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头条官网>>教育在线
开发特色课程、城乡结对帮扶,重庆市巴南区完善美育工作机制
成长之路,与“美”同行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0 11:51
生成海报

党报头条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融媒矩阵平台

1b8f1b1ad46781fa7aadf1f4dd26e6bb.jpg

图为鱼洞第四小学艺术节上,学生们在画画。鱼洞第四小学供图


  核心阅读


  挖掘特色,打磨近600种特色课程;结对帮扶,城乡学校资源共享;综合评价,学生的爱好得到充分鼓励……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在课程、师资、管理三方面发力,以美化人,将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艺术添彩成长之路。


  在泥陶课上捏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摆件,孩子们的创造力被唤醒;


  在黄桷树下,师生伴着微风哼唱童谣,感受旋律的美妙;


  在“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山里娃通过大屏幕与城市学生共上一堂音乐课……


  这些场景,得益于重庆市巴南区“让艺术扮靓人生”的美育理念。近年来,巴南区在课程、师资、管理三方面聚焦发力,深入实施美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美育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美育教师素质,以美化人,将一颗颗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灵。


  一校一品


  打磨近600种特色课程


  “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仔细回想自己最喜爱的动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具体是什么形状?”


  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泥陶课工作坊里,在老师沈锐的引导下,一只只萌趣的小动物在孩子们手中成形。


  “闭着眼睛玩泥巴也叫‘盲塑’,离开了视觉的辅助效应,对手脑协调能力提升很有帮助。”沈锐说,“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学了心理学、色彩学。”


  泥陶课是学校的招牌课程。“班上有20余件作品被中国雕塑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荣昌陶博物馆等永久收藏。”说起这些,沈锐颇为自豪。


  不仅鱼洞第二小学有特色泥陶课,在巴南区,许多学校都有独特的美育课。巴南中学的陶艺、鱼洞第四小学的综合材料制作、惠民小学的版画、南湖小学的刮蜡画、花溪中学的葫芦丝、重庆市实验中学的梆鼓舞、花溪小学的合唱、木洞小学的木洞山歌……巴南区已建成30所区级、11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巴南区教委主任唐泽奎说:“目前全区已实现‘一校一品’,各有特色的课程,推动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


  “如何避免同质化,是在‘一校一品’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昕说,“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开展特色化授课,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自主性。”


  “一校一品”的背后,是教师的匠心。


  前些年,沈锐利用暑假上了为期一周的少儿泥陶公益培训,她特意带上4岁的女儿一起上课。“农村学校开展美术教育面临不少困难。”沈锐曾在乡村学校工作,“一旦更换老师,课程往往面临中断。”


  “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美育课程难以为继等问题,我们鼓励学校推行‘名师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积极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唐泽奎说。


  随着“名师工程”推进,一批教师成为区级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沈锐就是巴南区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购置相机、添置灯光、布置展台……利用假期,沈锐完成了泥塑校本课程的视频编辑和制作,可供其他教师教学使用。


  目前,巴南区各学校共开发了近600种校本课程,其中共有30多个学校的150余个特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


  以城带乡


  艺术学科教师结对帮扶


  一天午后,3名老师和一个班级的学生,将教室“搬”到了校园内的黄桷树下。


  “小猫遇见大老虎,摇头摆尾装师傅……”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歌。老师问:“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鸟叫”“有3只”“不,很多只”“还有鸟儿挥动翅膀的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


  这堂别具特色的音乐课,是巴南区音乐教研员周丽娟和鱼洞第四小学骨干教师团队,与巴南区界石小学音乐教师易高东一同磨课的结果。


  地处重庆主城的巴南区,有45%的中小学分布在山区乡镇。为此,巴南区开展艺术学科结对帮扶,1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24所学校、4个初中学区22所学校、10个小学学区65所学校合作共建,促进区域内城乡美育均衡协调发展。


  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无数次的理念碰撞、一遍遍的试讲复盘,为了上好音乐课,易高东和结对团队反复打磨,最终选择歌曲《猫虎歌》作为音乐课的内容。


