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中考实施“加减法”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1 16:59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北京市教委近期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按照此次改革方案,今后北京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分成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那么,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4门学科变成考查科目后会有什么不同?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后应该怎么学?学校的课程安排有没有变化?以后考高中还是只拼考试总分吗?


  问题1


  考查科目有何不同?


  课堂“看实验”变为“做实验”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教师贺珊珊


  此次中考改革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乍一听,考查科目似乎没有考试科目重要,但实际上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所以,考查科目仍然很重要。与过去不同的是,这类科目开展教学时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在此,我以化学学科为例,谈谈考查学科的变化。


  化学实验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增加了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运用模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领悟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从我25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上好化学第一课。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课,老师可以用几个成功的“小魔术”,如“清水变牛奶”“空中生烟”“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引入,带学生走进化学天地,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上好分组实验课。在教学中,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将一些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看实验”为“做实验”,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三是用好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思考,如“为什么风有时候能把火吹灭,有时候却让火烧得更旺”;再比如,可以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做无壳鸡蛋、除水壶中的水垢、利用家庭用品制作简易净水设备、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让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自己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动手做实验、知道什么是对比实验、学会运用对比实验思想设计实验。这样,课内实验就能得到延伸和补充,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化学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此次中考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精神和学习积极性。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结合生活实际研究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走进大自然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这些自己动手、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活动设计,除了应用化学知识,还能调动孩子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能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培养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如此一来,学生们过去为了拿高分和满分去刷题和机械记忆的时间就真的能够花在体验式、沉浸式、实践性的化学学习中了,老师会有教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更足。


  和化学学科一样,今后初中地理、历史、生物这3门学科的老师也会开发出更多、更有趣、更丰富的课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得那样,这次改革特别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孩子们学生物,有学生物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学地理,可以多出去走一走,辨别一下实际方向,看看太阳的东升西落,看看地势河流;学历史,就应该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找到身边的人和事,能够建立起对比和联系。


  问题2


  开卷考试科目怎么学?


  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将被淘汰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王苹


  这次中考改革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作为六个考试科目之一的道德与法治将采取开卷考试,满分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这门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水平,而不是增加考试的区分度。


  伴随着此次改革,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划书—背书—默写”的教学方式将被淘汰。开卷考试不是不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而是要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业负担。以前实行闭卷考试时,有的教师认为“讲多了学生也记不住,不如让学生背书,背总比不背好,多少能拿一些分数”,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将知识点编成口诀和顺口溜让学生反复记忆和默写。当课堂变成了一味地背诵和默写,这样的思政课怎么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实行开卷考试后,这种简单机械记忆的课堂注定会没有“市场”,势必倒逼教师改变思政课的育人方式。


  当然,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背书,也不是上考场后照着书本抄抄答案就可以,而是学生将由关注知识的记忆向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进行转变,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这门课是要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现实的世界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将通过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感而说及有悟而说,力所能及地在社会、社区和学校的活动中付诸自己的行动、贡献自己的智慧,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水平。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行开卷考试后,其试题材料和情境设置离不开国际社会、中国社会与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势必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多听、多看、多思、多观察,了解身边和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所以,教师会更多地将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用所学去分析所见所闻,通过多种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政治认同、爱国情感和法治意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面对问题的责任担当。


  问题3


  课程安排有没有变化?


  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


  新公布的中考改革举措,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提供了更多时间与更大空间。具体来说,由于考试科目的减少,初二年级没有学业水平考试了,孩子们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这就要求各中学聚焦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目前,我们学校依据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制定了学校课程方案,按要求开足开齐了15门国家课程,各学科都有具体实施方案。比如,我们特别重视体育课程和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同时,学校还安排了篮球、排球、跳绳、长跑、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月度体育赛事,让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锤炼运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


  在学科实践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创新学科教学方法,设计更丰富的动手操作项目和内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同时,支持教师设置实践性、挑战性学习任务,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将校园的一草一木、朝阳区的历史变迁、北京的文化古迹、全国各地的非遗场馆、美术馆、科技馆变成学生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支撑学生创新发展,学校还建立了家校社深度协同育人工作体系,统筹集团内跨校区资源、家长资源、科研院所及社会机构资源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学校金鹏、金帆、金奥等7个北京市高水平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推进走班制和导师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学术导师,拓宽科技、艺术、体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各领域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早期培养。


  问题4


  考高中还是只看总分吗?


