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95.3%受访青年确认:这届年轻人消费更“精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杜园春 姚奕鹏 发布时间:2021-12-16 09:3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7f5e47cc31e80c7ee6a5f9196d990781.png


  随着“双12”的结束,今年的大型电商购物活动已近尾声。在购物节相关话题评论区,“没买立省100%”“给自己不用付尾款点赞”等言论占据高赞位置。从以往的冲动消费、超前消费,到如今更注重花得值、花得对,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20名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89.3%的受访青年表示近两年自己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买好的、更看重品质。95.3%的受访青年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


  95.3%受访青年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


  北京新手妈妈吴念念(化名)最近正经历“断舍离”。有了宝宝要添置不少物件,但家里已经被摆满了,“实在后悔当初买太多东西,很多都还没拆包装。现在买东西前,我都会先想想。可以买贵的但一定要实用、物有所值。我也不排斥一些品相完好的二手商品,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90后刘丹(化名)在北京一家金融企业上班。她介绍,原来她每个月都会买很多衣服、鞋包等,最夸张的时候,3个月买了5个包,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那段时间,每个月都捉襟见肘。有一次,把所有的钱凑一起交完下一季度的房租,都没钱吃饭了,只好通过分期付款、借钱生活”。


  刘丹坦言,那次后,她反省自己的消费方式是有问题的。现在,她只会买有用的东西,“今年‘双11’‘双12’,我下的订单不多。只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一件羽绒服”。


  在深圳工作的乔宇(化名),2019年有了第一份工作。从学生到上班族角色的转变,让他开始大手大脚,原来舍不得买的东西头脑一热就买了,最终多了不少闲置物品。“我喜欢健身,买了健身器材想在家锻炼,但因为房子小、没有运动氛围,只在刚买回来时借着新鲜劲儿用了几次,就再也没碰过”。


  “我现在买东西会特别看重实用性,然后看价格。如果没有用,价格再便宜也不会买。如果是要用很久的,即便价格贵也愿意去买。”乔宇说,他现在不会看到打折促销就下单,“像日用品会适量囤一些,大部分东西平时随用随买,也贵不了多少。最近电商促销,我就买了一床小被子,中午休息用”。乔宇现在每月工资能存下40%。


  武汉青年刘杰已经工作4年了。换过几次工作的他收入提高不少,但在花钱上更“抠”了,“我会优先考虑性价比,不一定要是名牌”。


  调查中,89.3%的受访青年表示近两年自己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具体说来,最大变化是买好的、更看重品质,之后是攒钱意识变强了,冲动消费减少了。其他还有:只买有用的、会有节制有规划地消费、更重视国货精品。


  95.3%的受访青年都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


  天津市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感到,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在发生大的变化。他们较之前更加成熟了,开始注重节俭和储蓄,“消费上比较谨慎。但也会追求品质、追求自我满足”。他还觉得,这几年年轻人更加关注国货了。“他们既看重质量,又考虑价格,国货满足了这个需求。如今信息发达,年轻人不会盲目崇拜国外产品,能够客观评价。爱国情怀、家乡情结也促使他们开始看重国货”。


  64.5%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理财观念增强,更懂得合理规划收入用途


  刘丹感慨,之前“月光”的经历让她的生活陷入混乱,“花钱一时爽,吃喝整月慌”。“经济压力迫使我反思、改变消费习惯”。近两年的疫情也让她有所感触,“担心收入会降低,那样处境就会很困难”。


  乔宇也表示,疫情是促使他在消费行为上作出改变的重要原因。“疫情暴发时,我才工作几个月,花钱不节制导致没有一点存款。公司产能受到影响,线上办公,只发基本工资。那段时间我连房租的钱都凑不齐,得跟家里要,非常不好意思”。乔宇表示,这让他意识到手里一定要有存款,遇到突发情况能有更多办法应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无节制消费,只会买真正需要的、性价比高的物品”。


  刘杰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家庭责任感也更强,“虽然现在还没结婚,但我会为未来做准备,希望给家人提供幸福生活。如今我贷款买了期房,每个月都在还房贷。经济压力也促使我理性消费”。


  年轻人消费观有所改变,64.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理财观念增强更懂得合理规划收入用途,54.4%的受访青年指出是意识到了“月光”的危害,50.0%的受访青年分析经济压力和开销场景增加倒逼消费理智,48.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进了消费观的成熟,30.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预防不确定性和规避风险意识提高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认为,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注重对需求的满足,从数量型转变到质量型。“当下年轻人文化程度在提高,消费更加理性。而且受疫情影响,个人防范风险和家庭防范风险的意识增强。因此在疫情稳定之后,我们国家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而是普遍更注重储蓄”。


  张宝义分析,年轻人消费更加注重体验感、精神追求,这是他们消费品质提升的重要原因。不管是产品供给方还是电商平台,都在商品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升体验,这为年轻人理性消费创造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年轻人消费的群体效应很强,推动了他们消费的成熟。“比如一个好的商品,物美价廉,他们会互相分享,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很快就会传播开来”。


  受访青年中,00后占13.6%,95后占26.8%,90后占38.6%,85后占21.0%。男性占37.3%,女性占62.7%。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2.8%,二线城市的占42.8%,三四线城市的占20.4%,县城或城镇的占3.3%,农村的占0.7%。(杜园春 姚奕鹏)


