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暑期实践能做什么?华东理工的学生们为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07-24 16:03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正值暑假,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7月22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队在这个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以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高校学子们自主搭建“梦乡”线上平台,让农户“随时学”“随地学”成为可能;深入大型农业企业一线,开展现场调研,找准农业种植技术真正“症结”。


  录制河南方言版本讲解视频


  实践骨干成员张于波作为土生土长的淅川人,见证了家乡的脱贫摘帽。近几年,他回到家乡发现,田地种植已经用上智能技术,但目前农业技术的引入只是“示范”、还未实现“普及”,大多数农户对农业前沿技术的了解较少。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息’创淅川”社会实践团队,集结十余名不同培养阶段和学科专业背景的本硕博学生,一起走街串巷,搭建集成平台,录制教学视频,编撰智慧农田操作指导手册,助力智慧农业技术推广。


  实践团与代表村落——邹庄移民新村的驻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户进行座谈交流,围绕“智能水肥控制”技术,现场学习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云平台,自主搭建集成平台,制作可视化讲解视频。在视频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围绕植保无人机、数科模型大脑、智能水肥控制等一系列的现代化装置的原理和使用进行讲解。实践团还录制了河南方言版本讲解视频,以帮助农户利用传感器实现环境、苗情等情况的检测。


  为了方便农户接受和理解智慧农业技术,团队还配套制作了“无人机助农宣传手册”,同时自主搭建“梦乡”线上平台,整合所有可视化学习资料,让农户随时学、随地学成为可能。团队成员表示,后续也会在线上平台加入“农产品销售”等板块,做到“从技术上做推广,在销路上谋手段”。


  解决大型农业企业技术“症结”


  农业科学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局限于技术推广,还需要考虑技术应用的挑战。实践团队深入大型农业企业一线开展现场调研,找准农业种植技术真正“症结”,用专业给予解决方法,并最终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我们想搭建一个更完备、更精确的灌溉装置,现在的秧苗撒水装置总是不够均匀。”淅川县果药现代农业产业园蝴蝶兰培育基地负责人向实践团坦言,目前蝴蝶兰种植存在技术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成员杨钰国提出:“我们可以基于图像识别,准确判断灌溉情况,然后再补水或者减水。你们尽管提需求,我们把难题带回学校研究。”双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碰撞出思想火花,最终,围绕探索研制基于图像识别、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控制策略的精细化机器手臂定点定量浇灌机器,达成合作共识。


  类似的对话也发生在了河南仁和康源软籽石榴基地和河南豫淅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软籽石榴种植现场。“一个无人机每次只能承载80斤水,而我们的种植面积多达13000亩,目前技术很难满足种植需求。”“我们这里地处沿江地区,软籽石榴的种植环境不适合大面积使用技术。”“我们企业也在一直寻求高校科创团队同我们进行深度的合作,希望你们的到来能助力我们的研发工作。”


  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到大型农业企业技术化发展现状,积极利用专业知识与相关企业负责人探索搭建智慧农业林果培育数字产业链条及优化方案。在后续合作中,实践团将着力从“技术”和“模式”两个方面,利用新思想、新机制,助力“农业+”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运行及推广。


  “我们将继续寻求与不同乡村、企业的合作需求点,搭建校企、校地沟通桥梁,让高校科研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把乡村振兴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写好青年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故事,让乡村成为现代化的家。”实践团成员表示。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暑期实践能做什么?华东理工的学生们为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来源:央视网 2023-07-24 16:03:02
      正值暑假,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7月22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队在这个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以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学子们自主搭建“梦乡”线上平台,让农户“随时学”“随地学”成为可能;深入大型农业企业一线,开展现场调研,找准农业种植技术真正“症结”。录制河南方言版本讲解视频实践骨干成员张于波作为土生土长的淅川人,见证了家乡的脱贫摘帽。近几年,他回到家乡发现,田地种植已经用上智能技术,但目前农业技术的引入只是“示范”、还未实现“普及”,大多数农户对农业前沿技术的了解较少。对此,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息’创淅川”社会实践团队,集结十余名不同培养阶段和学科专业背景的本硕博学生,一起走街串巷,搭建集成平台,录制教学视频,编撰智慧农田操作指导手册,助力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团与代表村落——邹庄移民新村的驻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户进行座谈交流,围绕“智能水肥控制”技术,现场学习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云平台,自主搭建集成平台,制作可视化讲解视频。在视频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围绕植保无人机、数科模型大脑、智能水肥控制等一系列的现代化装置的原理和使用进行讲解。实践团还录制了河南方言版本讲解视频,以帮助农户利用传感器实现环境、苗情等情况的检测。为了方便农户接受和理解智慧农业技术,团队还配套制作了“无人机助农宣传手册”,同时自主搭建“梦乡”线上平台,整合所有可视化学习资料,让农户随时学、随地学成为可能。团队成员表示,后续也会在线上平台加入“农产品销售”等板块,做到“从技术上做推广,在销路上谋手段”。解决大型农业企业技术“症结”农业科学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局限于技术推广,还需要考虑技术应用的挑战。实践团队深入大型农业企业一线开展现场调研,找准农业种植技术真正“症结”,用专业给予解决方法,并最终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我们想搭建一个更完备、更精确的灌溉装置,现在的秧苗撒水装置总是不够均匀。”淅川县果药现代农业产业园蝴蝶兰培育基地负责人向实践团坦言,目前蝴蝶兰种植存在技术难题。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成员杨钰国提出:“我们可以基于图像识别,准确判断灌溉情况,然后再补水或者减水。你们尽管提需求,我们把难题带回学校研究。”双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碰撞出思想火花,最终,围绕探索研制基于图像识别、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控制策略的精细化机器手臂定点定量浇灌机器,达成合作共识。类似的对话也发生在了河南仁和康源软籽石榴基地和河南豫淅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软籽石榴种植现场。“一个无人机每次只能承载80斤水,而我们的种植面积多达13000亩,目前技术很难满足种植需求。”“我们这里地处沿江地区,软籽石榴的种植环境不适合大面积使用技术。”“我们企业也在一直寻求高校科创团队同我们进行深度的合作,希望你们的到来能助力我们的研发工作。”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到大型农业企业技术化发展现状,积极利用专业知识与相关企业负责人探索搭建智慧农业林果培育数字产业链条及优化方案。在后续合作中,实践团将着力从“技术”和“模式”两个方面,利用新思想、新机制,助力“农业+”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运行及推广。“我们将继续寻求与不同乡村、企业的合作需求点,搭建校企、校地沟通桥梁,让高校科研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把乡村振兴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写好青年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故事,让乡村成为现代化的家。”实践团成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