  怎么讲课?“二年级孩子较小,要从生活、感受和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音乐。”老师们达成了一致。


  据介绍,界石小学共2885名学生,仅有9名艺术教师。如今,鱼洞第四小学作为指导学校,面向界石小学开放师资培训、学区教研等,3年来两校开展师资共培活动15场,培训教师207人次。


  “在师资队伍上,我们实施以城带乡学区制,推动城乡音乐、美术教师互派、走教,近年来城乡美育教师年均交流50余人次。”唐泽奎说:“农村专兼职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名美育教师在全市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姜启帆同学可以在美术课上画漫画!”


  打开鱼洞第四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姜启帆的笔记本,一行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原来,一次课上,美术教师石琪发现姜启帆将脑袋埋在桌子下,走近才发现是在画画。看到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石琪不仅没有批评,还指导他开始漫画创作,如今姜启帆已有厚厚一摞原创作品。


  “这幅漫画画得真好,应该积分。”石琪一边说着,一边将姜启帆的画作拍照上传。鱼洞第四小学有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美育素养培养的点滴。点击积分小程序,进入姜启帆的页面,他已经获得了不少分数。


  走进校园内的“积分银行”,架子上摆放着课外书、笔记本等各色物品,下方有相应的积分标价。“还有别的奖励,比如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合影、点播一首喜欢的歌等。”三年级的董婉如说。


  “积分只有老师和家长可见,不是为了排名,而是鼓励孩子全面发展。”鱼洞第四小学校长龚胜利说,“教育质量不能仅以分数来评价,我们想通过这一方式,让老师和家长更重视美育。”


  “艺术教育没有标准答案。”郭昕说,“这种评价系统鼓励孩子在艺术的氛围里自由生长,联想与创造,开拓与创新,回归艺术教育的初心。”


  唐泽奎说:“近年来,巴南区出台中小学美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制发关于区级艺术素质测评等近10个专门文件,健全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艺术工作自评和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三级考评制度,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考核。”


  “将美育‘种’进校园,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区级智慧美育艺术素质测评服务云平台,完善学生测评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唐泽奎说。(记者 王欣悦)