责任编辑:邱阳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95.3%受访青年确认:这届年轻人消费更“精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12-16 09:33:59
      随着“双12”的结束,今年的大型电商购物活动已近尾声。在购物节相关话题评论区,“没买立省100%”“给自己不用付尾款点赞”等言论占据高赞位置。从以往的冲动消费、超前消费,到如今更注重花得值、花得对,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20名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89.3%的受访青年表示近两年自己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买好的、更看重品质。95.3%的受访青年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95.3%受访青年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北京新手妈妈吴念念(化名)最近正经历“断舍离”。有了宝宝要添置不少物件,但家里已经被摆满了,“实在后悔当初买太多东西,很多都还没拆包装。现在买东西前,我都会先想想。可以买贵的但一定要实用、物有所值。我也不排斥一些品相完好的二手商品,资源能够充分利用”。90后刘丹(化名)在北京一家金融企业上班。她介绍,原来她每个月都会买很多衣服、鞋包等,最夸张的时候,3个月买了5个包,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那段时间,每个月都捉襟见肘。有一次,把所有的钱凑一起交完下一季度的房租,都没钱吃饭了,只好通过分期付款、借钱生活”。刘丹坦言,那次后,她反省自己的消费方式是有问题的。现在,她只会买有用的东西,“今年‘双11’‘双12’,我下的订单不多。只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一件羽绒服”。在深圳工作的乔宇(化名),2019年有了第一份工作。从学生到上班族角色的转变,让他开始大手大脚,原来舍不得买的东西头脑一热就买了,最终多了不少闲置物品。“我喜欢健身,买了健身器材想在家锻炼,但因为房子小、没有运动氛围,只在刚买回来时借着新鲜劲儿用了几次,就再也没碰过”。“我现在买东西会特别看重实用性,然后看价格。如果没有用,价格再便宜也不会买。如果是要用很久的,即便价格贵也愿意去买。”乔宇说,他现在不会看到打折促销就下单,“像日用品会适量囤一些,大部分东西平时随用随买,也贵不了多少。最近电商促销,我就买了一床小被子,中午休息用”。乔宇现在每月工资能存下40%。武汉青年刘杰已经工作4年了。换过几次工作的他收入提高不少,但在花钱上更“抠”了,“我会优先考虑性价比,不一定要是名牌”。调查中,89.3%的受访青年表示近两年自己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具体说来,最大变化是买好的、更看重品质,之后是攒钱意识变强了,冲动消费减少了。其他还有:只买有用的、会有节制有规划地消费、更重视国货精品。95.3%的受访青年都感到,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精明”了。天津市社会学会会长张宝义感到,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在发生大的变化。他们较之前更加成熟了,开始注重节俭和储蓄,“消费上比较谨慎。但也会追求品质、追求自我满足”。他还觉得,这几年年轻人更加关注国货了。“他们既看重质量,又考虑价格,国货满足了这个需求。如今信息发达,年轻人不会盲目崇拜国外产品,能够客观评价。爱国情怀、家乡情结也促使他们开始看重国货”。64.5%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理财观念增强,更懂得合理规划收入用途刘丹感慨,之前“月光”的经历让她的生活陷入混乱,“花钱一时爽,吃喝整月慌”。“经济压力迫使我反思、改变消费习惯”。近两年的疫情也让她有所感触,“担心收入会降低,那样处境就会很困难”。乔宇也表示,疫情是促使他在消费行为上作出改变的重要原因。“疫情暴发时,我才工作几个月,花钱不节制导致没有一点存款。公司产能受到影响,线上办公,只发基本工资。那段时间我连房租的钱都凑不齐,得跟家里要,非常不好意思”。乔宇表示,这让他意识到手里一定要有存款,遇到突发情况能有更多办法应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无节制消费,只会买真正需要的、性价比高的物品”。刘杰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家庭责任感也更强,“虽然现在还没结婚,但我会为未来做准备,希望给家人提供幸福生活。如今我贷款买了期房,每个月都在还房贷。经济压力也促使我理性消费”。年轻人消费观有所改变,64.5%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理财观念增强更懂得合理规划收入用途,54.4%的受访青年指出是意识到了“月光”的危害,50.0%的受访青年分析经济压力和开销场景增加倒逼消费理智,48.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进了消费观的成熟,30.6%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预防不确定性和规避风险意识提高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翼认为,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注重对需求的满足,从数量型转变到质量型。“当下年轻人文化程度在提高,消费更加理性。而且受疫情影响,个人防范风险和家庭防范风险的意识增强。因此在疫情稳定之后,我们国家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而是普遍更注重储蓄”。张宝义分析,年轻人消费更加注重体验感、精神追求,这是他们消费品质提升的重要原因。不管是产品供给方还是电商平台,都在商品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提升体验,这为年轻人理性消费创造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年轻人消费的群体效应很强,推动了他们消费的成熟。“比如一个好的商品,物美价廉,他们会互相分享,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很快就会传播开来”。受访青年中,00后占13.6%,95后占26.8%,90后占38.6%,85后占21.0%。男性占37.3%,女性占62.7%。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2.8%,二线城市的占42.8%,三四线城市的占20.4%,县城或城镇的占3.3%,农村的占0.7%。(杜园春姚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