  中考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


  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评价方式,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引导学校和教师从追求分数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中考一系列变革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科学统筹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北京中考现行版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计入总成绩,然而这种全科开考的模式却让一些学生感到压力重重,考生们为了追求满分在这些科目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此次中考改革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和调整,中考将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是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意味着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多样性是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的一大突出特点。新方案丰富结果评价,采取了分数、等级和合格性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特长,为他们的升学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新方案探索增值评价,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开卷行为的评价范围之中,意味着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等因素将被综合考虑,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新方案强化过程评价,特别是在体育方面,学生在四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的体育表现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评价,这样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评价结果的多样性得到了关注和应用。所有评价结果都将用于毕业要求的考核。其中,考试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和中招录取,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和校额到校、登记入学等招生,考查和考核科目成绩结合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在升学中参考使用。近期,《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将修订,明确规定考试时间、成绩呈现方式,以及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中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


  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旨在促进公平,减轻学生的负担,并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多渠道新载体”是这一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通过创新的方式和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升学途径。它体现了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给予学校和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通过多渠道的录取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学科。这样的选择权有助于解决传统中考制度中的一些不足,比如一考定终身、升学竞争激烈等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比如,通过集团校等新载体探索调整登记入学等更多元的升学方式,赋予学校和学生更多选择权。多渠道的录取途径还包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艺术、信息科技等领域的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学科成绩的过分依赖,让学生们更加从容地面对升学压力,也有助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


  多样化的录取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无论他们的学科成绩如何,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机制有助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分析与建议


  深化改革


  做好教育的“加减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辛涛


  本次改革延续了2018年北京中考中招改革的主体逻辑,进一步强调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力图以考试招生制度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评价与应试教育取向,倡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教师潜心立德树人、加强五育并举,引导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


  “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话语,此次改革也非常强调“减”的实招与实效,给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改进更多的可能。


  一是减少机械性的应试。改革强调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减少教师灌输教学和学生反复刷题,引导教学从简单应试转向依据课标教学。改革划分了考试、考查、考核科目,其中考查科目分等级呈现成绩,考核科目以合格与否呈现,旨在减少分分计较,让学习可以在达到基础要求的同时回归兴趣,让教学可以在落实课标的同时加强探索。


  二是减少考试负担。按照方案要求,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考试,实行随教、随考。我们要做的正是把考试融入日常,发挥考试对于日常教与学及时检验改进的功效,让学生更为从容地面对。改革还主张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了评价结果的切实使用。这并不是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负担,而是为了通过过程性评价,捕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代表性、关键性事实,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刻画,减少对于考试和分数的依赖。


  当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能只做减法,还需要做好加法,更好地服务于选才育人。


  一是通过考试内容改革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改革力倡增强考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新颖情境和设问方式。这几年北京中考也一直秉持这一改革取向,死记硬背的题目少了,题目更活、更新颖、更贴近实际了。这样才能逐步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


  二是通过招生制度改革加快高中培育方式的变革。改革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入学体系,促进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随着探索的深入,高中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考查与考核科目门槛并精准选才,学生则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习期望选择高中,实现更好的匹配。这就要求高中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办出特色,谋求多样化发展。


