”到“全面统筹”,从重“量”交流到重“质”交流的实践,积累了初步经验,也尝到了甜头,下一步要结合区域实际,研究制定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对交流轮岗对象、交流轮岗比例、交流轮岗时限、交流轮岗形式及条件、程序等进行健全完善,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本报记者 赵琬微)


责任编辑:邱阳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在首都,这个区的教师轮岗已经实行了16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1-12-22 10:57:41
      密云区第三小学轮岗到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教师霍光阳(右)与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全国“双减”工作落地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教师轮岗工作。鲜为人知的是,在北京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密云区,教师轮岗工作已开展16年。2021年暑假,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担任了9年校长的蔡瑞山,调任密云区第一小学担任校长,成为同批交流的密云区38名正职校长中的一员。在后来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提出将大面积、大比例推动教师轮岗工作,密云作为首批试点区之一备受社会关注。“密云区教委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教师轮岗的政策。我原来所在的太师屯镇中心小学近200名教职工,到现在为止,进城交流教师达到200多人次。”在53岁的蔡瑞山看来,教师轮岗是促使农村学校得到迅速成长,老师感受到工作有挑战、未来有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一开始的城乡临时性轮岗,到现在带“人事、工资”关系的系统性轮岗,密云中小学教师轮岗已成常态。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心中,自己不再是一所学校的“单位人”,而是被更多学校,更多学生需要的“系统人”“教育人”。“轮岗”是常态1992年出生的周畅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密云老家。工作7年来,她在密云城区、山区的学校轮岗工作,目前在水库北岸的高岭小学担任数学老师、班主任。到山区学校上班后,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班车,下班回到位于城区的家已经天黑。“我是密云土生土长的孩子,2007年我上初三时的体育老师,就是从其他学校轮岗来的。”她说,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密云一小,带我的“师傅”也是轮岗来的,因此对年轻教师来说,轮岗是非常自然、正常的事情。“现在到山区学校工作,虽然通勤比较辛苦,但比起过去常年扎根山区的老师根本不算什么。”工作十多年的于兰兰,在2011年第一次参加轮岗时,内心忐忑不安。“我原来在乡村学校工作,担心自己轮岗到城区跟不上节奏。”她说,轮岗三年,城区学校丰富的教研和备课活动让她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很多。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回到原学校的第一年就被评上了高级教师。“我在外面轮岗好几年,没有给原学校作贡献,但学校把宝贵的职称指标留给我,认可了我的进步。”她说。因此在今年,她主动申请再次轮岗,希望再一次用新的工作环境给自己充电提升。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校长王春艳轮岗走过四所学校。“2005年区教委第一年试行轮岗,我当时在山区一所小规模寄宿制学校当副校长,对轮岗教师印象很深。当时有一位会舞蹈的音乐老师轮岗过来,我们共同创设了舞蹈课堂。”王春艳说,在山区学校做艺术教育,一开始大家觉得很难。这位老师愿意发挥专业所长,我也支持她用舞蹈撬动学生全面发展。学了舞蹈后,山区孩子们“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变化,各种演出大大方方,不怯场了,有一年还获得了区舞蹈大赛第一名。这位老师轮岗到期以后,这所山村学校因为舞蹈特色,吸引来了舞蹈专业的教师前来任职。新学期,王春艳担任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她所在的学校来了11名轮岗教师,年龄结构从平均44岁降到38岁。“这些年我走过了山区、平原、城乡接合部等各类型学校,特别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孩子、家长的差异,工作能力在轮岗中得到充分锻炼。”她说,自己的工作成绩与轮岗经历密不可分。在一个学校干了几年,到了新环境必须从头再来。不容易倦怠的同时,总能想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有效缓解教育“焦虑”轮岗多年,密云的教育水平到底如何?社会满意度如何?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文亮经常被如此问及。2015年,我们区以总分98分,北京市排名第一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这几年我们中小学入学率100%,中考平均成绩位于北京生态涵养区前列。更令我们欣慰的是,2007年以来,我们体质健康测试连续12年是全市第一。”张文亮补充说,2021年,密云区又被北京市确立为教师交流轮岗实验区,“进一步深化轮岗机制,更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智慧共享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目前,轮岗教师在密云占有相当的比例。“从2006年开始统计,我校共接待交流133人次,派出77人。平均每年有10个教师是交流来的,同时在岗交流的教师最多时达30多人。”密云区第三中学校长王立敏说。“与城区孩子的学业压力大不同,农村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的多,单亲家庭多,残疾等特殊儿童多,孩子们更需要关心。”周畅说。在山区的教学经历,让她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她更加感受到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花心思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上。