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体育如何赋能高校人才培养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23 15:3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成都大运会于近期落幕。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宁潇涵以13.44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为中国代表队再夺一枚银牌,成为继刘翔之后第四位在此赛事上获得奖牌的中国选手。


  现场观众或许不曾想到,在宁潇涵一次次风驰电掣般的跨越背后,有着学校“黑科技”对于平时训练的加持。“测量选手起跳、过栏的速度,完善技术动作,需要精确到每一帧的高速摄影。学校光电学院董立泉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清影像捕捉设备,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赵汐介绍。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表示,我国近年来积极创新大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方法、形态,推动大学体育体系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显著提升,体育有效赋能大学教育,更好服务育人本职。


  大运奖牌榜的耀眼光芒背后,综合性高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竞技体育、“面向人人”的体育两方面共同发力,让高校体育精准赋能人才培养?


  体育回归教育,普及提高并重


  “夏雨雨,冠军!”在成都大运会女子10000米项目中,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21级研究生夏雨雨夺得本届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径赛项目第二枚金牌。


  “清华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成都大运会上场的30位学生,全部是学校自主培养的在校大学生。”该校体育部主任刘波说,“他们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方式进入学校,一边上课、一边训练,覆盖了5个项目,在参赛项目和人数上居于综合性院校之首。校队也走出了杨倩等奥运冠军。”


  亮眼成绩的背后,有何“秘诀”?“一是项目选取的精准性、代表性,”刘波介绍,清华选取射击、田径、篮球项目重点发展,是因为田径、篮球作为学校传统项目,基础较好,在师生中参与面、影响面较大。“二是要有好的教练。我们一方面依靠本校老师精心培养,另一方面是外聘教练,如射击,有的老师带队成绩好,就引进来成为本校教师。”


  日前,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第13轮,经过90多分钟雨中激战,北理工主场1∶0战胜淄博齐盛队,提前一轮锁定北区第三,昂首晋级。北理工足球队从2000年建队至今,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10次,实现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三连冠,5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连续12年参加中国足协职业联赛,成为中国大学生足球的一面旗帜。而成绩背后,离不开教练团队高水平执教和对“体育回归教育”理念的坚守。


  “上午文化课学习,下午3小时训练。文化课考试出现不及格情况,就立即终止训练,补齐功课短板后才可恢复。”昔日队员、现任校足球队教练于飞,时常回忆起开创球队的足球名宿、教练金志扬的要求。“体育必须回归教育,文化素质提升,才能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战术要求,控制好比赛情绪,按要求完成比赛。”


  怀进鹏表示,我国平均每年开展超过100项次的全国性大学生体育竞赛,直接参与大学超1000所。“一方面是重普及,另一方面,坚持‘体教融合’抓提升,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成效不断增强。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有来自中国72所大学的252名大学生运动员,其中48人次获得金牌、32人次获得银牌、15人次获得铜牌,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立足校园传统,发挥资源优势


  作为学校怡美啦啦操队一员,参加2021年首都高等院校啦啦操比赛,获得自选动作(双人舞蹈啦啦操-花球)组别三等奖,第16届中国大学生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暨2021年中国大学生中国风健身操锦标赛丙组(高水平组)第一名……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吴鹏宇向记者出示了他珍藏的奖状。


  “我主攻健美操,学校专门设有民族健身操课,领队教练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专家,将很多民族的动作元素融合在一起,开发了运动难度适中,既适合运动员,也可满足四五十岁中年人日常锻炼健身需求的新式健身操。”在他看来,学校体育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深入开展民族特色体育,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


  “‘成套’是健身操的一个套路特点,民族的地域特色、节庆风俗,都会融入我们的成套中。”吴鹏宇介绍,“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更喜欢蒙古族的动作,风格很大气。从音乐角度讲,我又很喜欢南方风格,如瑶族的节日舞蹈乐曲,音韵悠扬富有民族特色,为传统健美操增加了民族文化的成分。”


  “同学校体育传统结合,不仅高水平运动队更有特色,‘面向人人’的体育也更有抓手。”刘波介绍,清华新生入学教育有个特殊环节——入学第一堂体育课,让学生了解清华的体育传统。“我们还恢复了清华的老校规,要求学生学会游泳才能毕业,既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兼生存技能,也使其感受到老清华育人的内涵和特色。‘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遍布校园的口号让学生明白锻炼的目标——不只为自己,也是为国家。”


  以老清华著名教育体育家马约翰命名,清华打造了从9月秋季开学到第二年4月、包含40多个项目的“马约翰杯”系列比赛,以院系为单位计算积分总排名,冠军将获得“马约翰杯”。“其中不乏特色项目:9月,入学新生赤足运动会,所有学生光着脚跑,大家为了班级荣誉,参与度很高;4月,组织校园马拉松,包括10公里、半程,每次限3000人参加,学生报名热情高涨,稍微慢点儿就会‘报不上’。”