责任编辑:陈钇彤审核:金春妮
微信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成长之路,与“美”同行
来源:人民日报 2023-07-20 11:51:01
      图为鱼洞第四小学艺术节上,学生们在画画。鱼洞第四小学供图核心阅读挖掘特色,打磨近600种特色课程;结对帮扶,城乡学校资源共享;综合评价,学生的爱好得到充分鼓励……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在课程、师资、管理三方面发力,以美化人,将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艺术添彩成长之路。在泥陶课上捏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摆件,孩子们的创造力被唤醒;在黄桷树下,师生伴着微风哼唱童谣,感受旋律的美妙;在“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山里娃通过大屏幕与城市学生共上一堂音乐课……这些场景,得益于重庆市巴南区“让艺术扮靓人生”的美育理念。近年来,巴南区在课程、师资、管理三方面聚焦发力,深入实施美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美育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美育教师素质,以美化人,将一颗颗美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灵。一校一品打磨近600种特色课程“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仔细回想自己最喜爱的动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具体是什么形状?”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泥陶课工作坊里,在老师沈锐的引导下,一只只萌趣的小动物在孩子们手中成形。“闭着眼睛玩泥巴也叫‘盲塑’,离开了视觉的辅助效应,对手脑协调能力提升很有帮助。”沈锐说,“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学了心理学、色彩学。”泥陶课是学校的招牌课程。“班上有20余件作品被中国雕塑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荣昌陶博物馆等永久收藏。”说起这些,沈锐颇为自豪。不仅鱼洞第二小学有特色泥陶课,在巴南区,许多学校都有独特的美育课。巴南中学的陶艺、鱼洞第四小学的综合材料制作、惠民小学的版画、南湖小学的刮蜡画、花溪中学的葫芦丝、重庆市实验中学的梆鼓舞、花溪小学的合唱、木洞小学的木洞山歌……巴南区已建成30所区级、11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巴南区教委主任唐泽奎说:“目前全区已实现‘一校一品’,各有特色的课程,推动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是在‘一校一品’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昕说,“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开展特色化授课,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自主性。”“一校一品”的背后,是教师的匠心。前些年,沈锐利用暑假上了为期一周的少儿泥陶公益培训,她特意带上4岁的女儿一起上课。“农村学校开展美术教育面临不少困难。”沈锐曾在乡村学校工作,“一旦更换老师,课程往往面临中断。”“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美育课程难以为继等问题,我们鼓励学校推行‘名师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积极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唐泽奎说。随着“名师工程”推进,一批教师成为区级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沈锐就是巴南区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购置相机、添置灯光、布置展台……利用假期,沈锐完成了泥塑校本课程的视频编辑和制作,可供其他教师教学使用。目前,巴南区各学校共开发了近600种校本课程,其中共有30多个学校的150余个特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以城带乡艺术学科教师结对帮扶一天午后,3名老师和一个班级的学生,将教室“搬”到了校园内的黄桷树下。“小猫遇见大老虎,摇头摆尾装师傅……”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歌。老师问:“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鸟叫”“有3只”“不,很多只”“还有鸟儿挥动翅膀的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这堂别具特色的音乐课,是巴南区音乐教研员周丽娟和鱼洞第四小学骨干教师团队,与巴南区界石小学音乐教师易高东一同磨课的结果。地处重庆主城的巴南区,有45%的中小学分布在山区乡镇。为此,巴南区开展艺术学科结对帮扶,1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24所学校、4个初中学区22所学校、10个小学学区65所学校合作共建,促进区域内城乡美育均衡协调发展。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无数次的理念碰撞、一遍遍的试讲复盘,为了上好音乐课,易高东和结对团队反复打磨,最终选择歌曲《猫虎歌》作为音乐课的内容。怎么讲课?“二年级孩子较小,要从生活、感受和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音乐。”老师们达成了一致。据介绍,界石小学共2885名学生,仅有9名艺术教师。如今,鱼洞第四小学作为指导学校,面向界石小学开放师资培训、学区教研等,3年来两校开展师资共培活动15场,培训教师207人次。“在师资队伍上,我们实施以城带乡学区制,推动城乡音乐、美术教师互派、走教,近年来城乡美育教师年均交流50余人次。”唐泽奎说:“农村专兼职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名美育教师在全市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因材施教艺术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姜启帆同学可以在美术课上画漫画!”打开鱼洞第四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姜启帆的笔记本,一行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一次课上,美术教师石琪发现姜启帆将脑袋埋在桌子下,走近才发现是在画画。看到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石琪不仅没有批评,还指导他开始漫画创作,如今姜启帆已有厚厚一摞原创作品。“这幅漫画画得真好,应该积分。”石琪一边说着,一边将姜启帆的画作拍照上传。鱼洞第四小学有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美育素养培养的点滴。点击积分小程序,进入姜启帆的页面,他已经获得了不少分数。走进校园内的“积分银行”,架子上摆放着课外书、笔记本等各色物品,下方有相应的积分标价。“还有别的奖励,比如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合影、点播一首喜欢的歌等。”三年级的董婉如说。“积分只有老师和家长可见,不是为了排名,而是鼓励孩子全面发展。”鱼洞第四小学校长龚胜利说,“教育质量不能仅以分数来评价,我们想通过这一方式,让老师和家长更重视美育。”“艺术教育没有标准答案。”郭昕说,“这种评价系统鼓励孩子在艺术的氛围里自由生长,联想与创造,开拓与创新,回归艺术教育的初心。”唐泽奎说:“近年来,巴南区出台中小学美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制发关于区级艺术素质测评等近10个专门文件,健全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艺术工作自评和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三级考评制度,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考核。”“将美育‘种’进校园,下一步我们将打造区级智慧美育艺术素质测评服务云平台,完善学生测评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唐泽奎说。(记者王欣悦)