“农村学校的音体美教师比较缺。”一位家长说,前几年,每到开学的时候校长给家长介绍新教师,包括弥补了缺编的音乐老师等,作为家长肯定高兴,相信通过接触更多的老师,农村孩子的眼界能更开阔,也更有勇气有闯劲。密云区高岭镇郝家台村的步秀君,经常从孩子口中听说教师轮岗这些事。“孩子现在初二了,他读小学的时候在镇中心小学,有一天兴高采烈地说学校来了新老师。后来读初中的时候也提到生物老师是城区轮岗来的,讲课方法很有意思。”步秀君对学校的安排很放心,最令她欣慰的是,孩子现在把中考目标瞄准了区里最好的高中。受访的多位教师认为,在城乡不同的教学经历,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城区,教学的视野宽、思路灵活,家长的要求高。在山区,老师要当‘妈妈’和‘保姆’等多个角色,对能力是更大的挑战。”开展轮岗至今,老师们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大家觉得轮岗有点像义务“献血”,而现在大家更能认识到“献血”对“造血机能”的提升作用。轮岗教师不仅是承担与奉献者,更是自身发展的受益者。“北京市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后,我们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区教师高。”教师苏小慧说,但她还是愿意轮岗到城区,从东邵渠中学交流到密云五中后,丰富的教研活动令她受益良多。在城区学校,她遇到很多“有风范”的老教师。在业务上,他们毫无保留地共享教案等教学资源,对她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大。“要顺利推进轮岗工作,保护教师的权益是关键。”王立敏说,教师权益并不是简单理解为工资、补贴、职称等利益诱惑,这些利益对于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说作用有限。教师最大的需求是得到尊重、成长,实现自我成就的价值。只要在轮岗中做到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就一定可以让师资流动起来,让每一位轮岗教师都能扎实做好教育,不断激发出正能量。从“单位人”到“系统人”在今年各地推进“双减”工作的背景下,密云区与东城区一起作为北京教师轮岗工作的首批试点区。根据北京市安排,2021年年底之前还将启动包括西城区、海淀区在内六个区的教师轮岗工作,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本轮推进轮岗工作前,北京市曾于2016年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提出教师每期交流轮岗的期限原则上为1至3年。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今年关于教师轮岗在北京大比例推广的新闻发布以后,我们一下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我们科甚至还接到了一些外区老师的电话,详细询问我们怎么试点的,是不是把老师强行派送轮岗。”密云区教委人事科科长赵明月说,他们的做法是经过多年探索,充分考虑到教师权益的。“一开始,教师对于轮岗工作也是将信将疑。”蔡瑞山说。前些年,他在一所农村学校当校长时,教委要选派几位老师轮岗到城区学校。但发了通知后却没人响应,他去动员的时候几个年轻老师哭成一团,谁也不愿意走。他劝她们说,轮岗交流是个大趋势,有利于成长。过了几年她们经历过才相信,人事部门对轮岗的经历都是有记录、会认可的。截至本学期,密云区有3337名教师参与过轮岗,占到专职教师的73%。教师交流形式主要分为城乡交流、区域内流动和学区、共同体内交流三种形式。每年,学校、教师双向选择轮岗意愿。在选定人员的同时,轮岗教师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财政预算都跟着走。“我们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明确了责任、评价、奖优、罚劣等配套制度。每年的考核成绩也在各个学校‘通认’,充分保障教师的权益,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赵明月说,“我们会匹配老师的专业特点与学校需求,让教师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到更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去。”“任何一项机制的实施都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与问题,密云区教师轮岗机制同样伴随着各种挑战。一开始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德国、日本怎么做的等,还曾经去外地考察,同时也走访调研了解老师们的顾虑担忧,然后逐一研究解决。”张文亮说,多年的实践经历表明,教师轮岗机制的推行方向是正确的。最初轮岗工作是为了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如今已成为密云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教育与个人发展均得以从中受益。在落实相关工作方面,密云区已摸索出一整套教师轮岗的经验。从一开始的只有几十个人,“不带关系”的临时性交流,到现在每年上百人“带走人事、工资关系”的轮岗。目前参与轮岗工作的教师要签正式合同,还要同时签四份交流协议:本人一份、人事科一份、原单位一份、现单位一份。对新任校长,要求对学校进行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任职3个月内要形成任期目标责任书,上报区教委审核、备案。区教委通过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形式,确保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措施科学、精准,保障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实效,有提升。张文亮认为,十几年来,轮岗工作机制历经从“试点推进”到“科学规划”,从“单一轮换”到“全面统筹”,从重“量”交流到重“质”交流的实践,积累了初步经验,也尝到了甜头,下一步要结合区域实际,研究制定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对交流轮岗对象、交流轮岗比例、交流轮岗时限、交流轮岗形式及条件、程序等进行健全完善,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本报记者赵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