  总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为尺度选才,更好地发挥考试招生对提升国民素质的推动作用;要甄别和挖掘学生潜力,让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爱好特长等得到更好的匹配;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选拔,实现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持续培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这一次北京中考中招的深化改革,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办学发挥更为强劲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中考实施“加减法”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来源:北京日报 2023-10-11 16:59:01
      北京市教委近期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按照此次改革方案,今后北京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分成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那么,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4门学科变成考查科目后会有什么不同?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后应该怎么学?学校的课程安排有没有变化?以后考高中还是只拼考试总分吗?问题1考查科目有何不同?课堂“看实验”变为“做实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教师贺珊珊此次中考改革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乍一听,考查科目似乎没有考试科目重要,但实际上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所以,考查科目仍然很重要。与过去不同的是,这类科目开展教学时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在此,我以化学学科为例,谈谈考查学科的变化。化学实验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增加了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运用模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领悟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从我25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上好化学第一课。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课,老师可以用几个成功的“小魔术”,如“清水变牛奶”“空中生烟”“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引入,带学生走进化学天地,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上好分组实验课。在教学中,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将一些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变“看实验”为“做实验”,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三是用好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思考,如“为什么风有时候能把火吹灭,有时候却让火烧得更旺”;再比如,可以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做无壳鸡蛋、除水壶中的水垢、利用家庭用品制作简易净水设备、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让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自己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动手做实验、知道什么是对比实验、学会运用对比实验思想设计实验。这样,课内实验就能得到延伸和补充,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此次中考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精神和学习积极性。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结合生活实际研究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走进大自然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这些自己动手、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活动设计,除了应用化学知识,还能调动孩子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能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培养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如此一来,学生们过去为了拿高分和满分去刷题和机械记忆的时间就真的能够花在体验式、沉浸式、实践性的化学学习中了,老师会有教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更足。和化学学科一样,今后初中地理、历史、生物这3门学科的老师也会开发出更多、更有趣、更丰富的课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得那样,这次改革特别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孩子们学生物,有学生物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学地理,可以多出去走一走,辨别一下实际方向,看看太阳的东升西落,看看地势河流;学历史,就应该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找到身边的人和事,能够建立起对比和联系。问题2开卷考试科目怎么学?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将被淘汰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王苹这次中考改革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作为六个考试科目之一的道德与法治将采取开卷考试,满分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这门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水平,而不是增加考试的区分度。伴随着此次改革,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划书—背书—默写”的教学方式将被淘汰。开卷考试不是不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而是要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业负担。以前实行闭卷考试时,有的教师认为“讲多了学生也记不住,不如让学生背书,背总比不背好,多少能拿一些分数”,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将知识点编成口诀和顺口溜让学生反复记忆和默写。当课堂变成了一味地背诵和默写,这样的思政课怎么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实行开卷考试后,这种简单机械记忆的课堂注定会没有“市场”,势必倒逼教师改变思政课的育人方式。当然,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背书,也不是上考场后照着书本抄抄答案就可以,而是学生将由关注知识的记忆向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进行转变,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这门课是要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现实的世界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将通过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感而说及有悟而说,力所能及地在社会、社区和学校的活动中付诸自己的行动、贡献自己的智慧,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水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行开卷考试后,其试题材料和情境设置离不开国际社会、中国社会与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势必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多听、多看、多思、多观察,了解身边和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所以,教师会更多地将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用所学去分析所见所闻,通过多种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政治认同、爱国情感和法治意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面对问题的责任担当。问题3课程安排有没有变化?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新公布的中考改革举措,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提供了更多时间与更大空间。具体来说,由于考试科目的减少,初二年级没有学业水平考试了,孩子们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这就要求各中学聚焦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目前,我们学校依据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制定了学校课程方案,按要求开足开齐了15门国家课程,各学科都有具体实施方案。