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操场”系统为体育教学构建新场景;中考改革后课堂上趣味实验多了,师生互动多了,学生自主思考多了……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日益走深走实,从校园、课堂实际发生到教师、学生实际获得都能看到改革取得的成效。
日前,202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召开,总结一年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成果,部署2024年“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工作。“一年来,首都教育系统加强有组织育人,系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等教育要素的改革创新,加速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说。
坚持“五育”融合 用好身边“活教材”
“我觉得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早出晚归,满身泥水,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又出去了,特别辛苦。”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我身边的抗洪救灾故事”主题班会上,孩子们用黏土作品表达对心中最可爱的人的感谢。
2023年暑期,京津冀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受灾区各学校将弘扬抗洪救灾精神融入大思政课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开学第一课,班团会,跨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化作了最有说服力的现实“教材”。
2023年4月,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呼斯勒”马头琴乐团的师生们,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他们技术精湛的表演获得现场热烈的掌声。据统计,2023年以来,依托北京市教委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国家大剧院已推出60余场学生专场演出,近6000名学生登上大剧院舞台。
而在中小学校园里,一个个劳动实践园落成,“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积极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700多家资源单位为学生提供了2000多门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步,我们要形成对内对外的新型劳动教育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在校内要跨越学科边界,渗入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外要跨出校园边界,渗入到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中。”李奕说。
坚持评价牵引 回归育人“主阵地”
2023年7月,北京市聚焦基础教育改革真问题,启动中小幼教师暑期全员实训,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基础教育领域的真问题,完成暑期“充电”,以实训夯实教师教书育人基本功。
“建设教育强国赋予基础教育新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贴标签’,每个学科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从自己的教案、课堂、作业、考试中找到切入点。”李奕说,此次实训聚焦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实训实际应用效果。
接地气、能解渴、有实效,为期两个月的“全员实训”迅速转化为“全员实干”,形成2000多个优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命题设计、班队会及校家社协同育人活动设计等案例成果。
2023年9月,以“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思路推进中考改革,改革考试方式,调整计分方式;10月,启动中考改革“质量月”,教科研部门、责任督学下到各个学校,针对评价方式有调整的学科进行研讨和展示;12月,进入中考改革“评价月”。李奕说:“我们希望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做减量、提质量,引导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引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首都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综合改革。
北京中小学的课堂里正在发生实质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地理课上,学生们为旅行社制定私人旅游路线;通州区运河中学东校区生物实验室里,学生们利用面团、牛奶、花生、橙子等,动手操作实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园里成熟的柿子成了生物课、劳动课、美术课等多门课程的重要素材。
课堂上生活气息更浓了,趣味实验更多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多了……教师在真实场景中引导孩子们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北京以评价指挥棒,引导育人主力军聚焦校园、课堂育人“主阵地”,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
坚持协同供给 构建育人“新载体”
做好“大减法”,即减少低效、无用、多余的学习和考试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用实“小加法”,即将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嵌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过程中。
李奕说,未来,北京将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和学区的作用,使之成为新的育人载体,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面向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探索首都特色的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北京市已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命名首批18家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未来,将推动建立市区校三级有组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集纳优质资源,在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载体、新赛道。此外,北京还在探索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育人质量提升,为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扎实推进干部教师的交流轮岗,开展一体化教研,校家社协同育人……李奕说:“初心所指,使命必达。北京正在构建的有组织育人体系,将持续推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纳一切有益的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奋力谱写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臧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