  走向深度融合,彰显社会责任


  “现在,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大学生,‘练出来’的也越来越多了。”赵汐介绍,通过为“达级”学生适配较高等级体育课、跟随校队训练免修体育课等制度措施的实行,更多“好运动苗子”在北理工被发现。


  刘波表示,新的体教融合文件,强调体育在育人全局中的作用,让学校更为重视。希望体育系统、教育系统能互相支持,将各自优势资源共享。“然而,就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实来看,资源整合还面临诸多问题。”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好苗子、好教练、好配套保障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目前看,越来越多的‘好苗子’愿意进入大学边上学边训练,但因另外两方面问题,‘好苗子’不见得能‘练出来’。”刘波说。“大部分优秀教练还是在体育系统,高校相对比较缺乏;相比体育系统,高校普遍在经费、硬件设施上有差距。体育总局前不久出台了退役运动员可转型进入学校的相关文件,我认为是个发展方向,但咋做好?包括转型配套政策、引进办法等,还需进一步落地。”


  刘波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必将面对如何进一步发展足篮排三大球、保持优势项目不滑坡的课题。传统“举国体制”的优势有利于保证优势项目,但三大球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依靠体教融合、校园体育来扩大普及度。“我想,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针对不同项目特点,会走向国家队培养、俱乐部模式、高校体教融合培养三种路径相融合的‘多元化的举国体制’发展模式,在这种体系下,高校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可以带动运动项目在中小学的普及;大学通过‘选秀’、联赛,可以选拔好的苗子进入职业俱乐部。这条发展路径的搭建,篮球已经做得较好,相信今后会有更多项目的好苗子进入青训体系,相关保障也会越来越完善。”