比如,我们特别重视体育课程和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同时,学校还安排了篮球、排球、跳绳、长跑、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月度体育赛事,让孩子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锤炼运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在学科实践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创新学科教学方法,设计更丰富的动手操作项目和内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同时,支持教师设置实践性、挑战性学习任务,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将校园的一草一木、朝阳区的历史变迁、北京的文化古迹、全国各地的非遗场馆、美术馆、科技馆变成学生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了支撑学生创新发展,学校还建立了家校社深度协同育人工作体系,统筹集团内跨校区资源、家长资源、科研院所及社会机构资源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学校金鹏、金帆、金奥等7个北京市高水平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推进走班制和导师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学术导师,拓宽科技、艺术、体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各领域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早期培养。问题4考高中还是只看总分吗?中考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评价方式,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引导学校和教师从追求分数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中考一系列变革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科学统筹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北京中考现行版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计入总成绩,然而这种全科开考的模式却让一些学生感到压力重重,考生们为了追求满分在这些科目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此次中考改革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和调整,中考将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是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意味着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多样性是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的一大突出特点。新方案丰富结果评价,采取了分数、等级和合格性的评价方式,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特长,为他们的升学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新方案探索增值评价,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开卷行为的评价范围之中,意味着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等因素将被综合考虑,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新方案强化过程评价,特别是在体育方面,学生在四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的体育表现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评价,这样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评价结果的多样性得到了关注和应用。所有评价结果都将用于毕业要求的考核。其中,考试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和中招录取,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和校额到校、登记入学等招生,考查和考核科目成绩结合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在升学中参考使用。近期,《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将修订,明确规定考试时间、成绩呈现方式,以及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中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旨在促进公平,减轻学生的负担,并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多渠道新载体”是这一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通过创新的方式和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升学途径。它体现了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给予学校和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通过多渠道的录取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学科。这样的选择权有助于解决传统中考制度中的一些不足,比如一考定终身、升学竞争激烈等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比如,通过集团校等新载体探索调整登记入学等更多元的升学方式,赋予学校和学生更多选择权。多渠道的录取途径还包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艺术、信息科技等领域的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学科成绩的过分依赖,让学生们更加从容地面对升学压力,也有助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多样化的录取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无论他们的学科成绩如何,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机制有助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分析与建议深化改革做好教育的“加减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辛涛本次改革延续了2018年北京中考中招改革的主体逻辑,进一步强调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力图以考试招生制度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评价与应试教育取向,倡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教师潜心立德树人、加强五育并举,引导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话语,此次改革也非常强调“减”的实招与实效,给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改进更多的可能。一是减少机械性的应试。改革强调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减少教师灌输教学和学生反复刷题,引导教学从简单应试转向依据课标教学。改革划分了考试、考查、考核科目,其中考查科目分等级呈现成绩,考核科目以合格与否呈现,旨在减少分分计较,让学习可以在达到基础要求的同时回归兴趣,让教学可以在落实课标的同时加强探索。二是减少考试负担。按照方案要求,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考试,实行随教、随考。我们要做的正是把考试融入日常,发挥考试对于日常教与学及时检验改进的功效,让学生更为从容地面对。改革还主张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了评价结果的切实使用。这并不是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负担,而是为了通过过程性评价,捕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代表性、关键性事实,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刻画,减少对于考试和分数的依赖。当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能只做减法,还需要做好加法,更好地服务于选才育人。一是通过考试内容改革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改革力倡增强考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新颖情境和设问方式。这几年北京中考也一直秉持这一改革取向,死记硬背的题目少了,题目更活、更新颖、更贴近实际了。这样才能逐步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二是通过招生制度改革加快高中培育方式的变革。改革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入学体系,促进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随着探索的深入,高中结合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考查与考核科目门槛并精准选才,学生则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习期望选择高中,实现更好的匹配。这就要求高中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办出特色,谋求多样化发展。总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为尺度选才,更好地发挥考试招生对提升国民素质的推动作用;要甄别和挖掘学生潜力,让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爱好特长等得到更好的匹配;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选拔,实现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持续培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这一次北京中考中招的深化改革,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办学发挥更为强劲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