  “体育赋能人才培养,普通高校有能力,且成本更低,机制更灵活。而对于小学来说,踢得不错的足球苗子,可能渐渐因为升学的原因放下不踢了。我们的探索是,立足校园足球,深耕青训,打通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职业足球。”赵汐介绍,北理工通过学校独立运营的职业俱乐部,依托学校足球队专业教练打造了由教职工子弟、附属中小学以及周边特色校学生组织的四支梯队,“他们平时上学,周末、课余来训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下沉’到中小学生青训,希望北理工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踢’出一条新路,这也是高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赵汐说。(记者 周世祥)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体育如何赋能高校人才培养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8-23 15:31:36
      成都大运会于近期落幕。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宁潇涵以13.44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为中国代表队再夺一枚银牌,成为继刘翔之后第四位在此赛事上获得奖牌的中国选手。现场观众或许不曾想到,在宁潇涵一次次风驰电掣般的跨越背后,有着学校“黑科技”对于平时训练的加持。“测量选手起跳、过栏的速度,完善技术动作,需要精确到每一帧的高速摄影。学校光电学院董立泉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清影像捕捉设备,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赵汐介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上表示,我国近年来积极创新大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方法、形态,推动大学体育体系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显著提升,体育有效赋能大学教育,更好服务育人本职。大运奖牌榜的耀眼光芒背后,综合性高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竞技体育、“面向人人”的体育两方面共同发力,让高校体育精准赋能人才培养?体育回归教育,普及提高并重“夏雨雨,冠军!”在成都大运会女子10000米项目中,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21级研究生夏雨雨夺得本届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径赛项目第二枚金牌。“清华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成都大运会上场的30位学生,全部是学校自主培养的在校大学生。”该校体育部主任刘波说,“他们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方式进入学校,一边上课、一边训练,覆盖了5个项目,在参赛项目和人数上居于综合性院校之首。校队也走出了杨倩等奥运冠军。”亮眼成绩的背后,有何“秘诀”?“一是项目选取的精准性、代表性,”刘波介绍,清华选取射击、田径、篮球项目重点发展,是因为田径、篮球作为学校传统项目,基础较好,在师生中参与面、影响面较大。“二是要有好的教练。我们一方面依靠本校老师精心培养,另一方面是外聘教练,如射击,有的老师带队成绩好,就引进来成为本校教师。”日前,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第13轮,经过90多分钟雨中激战,北理工主场1∶0战胜淄博齐盛队,提前一轮锁定北区第三,昂首晋级。北理工足球队从2000年建队至今,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10次,实现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三连冠,5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连续12年参加中国足协职业联赛,成为中国大学生足球的一面旗帜。而成绩背后,离不开教练团队高水平执教和对“体育回归教育”理念的坚守。“上午文化课学习,下午3小时训练。文化课考试出现不及格情况,就立即终止训练,补齐功课短板后才可恢复。”昔日队员、现任校足球队教练于飞,时常回忆起开创球队的足球名宿、教练金志扬的要求。“体育必须回归教育,文化素质提升,才能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战术要求,控制好比赛情绪,按要求完成比赛。”怀进鹏表示,我国平均每年开展超过100项次的全国性大学生体育竞赛,直接参与大学超1000所。“一方面是重普及,另一方面,坚持‘体教融合’抓提升,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成效不断增强。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有来自中国72所大学的252名大学生运动员,其中48人次获得金牌、32人次获得银牌、15人次获得铜牌,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立足校园传统,发挥资源优势作为学校怡美啦啦操队一员,参加2021年首都高等院校啦啦操比赛,获得自选动作(双人舞蹈啦啦操-花球)组别三等奖,第16届中国大学生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暨2021年中国大学生中国风健身操锦标赛丙组(高水平组)第一名……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吴鹏宇向记者出示了他珍藏的奖状。“我主攻健美操,学校专门设有民族健身操课,领队教练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专家,将很多民族的动作元素融合在一起,开发了运动难度适中,既适合运动员,也可满足四五十岁中年人日常锻炼健身需求的新式健身操。”在他看来,学校体育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深入开展民族特色体育,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成套’是健身操的一个套路特点,民族的地域特色、节庆风俗,都会融入我们的成套中。”吴鹏宇介绍,“作为一个北方人,我更喜欢蒙古族的动作,风格很大气。从音乐角度讲,我又很喜欢南方风格,如瑶族的节日舞蹈乐曲,音韵悠扬富有民族特色,为传统健美操增加了民族文化的成分。”“同学校体育传统结合,不仅高水平运动队更有特色,‘面向人人’的体育也更有抓手。”刘波介绍,清华新生入学教育有个特殊环节——入学第一堂体育课,让学生了解清华的体育传统。“我们还恢复了清华的老校规,要求学生学会游泳才能毕业,既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兼生存技能,也使其感受到老清华育人的内涵和特色。‘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遍布校园的口号让学生明白锻炼的目标——不只为自己,也是为国家。”以老清华著名教育体育家马约翰命名,清华打造了从9月秋季开学到第二年4月、包含40多个项目的“马约翰杯”系列比赛,以院系为单位计算积分总排名,冠军将获得“马约翰杯”。“其中不乏特色项目:9月,入学新生赤足运动会,所有学生光着脚跑,大家为了班级荣誉,参与度很高;4月,组织校园马拉松,包括10公里、半程,每次限3000人参加,学生报名热情高涨,稍微慢点儿就会‘报不上’。”走向深度融合,彰显社会责任“现在,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大学生,‘练出来’的也越来越多了。”赵汐介绍,通过为“达级”学生适配较高等级体育课、跟随校队训练免修体育课等制度措施的实行,更多“好运动苗子”在北理工被发现。刘波表示,新的体教融合文件,强调体育在育人全局中的作用,让学校更为重视。希望体育系统、教育系统能互相支持,将各自优势资源共享。“然而,就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实来看,资源整合还面临诸多问题。”“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好苗子、好教练、好配套保障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目前看,越来越多的‘好苗子’愿意进入大学边上学边训练,但因另外两方面问题,‘好苗子’不见得能‘练出来’。”刘波说。“大部分优秀教练还是在体育系统,高校相对比较缺乏;相比体育系统,高校普遍在经费、硬件设施上有差距。体育总局前不久出台了退役运动员可转型进入学校的相关文件,我认为是个发展方向,但咋做好?包括转型配套政策、引进办法等,还需进一步落地。”刘波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必将面对如何进一步发展足篮排三大球、保持优势项目不滑坡的课题。传统“举国体制”的优势有利于保证优势项目,但三大球要进一步发展,则需要依靠体教融合、校园体育来扩大普及度。“我想,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针对不同项目特点,会走向国家队培养、俱乐部模式、高校体教融合培养三种路径相融合的‘多元化的举国体制’发展模式,在这种体系下,高校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可以带动运动项目在中小学的普及;大学通过‘选秀’、联赛,可以选拔好的苗子进入职业俱乐部。这条发展路径的搭建,篮球已经做得较好,相信今后会有更多项目的好苗子进入青训体系,相关保障也会越来越完善。”“体育赋能人才培养,普通高校有能力,且成本更低,机制更灵活。而对于小学来说,踢得不错的足球苗子,可能渐渐因为升学的原因放下不踢了。我们的探索是,立足校园足球,深耕青训,打通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职业足球。”赵汐介绍,北理工通过学校独立运营的职业俱乐部,依托学校足球队专业教练打造了由教职工子弟、附属中小学以及周边特色校学生组织的四支梯队,“他们平时上学,周末、课余来训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下沉’到中小学生青训,希望北理工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踢’出一条新路,这也是高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赵汐说。(记者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